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又进入了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福音。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人工智能”,这种新型的高科技产品实际上是一种趋向于人类思维模式的计算机。
对于“人工智能”的问世,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计算机已经拥有比人类更高的效率,连思维模式也在向人类靠近,那它或许会在将来显示出超越人类的优势;由此看来,如果计算机真的取代了人类,会发生些什么呢?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以机器人向人类发动战争为素材的科幻电影。实际上,这些导演在脑中构想出“机器人世纪大战”是出于对机器人这个“外来物种”的恐惧罢了。我想,计算机有了人类的思维,那它顶多成为和我们一样的——人类;既然都是同一物种,我们就能够和谐共处。
假如计算机取代了人类,会怎么样?对于这个假设,我认为它会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计算机变成了人,二是人变成了计算机。
假如计算机变成了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倒觉得老师这个职业可以让计算机取代。那样就没必要让人来做这么辛苦的工作;让机器人来教书,它会永远保持一颗耐心,也不知道疲倦。并且,它的头脑中装着“百科全书”,没有任何一个人类教师能比它更渊博吧。除此之外,机器人应用在其他领域也是十分可取的。
我并不担心以上这一情况,我更担心假如人变成计算机,那就可怕了。这样一来,人的思维模式就变得机械化、模板化。学生做考试题,其实就是把思维模式化的一种体现。答数学题时,总是有固定的“套路”可以找到。就算是语文学科,也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灵活多变,它也有规律可循;先答手法,再答表现效果,最后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学生熟烂于心的吧。
我对语文这门学科深有体会,有许多话想说。我热爱文学,也热爱写作,这种热情在我高中时代变得愈加强烈了。可对于语文,我却提不起太大的兴趣;因为我在作文格子中所表达的观点,流露的感情总是被分数衡量。应试教育使学生们的思想受到了一定束缚,不能自由的发散出去。如何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学会自我探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区别于语文,文学总让我感到愉悦。学习文学,我可以通过观察生活取得素材。从观察一片叶子的脉络,到观察教室中同学的行为举止;从观察自然万物,到观察人文社会,我乐在其中。我想,这便是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吧。程朱理学主张探索外物获得真知,而陆王心学主张内省获得良知,不都是说要通过亲身探索获取知识吗?
切勿使我们的思维机械化。人类拥有其独特的思维能力,是任何其他外物都学不来的。我们应该珍惜自己这份独特的才能,给予思想自由广阔的空间,而不是把它禁锢在牢笼之中。
假如计算机变成了人,这没什么好担心的。但倘若人类变成了计算机,被它所利用,就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1]欧跃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04:82-84+88.
[2]洪晓青.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张玲玲.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实践的简述[J].考试周刊,2014,98:117
上了大学之后,一些老师和家长有疑惑,认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人民大学办出来的计算机系,会水土不服,别别扭扭。其实我也是来了之后才知道,可上溯到70年代的信息学院历史悠久,首先将数学和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中,虽然计算机单独成系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以萨师宣老先生、王珊教授开创和领导的数据库相关研究方向无疑在国内为执牛耳者。两位教授所著《数据库系统概论》一书已是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该课程的首选书目。
计算机系的课程安排大致是前两年基础课居多,后两年专业科居多。基础方面,数学相关的课程是比较重要而且难学的,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等。经过这样严格的数学训练,使得计算机系的学生数学功底深厚,一方面能在将来的研究和工作中受益匪浅,一方面即使在跨专业、跨校考研中也占有很大优势。
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体现了理论与实践两条腿走路的原则。每一门课都有这两个方面,然后侧重不同。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从业人员,这两个方面都不可偏废,如果忽视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等理论方面的指导,应对新事物理解不深,不能具有长久的技术生命力;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一些想法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切合实际情况,生产力不高。因为,一个程序员进入每一个领域,都应该先学习前人的探索经验和成熟方法,这是理论,然后了解当前适用的工具、方法、产品,这是实践,这样才能对每一个新领域不断探索前进。而在大学课堂上,局限于教学形式和条件,老师的授课还是以理论为主,而且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所以一方面需要大家补充大量的书本自学,二方面需要在课下作大量的实践上机,课表上安排的有限几节实验课是远远不够的;三方面需要大家多看网络和杂志,了解业界的最新动态和产品、方法观点;四方面需要同学之间、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分享一些看法和经验,大家共同进步。
所以计算机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考试成绩好并不能说明技术好,反过来也一样。我临近毕业,我们亲眼看到那些工作、考研出路很好的同学无一例外都是不但成绩好而且长期在电脑前钻研实践、博览群书技术眼界开阔的。
在人大学习计算机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不专业狭隘、和社会应用结合紧密。都说人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强,这还要得益于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大环境。身处在这样大环境中,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了和其他理工类大学计算机系学生不一样的人文和社会视角。在人大,计算机系的学生和全校学生一样,都可以通过各种讲座和选修课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修改宪法意义、营销与广告、世界文明史、文学艺术与电影等各种各样的知识,可以结识来自法学、会计、经济、艺术、新闻等各个专业的同学朋友和老师。这样使得我们在思考专业问题的时候,不会陷入狭隘的谷底,而会不自觉地思考软件营销模式、软件工程与人力资源、计算机图形与平面艺术、网络与社会舆论影响等更加广泛的主题。
这样的\'熏陶,使得人大计算机系的学生特别受社会各行各业欢迎。毕业的师兄师姐以及我的同学,都正在银行、金融、保险、房地产、国家部委等行业进行着技术或信息化工作,也正在IBM,微软、思科、Oracle、Sun等国际IT企业发展。计算机系学生表现出的对其他专业的理解和包容、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处事能力,使得这个群体的工作待遇在人大各院系中名列前茅,也使得我们自身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我即将从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到另一个学校去深造。我感谢四年来在计算机系的获益,也更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师弟师妹能够进入这个专业,领略她无穷的魅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