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与作文属于补课吗

阅读理解与作文属于补课吗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9-18 10:28:19
阅读理解与作文属于补课吗

阅读理解与作文属于补课吗【一】

像是一个有钱人的聚会,酒店门前的停车场全是高档的轿车,可能在当地有钱有地位的人全被请到这个地方来吃这个生日宴,而且主人翁家不收礼,分文不收,谁送红包,把红包的角位一撕就还回送的人。

人多得谁也不认识谁就坐在一桌吃饭,可能有些连主人翁家也不认识吧,反正是三三不识七,三山五岳的人都云集于此,极度热闹。

主人翁家喝得一塌糊涂,醉薰薰的连东南西北也分不清更别说在座的有谁谁谁。主人翁家请的人来没来,不知道,来了什么人,也不知道,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花了40~50万宴请别人,除了说他为了摆派场之外,不觉得还有什么意义。

按风俗,主人翁家要向到来的佳宾敬酒,别说每席喝一杯,就每席喝一口,主人家在一半的时候就倒下了。看见这个样子,不禁让人叹息。

像以前那从艰苦岁月中熬过来的老人家,她经历过大跃进时期粮食艰难的.岁月,看见这样铺张浪费,不知道在她的内心里,是高兴,还是心痛。是觉得脸子上很风光,还是觉得内心里隐隐地痛,也许老人会觉得,她每活着多一年,就要浪费这么多钱,对于老人家来说,这样做,未必会觉得开怀,反而会有另一种极端的想法,觉得要让儿子们浪费这么多的钱,也许会很自责。

或者换一种方式,只是儿孙们奉上茶,老人给每个小孙子派发红包,给老人唱唱生日歌,切个蛋糕,然后一家人吃顿饭庆祝,这样,可能老人的心里会真正地觉得快乐,脸上的笑会很甜蜜很幸福。

想想明天也是舅舅生日,3个表哥早就在一周前发出生日邀请,务求到位。每年舅舅的生日也是由3个表哥举办,3个表哥的心思是想老人家开怀,他们用不是很隆重的方式,不是很铺张浪费,中午,招待每位到场的人吃米粉,晚宴的时候才是正式的正餐,就到一些餐馆里办,大约20席左右,每席控制在300元左右,这样下来6000元左右结帐。3个表哥每人出2000元,老人家的心里也不会有很大的压力,其实,到场的人,是不会很介意一定要山珍海味的,一些普通的家常菜能填肚子就行,例如鸡、鸭、鹅之类的,也不是很奢侈。

当然,用什么样的方式,是取决于个人的,有些人也许钱太多了,花不完,觉得也带不走,就干脆在人面前风光着,否则会埋没了他的“财”华。

普通人家的,也有普通人家的方式去过,不管怎么样,目的只是为了让老人家高兴。

儿孙们的心态认为摆得不够好会让老人家不高兴,其实,老人家的心里,能过得去就行,但人生,未必是人人都会以“过得去就行”的方式去生活。

阅读理解与作文属于补课吗【二】

19、(4分)①一些人仅仅为找好工作或者通过读博推迟就业而读博。(1分)②一些人为职称晋升或者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而读博,读博已经成为“敲门砖”。(2分)③人们都是为了某种功利目的去读博,而不是真真的为了知识和学术去读博。(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0、(5分)①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1分)

②博士论文抄袭现象等学术不端行为,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2分)

③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博士生导师所带学生过多。(2分)

21、(6分)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题,答案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组织。

①赞同。一、博士教育回归精英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博士质量,也是进一步拓宽博士就业渠道和机会的需要。二、博士教育精英化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的关键问题,如读博的功利性色彩可以得到控制,挤掉博士培养中的泡沫和水分,有效地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等。

②不赞同。一、我国国情和美国不一样,我们的人口基数大,博士生的比例相同的话,我们在人数上自然要超过美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向美国看齐,以他为标杆。二是我们国家急切需要大量的博士人才,时不我待,只要注意质量监控,宽进严出,保证质量的同时也可以讲求数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阅读理解与作文属于补课吗【三】

19、怎样理解“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的含义?

20、本文谈到了我国博士教育中的诸多问题,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涉及了博士教育中的哪些突出问题?

21、本篇调查中,包括一些专家和学者在内的76.1%的调查对象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请结合本文和你的,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阅读理解与作文属于补课吗【四】

常常听说有热心的名家,为年轻人开列必读的书目。若是立志做学术研究,有些资料确是必须涉猎;但若仅仅是阅读,很难说有哪一部作品忽略不得。阅读是私密和个性化的,名家心目中的经典,只是名家身上的名牌服装,精美是一定的,但不是谁穿上都合身。

好书的阅读需有长久的耐心。流行书刊读着省时省力,但它是用来消遣的,只适宜在旅行或等人的间歇翻看。这种读物着意卖弄新奇情节和机巧文字,虽然能给人小小的快乐,甚至还包涵着点经不起推敲的小哲理,但它顶多能算作一杯提神的清茶,不喝也罢。一本好书中,情节和文字不过是精致的道具,如果光顾对道具喊好,不去体悟道具背后的'深长意味,实在是对好书的辜负。阅读,应该像世故的人判断陌生人的品质,在表象外下大工夫。很多书除了需要细心的阅读,还需要不浅的阅历,经遇过坎坷波折,见识了世态人情,才易懂书中甘苦。这就如同喝酒,总得有些酒量,才能品出酒的种种妙处,若是没点酒量就去强喝,入口全是辛辣不说,醉过之后可能见酒都喊头疼。有作家就曾说过,许多英国人终身不读莎士比亚,是因为在幼年就被老师强迫着背莎剧。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等待着有人打开它,细细揣摩它的骨肉,体察它的细枝末节,感知它的体温、呼吸它的特殊气息,并隐约地认识写书的那个人。某个作者的书读多了,对这个人的了解可能会超过对身边朋友的了解。如果读到了百读不厌的书,还对作者怀有莫名的好感,那就是找到了真正喜欢的书。明白了喜欢谁写的书,就值得去买这个人的全部作品,尤其是要买到这个人的传记,另外还可以搜集关于这个人和作品的评价。这样,就把一位朋友完完整整地请进了书房,成为永远养目养心的宝贝。

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是很重要的收获。读书人为书耗费了大块时间和大把精力,如果连这点收获都没有,那就像一个人结交了一辈子朋友,到最后找不到一个知己一样令人沮丧。只是,知心朋友是互相沟通和接近的,而喜欢的书却总是躲在书堆里,默默地等着读书人去慢慢寻找。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