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不仅……而且……,……不但……还……,……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
闺蜜是什么?每当心情不好时,要经常问自己,你有什么而不是没有什么。推开窗户,仰望天空。开怀大笑,明天又是一个美好的一天。闺蜜就像是星星,你不一定总是能见到他们。但你知道,他们会一直在那里。他们就是最黑暗的时候,陪你一起等天亮的人。
我觉得闺蜜就是那种今天吵,明天笑,近了烦,远了想,不见时挂念,见了时讨厌,自己能欺负,别人不能欺负的奇怪东西。
而我就遇到了这样的闺蜜,我与她不是那么的.有缘,可能没有分吧,最好要不是别人的劝阻我可能都跟她恩断义绝呢,现在想了想觉得当时我真傻。不过一切都有回头的可能。我现在头脑里全是想夸她的词语,我与她在海边发誓:我们将会用自己的一生,来维护我们的闺蜜情深,永远不会为了某件事情而发生一点点的吵架——小恋与小落的发誓。
小落是一个长的很漂亮的女孩纸,水灵灵的大眼睛,小巧玲珑的嘴巴,长长的头发,身高跟我差不多。你喜欢画画,跳舞,我一直很羡慕你。也没有想过做你闺蜜,因为你真的太好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第一次喝酒,竟然是为了小落,因为我们为了一件特别高兴的事情而激动的哭了。我们被老师重视为优秀学生,重点来教我们。其实我和小落的认识就是,初一的时候。我们初一所有的班级来排名谁是第一名,结果我们俩并列。老师从此以后很是关心我们,而我们便慢慢有了联系。
还记得我们在宿舍偷偷玩手机的日子吗?你被发现了,阿姨问你,你跟谁聊天,你说自己无聊,随便玩玩。没有出卖我,我很开心,我与你的关系越来越好,直到变成闺蜜。我们的心里话都给对方说,无话不说的样子,一直到了初二,我很害怕初三。我害怕我们毕业后不会在一个学校,我对这种惧怕感。
但是你对我说,没事,那我就来考你一样的。我对她说,你读什么高中,我就读什么高中。我们就这样说着,直到进入梦乡的世界里……
请记住,我只做你的闺蜜,愿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面,做一对让人羡慕的好闺蜜!
有一种心心相印叫闺蜜情深,有一种体贴入微叫关杯备至,有一种亲密无间叫无话不说。希望你比我好,希望你青春永驻,快乐和幸福常在!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接下来请欣赏《六国论》中一段精彩论述: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此段论述,作者仅仅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故”却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思维,让人无懈可击。作者开头就指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但也有几个国家并非如此,于是作者就退一步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分论点,最后用一“故”字做出因果判断,让人信服。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运用关联词语的本身就是在说理,而此种说理不是材料的简单罗列堆砌,而是通过严密逻辑思维或假设、或因果推断、或条件推断来阐述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极富逻辑思辨的,《灯下漫笔》可见一斑: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有更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那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区区几段文字,却连用了好几个关联词语,并列、转折、因果,说理层层递进,不乏辛辣讽刺。
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我们不妨多多开动脑筋,不要简单去思考问题,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想想前因后果,懂得迂回曲折,思维的成熟是离不开思考的。记得,一次课上我要学生用关联词词语写一段有关“弯曲”的语句,一位女生写道:
人生当中,比我们强大的对手不胜枚举,所以适当的弯曲有时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弯曲不是耻辱和无能,不是阿谀逢迎、摧眉折腰,而是让我们了悟身后还有另一条路可以选择,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此段话,貌似简短,其实却包涵了思辨色彩,读来令人深思。
最后请欣赏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大隐隐于市》:
古人有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是仙人道士必傍山而居,不闻世事。蔡志忠曾以漫画对此作了解释:仙,“人”在“山”旁则为仙;“山”中之“人”真仙也。看来,
古时造字便点明了其中真意。
傍山而居,和山水融为一体,这本来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征,偏又练就一身道行,渗透了无尽禅意,方才以道入土,归隐于山。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莫不对此动了凡心。其中,陶渊明便是这样一个典型,当他一篇《桃花源记》出世,那颗厌倦仕途,向往幻想中的桃花源的心也就出世了。是的,他想要的是归隐,是闲适,是宁静的生活,可是如果不是官场失意,怀才不遇,桃花源这么一个避难所就要永远与他绝缘,并远离世俗而绝迹于他未来纯朴的生活。
……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还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