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堂语文课我至今还记得。
那个时候上课,我都知道老师提问的答案,但我没有勇气举手。所以,我是大家公认的“最差生”。而在班上,差生都会被别人看不起,都会受欺负。所以,我决定上课时一定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上课铃响了,我情不自禁的看了看我的手。我的心也加速“怦怦”地跳。我看到了老师脸上带着笑容走进教室。
老师津津有味地讲课文,讲了十多分钟吧,就满怀希望地提问大家。我听到问题,心想,真简单,举手回答问题吧。
于是,我的手颤抖着举过了头顶。眼前的情景让我惊呆了。我本以为题简单,举手的人很多,但是,只有我一个人举手,其他的人都好像还在思考。
我尴尬极了,立马把手放了下来。但还是没来得及,被老师看到了。老师开心地点了我的名字。我慢慢地站了起来,低着头,脸红得像个大苹果,两只手一直相互交织地捏着,嘴里一直支支吾吾地抽个不停。
同学们像看笑话似的,“笑声”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呢,我隐约听到有人在说“切。我都不会,她还会吗。真装。哈哈哈。真笑人。哈哈。”这是我的眼泪连串地流了下来。老师见状,叫大家安静了下来,对我说“小东,抬起头来看着我的眼睛,我知道,你是会的,你告诉老师,你的答案是什么。”
听了老师的话,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推动了我,我竟奇迹般地抬起头来,看着老师的眼睛,满口流利地说出了我的答案。
这是,全班的眼睛就盯着老师的嘴。只看见老师的嘴形是“对”字的形状,又听见“对”这个字。
全班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这可真是难忘的一堂课呀。
那是个我难忘的一天……
早上,我很早就起来了,因为妈妈说要为我上一堂课,我搬了把椅子坐在电脑旁,接着妈妈播放了一个视频,视频中的一个小女孩穿的很单薄,住在一个简陋、脏乱的地方,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而有的孩子家里没有表,常常是吃完饭,写完作业就从家出发上学去了。
他们住在大山里,无法看到城市的繁华,享受不到幸福的生活。我们每天就是车接车送的上学,而这些孩子们每天要翻越好你做山,走好几里路,有的孩子读不起书,上不起学,每天都在教室外听老师讲课,饿了就写馒头充充饥,继续学习。
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看完后,妈妈问我有什么体会。我亲不自禁的说“山里的孩子们真不容易,而我们走一点路都叫苦连天的,连他们吃苦的1%都没有,比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还挑三拣四的,真是不应该啊!”妈妈听后说道“很好,那么你已经懂得了我的用意,你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说“我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多给山里的孩子一点贡献,让他们都上好生活”。
这一堂课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山里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随着时间的流失,童年已经远离了我,伴随着童年的幼稚不再有,童年的那段快乐的时光也不再有。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回头看着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我想,我是不是应该面对困难,一路走下去呢?生活给了我答案,我会将童年的回忆埋在心里,看着它们,我想那一定是非常幸福的。
今天,孙老师终于帮我们找回了童年的乐趣,上午第三节课孙老师要带我们去操场堆雪人,我们听了都非常高兴,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声“耶”。孙老师先和我们说安全的问题,不要跑,以免滑倒,打雪仗的时候不要把雪扔到别的同学的脸上。孙老师说:“记住了吗?”我们说:“记住了。”我们在院子里站好队便走向操场,来到操场,放眼望去,满是白色,我们都非常惊讶!哇!这么多的雪啊!白雪覆盖的大地真是漂亮极了!同学们都等不急了,便散开队伍去寻找童年的记忆。
雪地里,同学们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的滑冰。我们快小学毕业啦。我想以后再也不能这么开心了。童年是美好的,我们要好好珍惜。
我想这是第一节这样快乐的课,也是最后一节这样快乐的课。这节课让我们多么难忘啊!
我现在是六年级学生了,也是要即将要离开母校了。这短短的六年里,我从无知到懂事,都是由母校培育的。小学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们也要踏入初中的阶段,我忘不了曾经教育我的老师,也忘不了和我一起共度小学阶段的同学。
我的难忘的一课是在六年级的辩论赛,那时的题目是《开卷有益》还是《开卷未必有益》。辩论前,各人先表明基本观点,即表明是赞同“开卷有益”,还是认为“开卷未必有益”。然后根据基本观点分成两组,双方各抒己见,展开辩论。
辩论赛正式开始,那时的辩论赛是十分的激烈的,你一句,他一句的,把整个辩论赛搞得非常热闹,但老师还是要他们保持安静,说话要有条理。在他们的辩论对话里,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很多同学在台下也听得津津有味。
在这次的辩论赛中,我觉得做每件事都要有口才,口才也要大胆,要大胆是很容易的。 所以我以后会尝试大胆的在课堂上举手发言,老师也说过,说错不要紧的,只要你觉得是这样的就说,所以说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先要克服自己,其他的事情也就不用怕了。
这就是我的一节难忘的一堂课!
