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们上手工课,老师教我们动手做了一个小木船。我看着自己做的小木船,心想:我做的小木船真漂亮呀!我回家后一定要放到我的书桌上,让我每天都能够看到它。
正在这时,陈明走了过来,说要看看我做的小木船。我小心翼翼地递给他,并再三叮嘱他说:“你可千万别弄坏了啊!”陈明接过小木船,左看看,右看看,嘴里一直称赞我做得好,我心里美滋滋的。我的眼光刚刚离开,就听“啪”的一声,原来是陈明不小心,没拿稳,把我的.小木船摔在了地上。看着我辛辛苦苦做了一节课的小木船就这样被摔坏了,我急得大叫:“陈明,你赔我的船!”他一下子乱了手脚,慌忙中又把我的小木船踩坏了。
我急得快要哭了,一把夺过来他的小木船,摔倒地上,又踩几脚,眼里含着泪花,头也不回地走了。
从那时起,我和陈明就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下课也不和他一块玩了,从前的好朋友似乎已经成了陌生人。
几天后,我像往常一样去坐车。突然,陈明从我身后冒了出来,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对不起,我摔坏了你的小木船,这是我新做的,送给你,我们还能继续做好朋友吗?”我红着脸说:“其实,我也不对,不管怎么样,我不该把你的也摔了,你能原谅我吗?”陈明拉着我的说:“我们永远是好朋友!”
从那以后,我把陈明送我的小木船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当我看到这个小木船,我都会想起我和陈明真挚的友谊。
课间花絮,顾名思义,就是校园内鲜为人知的小片段。果然,一些积淀在“记忆深处”的镜头便开始沉渣泛起……
“叮咚——”伴着一阵有节奏的下课铃(被学生们公认为最好听的铃声的响起,沉睡已久的'“活跃”的气氛渐渐呈现出“轮廓”——“走,去饭堂!”“哦!”……此起彼伏的喧闹声完全“浮”出“水面”。才一会工夫,大部分人都已与“亲密接触”了一节课的桌椅“分道扬镳”了。只有零星的“热爱知识分子”还在“奋笔疾书”,当然我也不例外。
突然,前面那位同学转过来对我说:“嘿!各位,我灵感突发!来!我来给你们念一下!”此君平生素爱“转文”,他清了清嗓子,拿着张纸念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思过、读书,而后必成大器也。怎样?作的好吧!给点掌声!”班里为数不多的同学都仰头大笑。
经过这位同学的带动,班里的“好学生”也都活跃了起来,开始讨论有的没的。有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昨天看到了些笑话,蛮好笑的,要不要听?”大家都点了点头,看着那同学朝四周望了望,像做贼似的朝我们走近,低下头说:“千万不能让老师听到啊!我开始了啊!如果有一天,数学和物理相爱了,数学带着物理远走高飞,从此消失在校园里,深爱数学君的化学自***了……地理说:‘亲爱的,我陪你一起死’……然后他们的好基友语英史政生受不了打击,都吐血身亡了。自修对音乐美术说:‘亲爱的,只剩我们了,好好活下去。’我想这是我听过最美好的爱情故事了!”
同学们都听得一愣一愣的,应该会想:“真的是很美好啊!”时间总能驾驭这一切。瞧,老师沉稳的脚踏声伴着“熟悉得快焦了”的上课铃步步临近……
1、明确所用修辞手法。
考纲中明确考查六种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可以利用口诀进行记忆
“二比二问一拟夸”。
2、归纳答题模式。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结合句子)
拟人:生动地写现了……(结合句子)
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
夸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结合句子)
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
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结合句子)
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
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3、解题步骤
修辞手法+ 帽子 + 对象特征 + 作者的情感(情感是关键)
要想准确把握说明顺序很简单,只要明确各种说明顺序适合哪类说明文就能很容易判断出来。常见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空间存在形式,由内到外、由下到上、由前到后、由远到近等依次进行说明,一般适用于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如《故宫博物院》、《核舟记》都运用的是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通常包括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简单到复杂。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都是运用逻辑顺序。
事实上,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阅读中如果注意这些标志性的词语,也能很快判断出说明顺序。
1、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理解词语的本义;
(2)看该词在句子中的表达对象;
(3)对表达对象做必要的提炼(联系语言环境提炼意义指向概括词;
(4)再看该词表达得怎么样?(起什么作用;
(5)整合梳理答案语言,使表达简洁准确;
(6)把答案代入原文,看语句是否通顺。
2、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
看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是否生动或准确表现了句子内容(对该词语表现的内容要提炼意义指向概括词,否则,答题语言不简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