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文学素养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迫在眉睫。那么怎样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呢?我总结了“四多”——多读、多悟、多练、多让老师批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不意味着通吃,我们要读好书,摒弃一些糟粕的东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吸收营养,与作者共舞。读《西游记》,我们看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真经;读《三国演义》,我们欣赏智力的比拼;读《水浒传》,我们为“替天行道”呐喊;读《鲁宾逊漂流记》,我们领略生命力之顽强;读《读者》,我们与美文踏歌;读《楚天都市报》,我们指点江山,笑谈世界万象。多读对我们颇有好处,是多读让我们下笔时有足够的素材;是多读让我们像大师学习;是多读让我们充满能量。
多悟
我们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悟”也很重要,我能读一段美句,要悟到它的句式;看一部小说,要悟到它的中心思想;读一首诗歌,要悟到诗歌的精妙之处。“悟”让“读”有生机,有活力,五光十色……多悟提高了我们的文学素养,在提高文学素养的画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光说不练假把式”,“练”让文学素养得以发挥,多练可以提高感觉,提高速度,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练”是“读”与“悟”的.实践,我们在“练”中享受写作的乐趣,我们在“练”中品味书香四溢,我们在“练”中仿佛看到了断臂的“维纳斯”,感悟到艺术的至美。不“练”只会让自己的书白读,不“练”收到的效益甚微,不“练”只会让自己的文学素质提高之旅停滞于起跑线。
有时候我们一味地创作,但进展缓慢,有没有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写自己的东西,不能客观地分析,自己写自己的,不知道哪里有偏颇,哪里有问题,哪里有潜力。我们仿佛是那井底之蛙,只看得见一块天空。那么谁将助力于自己文学素养的进步之行呢?那必然是我们的老师,多让老师批改,会让我们的写作走正轨,不偏离航道;可以画龙点睛,帮助我们提高文学素养,可以改掉一些写作中偏差,走向枫叶遮眼的未来。
做好这四“多”,我们的文学素养必将大大的提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定然会到达我们的文学彼岸!
有一本书,从高中时就一直陪伴着我,它是一本小说但是我却不知疲倦的一遍一遍的阅读。以后是细细品味或者是匆匆翻阅,总是能读出不一样的味道。 机缘巧合下我得到了这本书,记得还是初中的时光,无意间看到电视上在播放一部电视剧《尘埃落定》。电视剧中呈现的西藏的风景,湛蓝的的天空以及静谧的'草原以及给人激进的高原景色一齐向我涌来,瞬间被击中那是还算懵懂的心灵。不知不觉得就被这部电视剧吸引,还记得那会家里信号不好时不时地出现满是雪花的现象让我感觉无处适从,在加上爸妈管的比较严所以更加珍惜那些观看机会,往往在这种相对极端的环境下自己更难忘这些瞬间,好似被激发潜能似的,对剧中情节、人物、语言如数家珍。
慢慢的我的目光从风景转移到故事情节上了,情节的一步步推进,跌宕起伏。很久之后我攒钱买到了这本书——《尘埃落定》阿来。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西藏,土司制度并没有随着清政府的覆灭而崩溃,反而没有了束缚更加强大。故事是以第一人称“我”慢慢讲述的,“我”是个“傻子”,是麦其土司醉酒后与一个汉族女人生下的,是麦其土司的二儿子。母亲因为“我”是傻子而气的没有了奶水,父亲而是因为“我”是“傻子”从来不把我看在眼里,哥哥则是更是没有把我当回事因为“我”仅仅是他的一个傻弟弟对他的土司继承人造不成任何威胁。虽然我是傻子,但毕竟是土司儿子,堂堂麦其土司的二少爷。下人们对我是毕恭毕敬,虽然他们也同样认为”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故事就这样很奇异的发生了,“我”是土司制度的繁盛到衰败的见证者,也是共和国在西藏政策见证人。
土司制度本身就是中央政府为了限制藏族组织产生一家独大的措施,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土司之间的矛盾不断,你来我往。在这个小世界里,“我”就是这样奇异的存在,与下人为伍但又在思考关于“辖日”的问题,为什么人要分成好几种等级而又同样活在同一个世界里。
乱世中往往只有我这种“傻子”才能看清个中关系。每个土司都是有联姻关系的个体,但在金钱、地盘等等问题面前显得格外的“不认人”。土司社会随着外来势力的介入不断分裂,最后也终将走向了道路。
面对乱世,“我”这个傻子显示出异于常人的冷静和想法,这也让其他人很正常,因为在他人眼中“我”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随着”我”的预言一个个实现,土司的世界发生着变化。不断地借助外来势力打压对手,另一方面却被外来势力控制,一步步成为别人的傀儡,慢慢毁灭。“我”的独善其身显得尤为重要,“我”不是土司,我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傀儡,“我”
能够为将来做打算,因为“我”能预言。对现实的认知以及变化都能使自己免于其难,最终在新中国政权到来时得以善终。
“傻子”的思维是我对这本书喜爱的一大原因,因为能及时认知世界并能够有相应的变化,冷静的头脑和大智若愚的境界确实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的重要的品质。
