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学校大操场上人声鼎沸。原来是一年一度的小燕子足球节又开幕啦,这会儿,学校冠军队六(2)班的足球队和校级乙队正在进行比赛。
比赛的时候,同学们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我们小鱼儿中队的小朋友们也盼望着快点升入三年级,那时,我们也能有自己的足球队啦!
随着科技的发达,现在有了电脑,有了互联网,有了电话方便了人们的沟通,用书信联络的方式几乎要退隐归山了,所以邮票也不常见了,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邮票几乎感觉到陌生。
学了邮票这篇文章使我以外的发现妈妈还收藏者许许多多的邮票,这些邮票大多数都是用过的,有的还粘贴在信封上呢!上面还加盖了邮戳,这些邮票有着各式各样的图案,有生肖兔,猴,鸡、龙、还有其他漂亮的图案,最常见的是万里长城图案的邮票——她大约长2厘米,宽1、5厘米图中清清楚楚的展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由此可见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长城也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祖先劳动的硕果,邮票上有80分、50分等字样,不通等值的票面,颜色也各不相同,原来邮票也是有价值的,它就像我们的钱币一样,不通的面值有着各样的区分呢!还有就是所以得邮票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四边都是齿轮边,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我想那大概是为了方便人们咱贴时撕取方便吧!
看到这一张张邮票,有的.还完好无缺的粘贴在信封上,就好像看见了妈妈那时一个人独自一个人漂流在异乡时,她对家人,朋友,同学们相互的思念之情,也正是这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传递了他们的情感。
我们学习了课本第六单元,认识了邮票。知道了邮票是供寄邮件时贴用的邮资凭证。由于以前通信不发达,人们只有靠写信来传递信息,信封上就要贴邮票。现在有了电话、网络,渐渐的邮票被人们忘记了,但是有的邮票包含的意义重大,一直以来就是收藏中的精品。
我们的课文中,有一张开国大典的邮票。这是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时,邮政部门根据著名画家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而设计的。这枚邮票以深红色雕刻版印刷,将这幅油画名作再现方寸之间。这幅画面上有十位***,主图为***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了。画面上***手握讲稿,其他***站在他的身后。天安门城楼上金碧辉煌,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广场上各族人民都在高呼,庆祝新中国的成了。
看着这张邮票,使我回想起中华民族经历的沧桑岁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列强,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看着它,使我想起一句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前几天在院子里玩的时候,我偶然在一栋楼房屋檐下的拐角处发现了一个用泥巴和石子做成的窝。那个窝半圆形,样子很奇怪。
为了弄清谁是窝的主人,我一直待在窝下,守着主人的出现。等呀等,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终于发现有两只燕子飞了进去——原来这是燕子的窝呀!
我走上前去,想仔细看清那两只燕子。有一只燕子的尾巴露在窝外面,像一把伸出来的黑色剪刀。另一只燕子则突然飞出来停在了电线杆上,这给了我极好的观察机会。它的嘴巴嫩黄嫩黄的,肚皮雪白雪白的,背上的羽毛像黑色的蜡光纸一样乌黑发亮,爪子的颜色像玫瑰花一样鲜红鲜红的。
自从那天起,每次放学回家,我都要到燕子窝旁去看看。但却很少看到窝里有燕子在。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天,我又带着疑惑又去看了看燕子窝。这次,我发现只有一只燕子在窝里,而另一只燕子却在窝旁的电线杆上唧唧地叫着。我感到很奇怪:它们怎么原来都不怎么在家,今天倒不愿意不出去觅食呢?
正当我慢慢走近燕子窝,想弄明白它们在干什么时,电线杆上的燕子突然头朝下,翅膀不停一下一下地快速扇动,爪子乱蹬乱抓,眼睛不像从前那样温和友善,而是怒视着我,尖叫着向我扑来一一差点抓瞎我的眼睛!吓得我抱头就跑,赶忙回到了家里。关上门,我在自己房间里想:它们是不是一对夫妻呢?窝里的燕子是不是正在孵蛋呢?
我跑去问妈妈,妈妈也说可能是。接下来的几天,我都发现那两只燕子都是一只在窝里趴着,另一只则在旁边守着,不让别人靠近。也许它们这样做,只是不让它们的蛋受到别人的攻击吧!它们可真伟大!
这就是屋檐下新来的客人!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一起来看看!
