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第一单元作文预习笔记

初一第一单元作文预习笔记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11-01 12:42:12
初一第一单元作文预习笔记

初一第一单元作文预习笔记【一】

我们学校有一个又优雅又迷人的生物园。一进学校大门,沿着水泥路往左拐,就是我们生物园了。你还没走近生物园,便已闻到扑鼻而来的阵阵清香,原来是路两旁的金丝兰和红果飘来的香味。沿着路再往前走,便看见高大挺拔的翠竹:有紫竹,罗汉竹,龟背竹等。还有许许多多的植物把生物园装点得苍翠欲滴。在阵阵微风的吹拂下,那些竹子要来晃去,好像在给人们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呢!

走进生物园,你会看见粉红粉红的太阳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它那迷人的香味吸引来了一只金红色的小蜻蜓,小蜻蜓围着香喷喷的花儿团团转,像是在那儿跳舞。蝴蝶看到了,也加入了它们的行列。一阵微风拂过,把花儿也吹得摇摇摆摆的,花儿也好像跳起舞来了!那白玉兰的苞,就像一位腼腆的小姑娘,不肯向人们展露她的笑脸;半开着的,像小女孩用白嫩的手捧托着脸庞;那完全盛开的,更加动人,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大方地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小路的两旁,花草多姿多彩,有正在靠墙睡觉的朱焦、有随着风声翩翩起舞的芒果树、有清翠欲滴的杨桃树、有被果子压得弯了腰的枇杷树、还有摇摆着脑袋所谓沿街草??最美丽的最常见的就要算铁扇公主的那一棵旅人蕉和那穿满刺盔甲的仙人掌。旅人蕉的叶子又大又绿像五个手指头直插入云霄上,而穿满了盔甲的仙人掌则守护着那美丽的生物园。

沿着小路往前走,便是一块菜田,我知道,这菜田是我们全校的老师和同学的结晶,菜田里,绿油油的青菜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生物园的美丽构成大自然中永恒的画面,我爱我们美丽的生物园!

初一第一单元作文预习笔记【二】

冬天的一个早晨,北风呼啸,寒风刺骨。某车站里的人太多了。不少入口处后面都排成了长龙,只有“母子上车处”候车的人不多。

人们都躲在家里,但为了一些事出去,那个抱着一个小孩子的妇女,将宝宝卷得实实结结的,抱了出来,来车站,她走向前面那个“母子上车处”的通道口那里已经站了不少的人在排队。

站在那里的却是四位衣冠楚楚、身强体健的男士,而把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挤在了通道外,那对母子正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们:他们既不是残疾人,也不抱着小孩,可为什么他们却站在母子上车处?难道他们是文盲吗?不,他们有的穿着漂亮的大衣,皮鞋擦得锃亮,有的甚至还戴着眼镜,都像是有文化的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能得到一点小小的利益,在众人诧异的眼光下,仍摆出一副对指示牌视而不见的态度,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丝毫没有想给这对母子让位的意思。

从图上四位男士的衣着得知,他们都是认识指示牌上的每一个字的,但是却没有付诸行动,把方便让给最需要的人,还刻意地假装文盲来逃避正确的公共秩序。在我看来,他们的的确确是“文盲”,不过在这里我所指的“文盲”并不是“文化”的“文”,而是“文明”的“文”。一个泱泱大国,最需要的就是全民族的团结,最基本的就是文明、道德。可是在图上的四个男青年却连最起码的遵守秩序也做不到,谈何文明、谈何道德?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发生的并不罕见,有多少人为贪图自己的方便或者利益,让真正需要给予帮助的人得不到原有的支援。

假文盲,真得盲。

初一第一单元作文预习笔记【三】

预习,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如何才能确保这一环节在不断创新中提高效率,以下几个金点。

一曰立足点。高效课堂的预习,不是一般意义的“同学们,请自己先看看。”“把不懂的内容圈圈、点点、画画。”也不是“找出自己不会的问题,为教师讲做好准备。”而是,立足于学生原始“学习权”的归还,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入的、系统的自主学习。高效课堂不主张预习为教的“二传”“留后手”,而是,凭借预习,让学习直接发生在学生身上。

二曰时间点。在侵占学生课余时间成为习惯,甚或,靠占领学生课余时间,标榜对学生“负责”的当下,高效课堂旗帜鲜明的主张,预习的法定时间点应该在课内。诸如,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之类,都是对高效课堂的亵渎。谁英雄,谁好汉,课堂效率比比看。高效课堂之所以要高效,其实质还在于把课外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三曰关键点。当我们强调“学”的时候,并不是在否定“教”、限制“教”,而是,呼唤“教”的转型,即由前台,转到后台。当下的情况是,不少教师进入课改之后,遭遇“后台的迷茫”,有些甚至患上了“后台失落症”,继而发展为“后台不作为”。预习效率的高低,关键点就是后台的“教”要为前台的“学”提供知识建构的“脚手架”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纵观课改现状,“怎么学”的缺失,充分印证了“后台不作为”的无奈。

