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者黑与不黑,这个话题被无数人讨论过,大多数人认为是黑,也有部分人另辟蹊径,得了个未必黑的道理。
黑与未必黑,我觉得关键在一个近字。
有的人所谓近,是从始而终的近,长时间的相处交流,必然会有互相借鉴和学习的影响,这几乎是人与生惧来的本能。当然也存在两人相处,各方面差异极大,但又互不影响的情况,那必定其中有一人非常坚持原则,且不愿以自我的意志强加与人,这种关系一般不会太长久,因为个体之间没有精神上的交流,结果就是最后分道扬镳。肯定有人会说,此类关系的也有长久维持的情况,但那大多是物质上的需求导致,不存在精神层面的交流,何谈近?
还有种情况就可笑了,某人为证明近墨者未必黑,故意与另一有明显差异的人接触,到一定时间,谁也没影响到谁,于是某人就高呼,近墨者未必黑。这就好比带上橡皮手套洗碗,当然不会伤手,甚至手都不会湿。
所谓近,应该是存在精神层面交流。近不是指物理上的距离,而应该是个体之间的观念产生交织。只一瞬间的观念碰撞,如果观念不合,便就分开,各走各道,此不为近,如若观念之间有共鸣,那之后的交流必定衍生出新的思维,此为近。近必衍变。
还有这样的情况,个体之间的近只存在与某一个层面,只在这层面里观念产生交流。这样就会有虽近朱不赤,近墨而不黑的情况。古往今来也有不少典故为证。还是那句话,观念的交流,必然导致衍变。
那些典故里所谓的近只存在与单方面,或是双方为了某目的而以近求得。举个简单的例子,监狱里放出来的犯人,有的从此洗心革面,不再作恶;有的却依然冥顽不灵。简单地说,就是那些浪子回头的,都是有心向善的,所以那些好的东西他们就能接受,与自己的观念产生糅合。而那些不知悔改的,他们把那些劝解都挡在心门之外,甚至假装接受,结果心里丝毫没有转变。还有的也许敞开心接受了,最后因自制力差,又犯下了错事。这就是典型了,与好的'接触,接受好并且为之改变,出狱后接触到不好的,又变了。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古人诚不欺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大学问家孔子的名言,几千年来都被人们视为真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世界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同情劳动人民,而没有像其他有钱人那样欺压人民。成年后他以笔代枪深刻地偈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面目。其实,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像鲁迅先生那样的人。荷花出于淤泥而不染,近墨者未必黑!人是很难改变的,即使你周围的人全是朱者,但你不向他们学习,反而越学越坏,那么朱者对你来说又有何用呢?听了这些,难道你还坚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初三挥手与我道别,忙碌的初三生活结束了。
作为初三学生的一分子,我经历了补课的考验,我经受住了补课的磨炼。也曾静听一些同学慨叹:假如初三不再补课,该有多好啊!真是这样吗?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天才如何造就?有关人士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将音乐学院就读的小提琴学员分为三类。第一类天资聪慧,将来有望成为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家;第二类资质一般,但十分刻苦,经过努力有可能获得一些成就;第三类则无望获得成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初学小提琴时都是六岁,每周练琴两小时。八岁后出现差异,第一类人每周改为四小时,第二类人每周增长到三个小时,第三类人每周仍旧是二小时。十四岁后差异更大,第一类人每天一个小时,第二类人每周四五个小时,第三类人仍是每周二小时。第一类人从开始练琴到成为小提琴家练了一万两千个小时,第二类人成为小提琴手练了六七千个小时,而第三类人只练了三四千个小时,他们只能成为小提琴演奏者。我们学生呢?用在学习上的有效时间越多,我们就越可能走向成功。其他方面的调查也显示,人才的造就与时间的积累密不可分。