这是一部优秀的少儿革命电影剧片,片中讲了一个12岁的小男孩——潘冬子。怎样打土豪来帮助八路军,费尽心机的帮助村民百姓,在敌人的恐吓和鞭打下,永不说出共产党的秘密,最后成为一名小八路军的故事。那时的生活极其艰苦,就因为艰苦,才有人投向日本人,从而得到大量的钱财,得了钱就得替日本人办事。
其中的一个片断最让我感动。那时敌人围攻来了,潘冬子的妈妈为了保护人民群众,走在最后面,然而敌人一到,她还没来得及逃走,就被可恨的敌人放火烧了他们住的房子。火焰熊熊的燃烧着,村民们看到潘冬子的妈妈没出来,都流泪了,这时潘冬子却说:“妈妈说过,‘党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这句话深深的刻在了我心里,和潘冬子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每天快乐的捧着新的教科书、课外书,在知识的世界遨游,可他呢,只有一本破烂的书,但仍然爱不释手;我们经常幸福的在父母面前撒娇,可他呢,每天在寒冷的清早出去打柴,边探听敌人的消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可他呢,用勇往直前的精神来面对困难,打击敌人,使得革命尽早胜利。他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优点,而这些优点恰好是我们现代孩子身上所没有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现在的孩子和他有太多的差距,可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榜样,走向成功的必需,正像片中唱的那样:“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
故事就像钢琴的琴键,在人们的手指下欢快的跳舞;故事就像调味料,酸甜苦辣样样有。。。。。。这么多故事,《闪闪的红星》我记忆犹新。
在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在当地领导游击队和革命群众进行斗争的红军干部吴修竹,向他们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增强了潘冬子和母亲坚持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战斗迎来了胜利。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每当耳熟能详的歌声响起时,就激起我的爱国主义精神。
看完这部电影片,我感觉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应该加倍珍惜,我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潘冬子一样的经历,我应该好好学习,像潘冬子一样,不怕苦、不怕累,不向困难低头,永不放弃,长大了之后报效祖国!
今天做完作业后,随手打开了电视机。恰巧电视里正在放《闪闪的红星》。黑白的画面持续跳动着,我的回忆伴随着片中的插曲中慢慢浮现。第一次看这部电影,还是在很小的时候。社区里放露天电影,我跟着邻居一起去凑热闹。但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在放映着的电影上,而是只看了个开头就开始兴高采烈地跟着小伙伴在幕布底下钻来钻去。自然地,我也就错过了片子里少年坚定而决绝的眼神。电视里的影片正好放到我看过的那一段。我不自觉地把遥控器放回到茶几上。我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个年仅八岁的小男孩变得如此坚强勇敢。是对革命精神的崇拜,还是对敌人弑母的仇恨,抑或是对美好未来的企盼。也许都有,又或许只是一个孩子对参军父亲单纯的思念。年幼的潘冬子以超出同龄人的冷静与智慧去破坏敌人的吊桥、机智地躲过盘查为红军战士运送食盐、给游击队送情报,甚至亲手***死恶霸胡汉三替母报仇。而扪心自问,若是让我来面对这些战争余留下的残酷硝烟,我却是没有那样的勇气。
这些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潘冬子却做到了。他用瘦弱的身躯,承担起了这么多原本不应该在他那个年纪里发生的事。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底还是磨灭了那份本应属于他的童真,让成熟与仇恨过早地入驻了他稚嫩的心灵。在他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有着太多的负担。整部影片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无疑是军帽上那颗鲜艳的红星。这颗红星代表着革命的信念。它散发出正义的光芒,指引着英雄们走上未知的.征途。如果你可以相信自己,那么你也可以成为天边最闪亮的那颗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