四曰增长点。预习要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学”。高效课堂的“学”是个多元的概念。一“学”是“三学”,即“独学”、“对学”、“群学”。其中“对学”、“群学”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即生成,生成即增长。合作以“独学”为基础,“独学”的充分,才能确保合作的`有效。合作的具体操作,要按照学习的需要选择或“对学”,或“群学”的形式,切忌一味追求“大呼隆”。

五曰创新点。预习环节的创新,需重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实现预习操作从“试题化”向“问题化”的转型。要回归课堂的问题本位。二是从学案预设问题牵引预习,向学生自主生成问题预习转型。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从提出问题,再到“我的问题我解决”,实现从自主提问,向自主解决的学习飞跃。三是从目标认定,向生成目标转型。既然作为预习目标,就不应该成为教师的专利。三维目标也不应该仅仅是教的概念,要逐步变为学的概念。课堂的经典开场白应该是:“同学们,今天咱们应该学点啥?”

初一第一单元作文预习笔记【四】

如今的社会已经走出了文盲时代,进入了高度文明的社会。物资极其丰富,精神文明也得到了改善。很多人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几乎没有不识字的。尽管如此,还是有少数人对一些简单的字装作不认识,这种人被称为“假文盲”。著名画家华君武曾画过一幅名叫《假文盲》的画,他借助了漫画的表现形式,对这种假文盲进行了强烈的讽刺。

在这幅画中,画着几名身强力壮的男子,他们正站在“母子上车处”,等候公共汽车的来临。而真正应该站在此处等候车辆的母子俩,却被他们挤在了一边。那位母亲用求助的目光望着他们,希望他们能挪一点位子出来。但是,那些男子对妇女视而不见,对妇女旁边写着“母子上车处”的牌子熟视无睹,毫无理让之意。难道他们真的不识字吗?不,不是的,他们为了自己的方便,装了一回假文盲。

过了一会儿,一辆公共汽车缓缓开来。那几名男子一拥而上,在公共汽车上抢到了最好的位子。而那位母亲,抱着孩子最后一个上车,站在那些男子的旁边。车开了,在晃晃悠悠的车厢里,母亲紧紧地抱着孩子,颤颤巍巍的站着,生怕摔了一跤,伤着自己的孩子。这时,车上的喇叭传来响亮的声音:“乘客们,您好,欢迎您乘坐本路电车!公共汽车是精神文明的窗口。如果您的身边站有老、弱、病、残、弱,请您主动让个座,本车全体员工向您表示感谢!”那位母亲一听,心想,这回该有个人给我让个座了吧!果然,那几名男子先是一愣,但后来,他们有的摆弄自己的眼镜,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则继续看报纸,没有一个人为这位抱着孩子的母亲让个座。他们都心安理得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这位母亲彻底失望了。她收回充满希望的目光,默默地抱着孩子,一声不吭。

看完这幅漫画,你是否想到了什么?是的,那些人并非文化文盲。他们是爱心的文盲,是精神的文盲,是品德的文盲。他们缺乏奉献,他们不懂得什么叫爱,什么叫品德,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利益,只为自己的方便而造成他人的不便,为自己的快捷而损害别人的权利。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我希望社会上,这种“假文盲”能够越来越少,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让温暖的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

初一第一单元作文预习笔记【五】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种戏曲都有各自的特点,如京剧的容华美,昆曲的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黄梅戏的悠扬委婉。

为了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我特地上网查找。

我先一段既简单又好听的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听着听着,那似乎散发着清香的泥土气息的黄梅小调使人感受到了剧情人物的欢喜幸福,看到了潺潺的溪水,在枝头欢歌的小鸟……突然,我感到一阵摇晃,猛地睁开眼,感到重心不稳,原来由于我听得太入迷了,差点摔倒在地。再一看,戏早已唱完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原来戏曲不比流行歌曲差。同样很好听。

想到这,我不禁感到脸红。我这个只知道听流行音乐,只知道追流行歌手的小女孩,却一直没发现戏曲艺术的美,一种脱俗的美,一种自然的美……

常言道: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须亲自去尝一尝。其实,很多东西不能光看表面,需要亲自去实践,才能知道事物的真假。就像戏曲,它虽不分时代,但既不会过时也不会老套。它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永不褪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