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我写文章,保存着。
长大一点,再看那时的文章,觉得傻傻的自己,什么都不懂。然后我再次写文章,再次保存。
现在再次去看,又觉得傻傻的自己什么都不懂。于是我依旧写文章,依旧保存着。
……
写文章的时候觉得那是多么神圣,可是长大之后再去看,却觉得那么傻……
我在一次次的创新,回味中成长着,一年一年的长大。
长大一岁就觉得自己懂得了许多,又一次创新,就觉得自己又懂得了许多,可是在长大一岁,就觉得自己那时候什么也不懂。
四季在无时无刻的.转换着。
我抬头看天上的阳光,很刺眼,于是便用手捂住眼睛,那时就感觉阳光在指尖绽放……甚至可以感觉到它在流动……也许那就是流光吧!
我一直这么想,感觉这是个很美好的想法。
有一天我长大了,就会感到这个想法太傻,就会感到那时的我什么也不懂……
我会在流光中懂得许多,也会在流光中回味,我什么都不懂。
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第一天;春节,是辞去上一年的旧事;春节,是我们的新起点、万事的开头。
再过春节时,可以点爆竹,那噼噼啪啪的响声是多么的喜庆、欢乐呀!爆竹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几份喜庆的样子,还可以让我们忘掉心中的杂念和许多的陈年旧事。一到晚上人们就会拿出各家的烟花点燃,“砰、砰、砰······”一阵响,顿时,黑夜变成了白昼,烟花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美丽极了!
那天还可以吃到美味的饺子。每到春节和除夕这天,妈妈就会亲自动手包饺子,妈妈的手艺在全世界都有名,打遍天下无敌手,所有厨师听了都闻风丧胆,甘拜下风。能吃到老妈包的饺子,是天下最幸福的事了!
还可以领到许多压岁钱,我几乎每天晚上做梦都会梦到它们,而且早已把它们分配的井井有条,合理使用。用其中的三分之二买些书本、文具、读本,三分之一买点吃的和玩的。很聪明吧!
这一天,还可以大人们给买的新衣裳,再在屋里秀一下,照着镜子欣赏一下自己美丽、酷、帅的衣着。呵!多么帅气的小伙子呀!
这篇中篇小说写的是上海某所教会女中一个寝室的两个女生——赵珏和恩娟的成长经历,其中也贯穿了各式各样的小人物的出现。生活始终是又一个方向的,两位女性主角的命运像是安排好了的,路人甲乙丙丁穿场而过,几乎不留丝毫痕迹。
我钟情的不是女主角的命运大结局,也不是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却恰恰是那些生活琐事,蛛丝马迹。爱玲的文笔就是犀利,像一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刀,刺破隐形面具,显露出人性的弱点。伟大谁都会讴歌,而脆弱却有几人能漫不经心地挑破?这或许就是爱玲独特的魅力吧。
两位女主角,从小的玩伴,在世俗的漩涡里,各自被甩到一边。一个荣华富贵了,一个落魄了。由于利益需要,再次见面时,会演出怎样的戏呢?我多么希望会是一个圆满的拥抱亲吻呵,可是爱玲是不会趋于世俗的,更确切地说,人情的缺点也不会允许这样的结局!一见面,仅仅惊鸿一瞥,内心就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看似普通的一句问候,却因人物身份的差异而有了微妙的变化。落魄的人一脸惊羡,腾达的人会心而笑,胜负只在一面之差。然后就是日常简单的对话,几乎每一句话都有不同的含义。问的人问完之后就后悔了,被问的人笑而不答,一脸从容。越往下看,越发的`心寒。
在学校的时候,两人都属于“丑小鸭”类型的,大概也互相怜惜了吧。她们互相倾诉烦恼,一起逛后园,一起为自己喜欢的明星蹦跶,一起度过生命中漫长而又丑陋的时期。而最后一次见面,却如此的凄凉。当纯真的友情被世俗的偏见所掩盖,人性的缺点彻底的暴露,这不是悲剧美,而是一种丑陋!
互通了一张贺卡,从此她们断了音讯。
断了也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虽然朴素无名,但是真实。“甘洒迪死了。我还活着,即使不过在洗碗。”最原始的安慰,也是最掏心的真话。
世事沧桑,没有必要去想不开什么。知足常乐,珍惜生命,这才是真理。
我不爱看电影,或许是因为生活的忙碌,也可能是自身兴趣的缺乏,但在女儿的极力推荐下,我首次心平气和地陪同家人一起看完了《小孩不笨1、2》这两部影片。
我觉得两部影片不仅是教育片,更是一部人生启迪录,即使它超越了国度,但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以及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与我们却极为相似。
《小孩不笨1》讲述了三个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和遭遇,分别反映出三种不同的家庭教育,从而折射出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当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问题。
国宾,一个拥有绘画天赋的孩子,但由于他的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上,便时常被母亲“棍棒侍侯”以“棍棒出状元”为训,因为在父母眼中“万般皆不品,惟有读书高“,不用功学习其它的一切特长都是“不务正业”,可怜的孩子,在一次测验成绩的不理想,又迫于父母的压力,竟选择走上不归路,幸好天神的眷顾,最终与死神擦肩而过,那么,这种在视频上时常看得到的新闻,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与引以为鉴吗?
俗话说:唯有伯乐才知千里马,国宾的数学老师不但没有施加压力给他,反而对国宾的才能加以赞赏,在她的帮助下,国宾逆境重生,得到了出国深造的好机会。
而Terry,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到大,他的一切都由他的父母为他安排和铺设,就如一株温室的幼苗,没有主见,也经不起一点点的风吹雨打,一点点挫折,我想若不是他的两个患难之交的改变,他可能永远只是他妈妈施加号令的傀儡,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深思,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多少孩子和Terry一样,有多少父母和Terry的父母一样,关爱着自己的孩子,将他们自身认为的“至上生活”施加给孩子,封闭了孩子天真的本性,这种在当今社会极为广泛的现象还应该继续吗?
文福,一个出生在贫苦家庭孩子,不仅要读书,还要帮忙家里和带小孩,因为成绩不好,被安排在EM3,早已被学校放弃,幸得数学老师的不离不弃,正确引导,用心良苦,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小孩不笨2》更为感人,催人泪下,以至于女儿和妻子都泪流满面,就连我看到尾声时眼眶也有些湿润了。
这部电影是讲述两个家庭,三个孩子的故事。
他们的父母每天只知道工作,根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教育引导孩子,但对孩子却有很高的要求,无论孩子对与否,他们都无法满足,也从不批评和表扬,只是一味的将自己的观念套在孩子身上,于此,我们能否从中看出一颗弱小的心灵,也需要大人们的关心和关怀。
莎士比亚的一句:“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意为,“天使”与“魔鬼”都存在,在人的心中,“天使”是理想,诚实,爱心的代表。魔鬼却能生在邪恶与奸诈,虽然它们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在对立的同时,也包含着彼此,转化的可能。
其实,当我们发现对方的优点而给予赞扬和鼓励时,会使他的信心和意念得到鼓舞,那么天使就会战胜魔鬼,魔鬼也会转化为天使,就如同故事中那个中文只考得16分的女生一样。
而相反,一味的批评与责备只能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继而产生叛逆的心理。
多一点沟通,少一份责备。
多一份赞扬,少一些批评。
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家庭无后顾之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