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忙碌的生活何处寻?忙是人生中的一个步骤,忙是学习中的一个过程。我们曾为“为什么这么忙”而疑惑。事实证明:忙可以造就不朽的人生。牛顿为他的科学实验而忙;徐霞客为记载游记而忙;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而忙;爱迪生为研发新产品而忙;我们初三学习就应该为学习而忙。确定一个目标一直走下去,定会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也许你要问,补课也好,忙也好,会有怎样的回报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画上了圆满的休止符;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流传于世而成为不朽的浪漫诗人;张衡的忙因地动仪的出现而获得世人的仰慕……补课之忙会使我们的生命更富激情,补课之忙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补课之忙使我们的青春无悔。
今天,我们坐在了中考的考场上。回首来路,如果没有曾经挥汗如雨的补课,我们今天怎能如此从容镇定?如果没有曾经顶风冒雪的补课,我们今天哪来胸有成竹的好心情?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一切也许都不堪设想!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似乎已经成为千古名训。然而只要细加思索,我们不难发现近墨者未必黑。
无论你是否读过周敦颐的《爱莲说》,但凡见过荷花的,都会被其“出淤泥而不染,濯能清涟而不妖”的品质所深深打动。荷花可谓是“近墨者”了,它却冰雪晶莹,亭亭玉立,被人们千古传颂。它静静扎根在淤泥之中,却没有与其同流合污,更显风姿卓绝如皎月。可见,近墨不乏不黑者。
那么,为什么会有近墨而不“黑”者在呢?黑与不黑,关键在于近墨者本身的素质。荷花之所以“不黑”,在于它内在的纯洁。由此可见,近墨与否是外部环境的表面现象,而近墨者最终是否会变黑,起决定作用的,是其本身的素质,即内因起主导作用。试想,一身浩然正气者,近墨也好,近赤也罢,必定总是满身正气,使“赤者”赞叹,令“墨者”自惭。
战国时的屈原,内修朝政,对外联齐抗秦的主张不能实现,自己又处于“腥操并御”的环境之中,屈原却仍然不为之所动,宁可“固将愁而终穷”,也要为人民安平之业"上下而求索"。在他的身上,就体现出近墨不黑的品质。
然而,近墨也不乏“黑”者,近朱者未必“赤”,其品质将黑,非“朱”、“墨”所决。诸朝列代,曾几何时,无奸倭小人扰乱朝纲,败坏朝政?可见,黑与不黑,关键看其本质是否黑。
你看,数学老师已经生情严肃地站在讲台上。“今天,我们复习相似性。”“啊——”同学们异口同声。真没劲,也不来点新内容,还说什么“温故而知新”。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学习新知识呢?补补课温习温习旧知识不就自然知道了吗?可见,孔老先生的意思并不是说,毫无目的'的补课、无休止的重复就内容就等于能学好新知识,然后就能考上高中!
猛一抬头,咦?数学老师怎么变得胖乎乎的?再一看,天哪!语文老师已经来了,我居然不知道!“今天,我们复习古文。”“山不在高,有仙则有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的《陋室铭》确实名不虚传。不过,我倒想起一句顺口溜:“分不在高,及格就行;考不在会,作弊则灵。”嘻嘻,肯定不是好学生编的,我差点失声笑出来。糟糕!千万别让老师看见。抬头一看,老师两眼紧盯课本,嘴一张一合;环顾四周,同学们却个个心不在焉。“岂有此理,古人像你们这么大时,个个满腹经纶、吟诗作赋,你们真是朽木不可雕也!”话不能不能这么说嘛。诗仙李白固然伟大,可是他会做几何证明题吗?知道光热力学吗?听说过English吗?
等我一连串问题问完之后,英语老师又进来了。“今天,我们复习语法。”我们知道语法十分重要,可语法也是为说话服务的呀!天天翻脸覆去学习死语法!课文不会念,录音听不懂,更别提对话了!为什么?因为考试的少嘛!我只觉得脑袋重、眼皮沉,只想回家吃饭!
好不容易盼来了生物老师,可是我马上又盼着他走了。这一节讲的什么?我全不知道,我只听到最后有人说:“放学了!”我终于可以回家了!
“同学们,明天继续补课,千万别忘了!”
“唉——”
我的天哪!别补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