苏格拉底是对的。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同时通过读书获得别人的思想,人们逐渐对这样的读写行为习以为常,他们对自身记忆内容的依赖性也随之降低。过去必须存放在脑袋中的东西,逐渐可以存放在陶片、纸卷上,后来又可以存放在书本中了。正如那位伟大的演说家所预言的一样,人们开始把并非“来自本身,而是通过外在标记”获得的内容叫做思想。随着活字印刷术的不断传播以及由此带来的出版物和文学作品的日渐增多,人们对个人记忆的依赖进一步减弱。图书馆里和个人家中的图书报刊成了大脑生物学仓库的有效补充。人们不必再事无巨细地记住所有内容。他们可以查资料。
不过,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印刷图书的蓬勃发展还有另一重效应,苏格拉底没有预见到这种效应,不过他可能会对此表示欢迎。在事实、观点、思想和故事方面,图书为人们提供了数量和种类都比以前丰富得多的供应来源,而且深度阅读的方法和文化都鼓励人们努力把书本上的内容记在脑海中。17世纪西班牙塞维利亚地区主教伊西多尔注意到,阅读思想家写在书中的“话语”,“使它们更不容易从记忆中消失”。由于人人都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读书进程,人人都可以自由制定自己的读书纲要,个体记忆这个概念的社会决定属性减弱了,而它作为与众不同的个人观点和个性特质基础的私人化属性加强了。在书籍的启发激励下,人们开始把自己视为自身记忆的作者。莎士比亚就让哈姆雷特把他的记忆称为“自己大脑的书卷”。
写作会让记忆衰退,苏格拉底为此忧心忡忡。按照意大利学者和小说家翁贝托?艾柯的说法,苏格拉底表达了“一种永恒的担忧:新的技术成就总是会废除或毁坏一些我们认为珍贵、有益的东西,对我们来说,这些东西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价值,而且它们还具有深层的精神价值”。事实证明,对记忆丧失的担忧完全是杞人忧天。书籍的确为我们的记忆提供了补充,不过,正如艾柯所说,书籍也“挑战并改进了记忆,它们并没有弱化记忆”。
荷兰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在他1512年出版的教科书中,重点强调了记忆和读书之间的联系。他敦促学生在书上写评注,看到“感人肺腑的词语,古雅或新奇的措辞,精彩的文体、格言和范例,还有值得记住的评论”,都要用“适当的符号”加以标记。他还主张,所有师生都要随身携带笔记本,笔记内容可以按不同主题排列,“一旦发现值得记下的内容,随时都可以将其写在适当的位置上”。抄写摘录精彩内容,然后定期进行背诵,有助于牢记不忘。摘录引用的段落可以看做从书页当中采撷的“各种花朵”,它们可以在记忆的页面中保存下来。
伊拉斯谟的倡议跟罗马哲学家塞内加的主张遥相呼应,塞内加也以植物作比喻,以此描述记忆在阅读和思考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塞内加写道:“我们应该效仿蜜蜂。通过各种阅读采集而来的不管是什么东西,我们都应该分别收藏在不同的空间内,因为东西分别存放会更好。然后,我们应该勤勤恳恳地运用所有的聪明才智,把我们品尝过的各种各样的花粉混合起来,将其酿成甜美的蜂蜜。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即使外观表象还跟原来一样,其内在本质已经迥然不同于初始状态。”在伊拉斯谟和塞内加看来,记忆是一个大熔炉,它要高于我们记住的所有事情的总和。记忆是经过重新加工的东西,它本身是独一无二的。
人类的大脑是神奇的存在,它用进废退,不同的使用会刺激大脑发生神奇的化学物质的分泌,从而在器质上会产生差异(比如海马体的向前突起。从短期记忆转换到长期记忆,相应的脑细胞或者神经元或者突起会随之发生变化。而这种使用方式带来的变化是有持续性的,有可能使人路径依赖。比如,年纪大的人因为新陈代谢较缓慢,已经发生的大脑变化却具有持续性,就表现出特别顽固,行为模式几乎无法改变。又比如毒瘾或者赌瘾者,就是曾经的行为模式带来的强劲刺激导致了大脑器质性病变,从而使人很难戒除毒瘾或者赌瘾。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三心两意,左顾右盼的,这也是“适者生存”的表现,在野外,危险时时刻刻,猎物也稍纵即逝,为了保护自己并且获取猎物维系生存,人们需要迅速地切换注意力,不断关注周遭变化。神奇的是,人类这种原本普通的生物拥有了制造工具的能力,虽然几百万年还处在石器时代,一代又一代地制造着粗糙简陋的工具,但人制造工具的行为却获得了工具重新塑造人的副作用。人们制造使用工具的行为改变了人的大脑结构。人们社群社交的行为促使人类创造了语言,几千年前,一些古文明又创造了文字,人类开始能够记录自己的思想,也发明了数学这种思辨的科学,大脑构造随之改变,思考的维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
近千年前,伟大的活字印刷术分别在东方和西方被毕昇和兴登堡发明,引发了大范围的知识革命。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广泛使用,书籍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古罗马的时候书籍也是非常贵重的,凯撒年轻时候非常穷奢极欲,其中一点就表现在拥有丰富的藏书,它变得廉价从而普及,每个人都具有了阅读书籍的可能。于是人类改变了旧有习惯,开始专注地大量阅读书籍,要知道当年书籍都是被大声朗读的,不过么这时候书籍已经数目暴增,要获取更多的知识,需要默读以增快阅读速度,于是知识阶层们改变了大脑构造学会了深度阅读,从而促进了文明加速进展。
到互联网的发明与普及,各种超链接、电子邮件、google、facebook等等吸引着人把注意力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停地需要新的刺激,而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于是阅读变得简略---一扫而过,阅读也不断被打断,于是呢,互联网带来的大脑的持续的变化,深度阅读变成了历史,人们真的不会深度阅读了。
看,我们的大脑就这么被毒害了!小叶的更新速度最近变得不可期待,估计大脑也是被毒害得很深。
我有一枚邮票,是爸爸送给我的。这枚邮票上有四个字,是“土地改革”。上面有一位解放军叔叔开着拖拉机,三个农民在锄地,一个农民牵着牛在犁地,还有三个农民站在地里望着远处。
在这幅图中,有一个农民伯伯指着远处的地,好像在对那两个农民说:“你们看,那是我们家的地!”。还有一位爷爷和奶奶也好像望着自家的地,回想起原来自己家里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还有三个叔叔用力的在干活,尽管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往下流,可是他们还是用力的抬起锄头,一直埋头苦干,因为他们心里想:今年丰收了之后,家里就有吃的了,这些都得感谢党的政策。
在我从邮票中学到许多知识的同时,也从中到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在邮票这方寸世界中,你会学到许多东西,同时它也会给你带来许多欢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