尘埃落定后,一切归于平静,唯有世界与自己同在。
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我们才能更聪明
有两个误区:
1、知识的错觉:你以为你知道。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看到知乎上的一些提问,你觉得看起来简单,觉得无非就是怎样怎样,但是真正你去写回答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清楚。
2、知识的诅咒:你以为别人知道。
比如,学医学的,他平时交往的同事大家一点就明白的事情,但要他说给一个完全没学过医的人去听,他就说不清楚,然后他还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在大人和小孩的沟通中也非常明显。要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个“你”,怎么样把专业的知识,把别人不知道的知识转换成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做到了才叫学会了。
如团队管理,就需要领导帮助团队成员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又不会觉得自己特别愚蠢。
1、建立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学得很好。就是用好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相信自己,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预期越好,结果越好。这个尤其是对小孩子的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明确意义。罗列学习的用处清单,短期的好处,长期的用处。比如打发时间、充实自己、提高认识,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期望去罗列,在显眼的位置挂起来,如自己的电脑显示器旁边,手机屏保、书桌抬眼就能看到的地方等等。
3、及时反馈。就是对学习成果进行奖励。比如,看了半小时,奖励一个苹果;看完半本书的时候,再定一个奖励;看完整本书,再给一个奖励。这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如小孩子看完一本书,就带她到哪里玩半天之类的'。
书是带我们走进智慧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书是带我们去遨游知识海洋的`潜水艇;书是带我们飞向天堂之门的一道彩虹;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书是树上的红苹果。
我读过许多书,但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意林》这本书,《意林》有许多版本,我读的这本书是关于友情的。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怎样和别人相处才是真正的朋友,怎样和别人接触才能让别人更喜欢你。此外,这本书在每篇文章的开头,都会写一则格言,让我们更深一步地去了解书的内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格言是“真正的朋友,是不会计较被遗忘的”。这句格言相对的文章是《忘记邀请的朋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过生日,却忘记邀请了我一个最好的朋友,“我”的朋友并没有生气还在安慰“我”。读完这篇文章,我心里不由发出赞叹:这是多么珍贵的友情啊!再想想我自己……
记得有一次,老师让郭晶晶写优秀值日生的名单,郭晶晶忘了写我的名字,我看见了,非常生气,对她说:“你为什么写王思雯,王芷蕙的名字,却不写我的名字?”“我一时着急,忘了。”“忘了?那你还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了!”我说道,“那你扫地扫得也不是很好!”郭晶晶急忙找理由辩解。“谁扫地扫得不好了,哼!我要和你绝交!”“绝交就绝交,谁怕你啊!”就这样,我们两个人吵了好几天,王芷蕙看不下去了,便对我们俩说:“你们两个人也真是的,因为一个名字也能吵起来?到时候再让郭晶晶写上你的名字不就行啦,至于闹得这样大吗?”经过王芷蕙地劝说,我们俩才和好。文章中的作者的朋友,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吗?
可能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又更一步的了解了《意林》。那么,让我们提着篮子,一起去书中采集果实吧!
1、小组学习法。两人以上一起读书,效果比一个人要好。一是可以互相讨论,而讨论正式让知识到达额叶最好的办法。二是可以互相监督。别人看了一半,你还在第一章,那就显得你落后了。
2、记忆和转移。
记忆分为
a获得性记忆。如药物成瘾。
b反射性记忆。如肚子饿了要吃饭,长期健身的人不运动会不舒服。
c再现性记忆。如再现物体、人物、事件。
读书习惯的培养最好变成获得性记忆和反射性记忆。
而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再现性记忆。它又分为短时记忆、长期记忆,以及迁移。
学习的过程正是从短时记忆到长期记忆再到迁移的过程。
所以学习其实也简单,就是三段论。背诵-理解-背诵掌握-运用。具体来说,就是早上先强背一遍,中午在理解梳理一遍;晚上再强化背诵一遍,这样就变成长期记忆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