从小到大,我上过许多堂课,大多早已遗忘,而这一堂课,却另我至今难忘。
那是四年级的一堂星期三下午的作文课,别开生面而且很有意义。这堂课上,我们举行了一个有趣的活动——分辨鸡蛋的生熟。
下午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了老师提前让我们准备的一生一熟两枚鸡蛋。上课的时候,老师每次从中挑出两枚鸡蛋,再找两位同学来判断这两枚鸡蛋的生熟。同学们纷纷举手,都想上去试一试。同学们的方法真是五法八门啊:有的同学把鸡蛋在桌子上倒立着转了转,说能转起来的是熟的,转不起来的是生的;有的同学摸了摸鸡蛋,说热的是熟的,凉的是生的,有的同学还摇了摇鸡蛋,借此判断鸡蛋的生熟……
在最后两枚鸡蛋的生熟上,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一部分的同学认为左边的鸡蛋是生的,右边的鸡蛋是熟的;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右边的鸡蛋是生的,左边的鸡蛋是熟的;剩下的同学则认为两枚鸡蛋都是熟的。大家争论起来,起初谁也不肯让步,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后来有一些原来认为两枚鸡蛋都是熟的的同学倒向了前两种观点。最后,老师把两枚鸡蛋都敲碎,揭开了这个谜底——两枚鸡蛋都是熟的。
临下课时,老师又交大家一种辨别鸡蛋生熟的方式:把鸡蛋对着阳光,像鸡蛋看去,如果是生鸡蛋,看起来应该是接近于半透明的,而如果是熟鸡蛋看起来则和背着阳光看上去基本是没有区别的。
这堂课让同学们懂得了两点道理:第一,我们要学会用多种思路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二,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动摇,不能看到别人与自己的观点不同就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
这可真是一堂难忘的课啊!
在小学六年来,上课对我来说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但是,有一节课却令我终身难忘。
记得上三年级时,张老师组织了一次有趣的活动——拿自己愿意吃的水果、零食,到学校中吃,不过,前提是:一定要学会分享。
到了下午,也就是快要开始“疯狂吃零食”的时候,同学们都非常兴奋,可惜,必须打第一节上课铃时才能开始。所以,有些同学就在午练时偷偷地吃了起来,但是这不可能逃过张老师的慧眼:“小馋猫,吃什么?”
“嘻嘻!”那个同学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专心致志的练起了字。终于,打上课铃了,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高兴地欢呼起来,互相送东西表示庆祝,然后入座。
同学们带的零食各式各样,你吃我的,我吃你的,都乐的不亦乐乎,因为同学们都非常大方,洒脱的抓一把零食,“来,你的!”而不是小气鬼说:“就这点儿了,不给你!”还有的同学拿出一些零食给老师送去,虽然老师说不要,但是她的心里一定会是暖暖的吧!而照这样算起来,一个人倒是能吃63种零食呢!(因为我们班有63人)
忽然,不知是谁说了一声“吃零食了,看我的!”大家循声望去,不约而同的把嘴巴长成了“O”形。
有的揉了揉眼睛,“不会吧!”
有的推推旁边那人,“喂!这是真的吗?”
天哪,竟然是一个大甜瓜。可是虽然好吃,可怎么打开呢?这时,“大力士”——王海龙挺身而出,“看我的!”
他蓄了蓄力,“呀!”“砰!”瓜成了两半,真厉害,有的同学竖起了大拇指。就这样,我们吃起了甜滋滋的瓜……
那天,我们快乐的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并且每个人都学会了一种珍贵的品质——分享。真希望再举行一次这样的课堂!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看看课程表,这节课是语文课,又要背课文了。一提起背课文,全班同学的脑袋就像要爆炸似地。
金老师拿着语文书来了。今天可不同了,老师不再让我们同桌互相背了。你瞧,老师在黑板上开始画画了。我们先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抬头一看,哇!黑板上画满了美丽的图画,课文讲的每一处内容都画上了。这里的小燕子在柳树底下飞,那边停落在电线上的小燕子成了五线谱上的音符……
“同学们,现在,我们看着黑板上的图画试着背一背课文吧!”金老师微笑着说。同时,她还用手比划着,时而做小燕子飞翔的动作,时而做微风吹拂柳条的样子,……金老师夸张的动作,把同学们逗得咯咯地笑个不停。有的同学边背还边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平常严肃的金老师都给逗笑了。“哈哈哈……”不知不觉,我们在欢笑中已经背会了课文,那些美丽的图画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以后每次背课文,金老师都会用一些不同的方法,让我们很快就背会了课文,但我觉得还是这堂课最有趣儿,最使我难忘!
我们的语文老师金老师,上课生动有趣,我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
金老师读课文,读得绘声绘色,常让我们入迷。我们会跟着金老师的表情时而哈哈大笑,时而会不自主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最让我难忘的是学《燕子专列》的一堂课。
那天上语文课,老师像往常一样先有感情地读了一遍课文,又生动地讲了内容,我们听得都很认真。这时,老师又给我们讲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还让我们给文中的小姑娘贝蒂写几句感谢的话,感谢她为保护燕子所做的.一切。写完了,金老师还让大家读,大家写的各种各样,有把自己当燕子写的,有把自己当一个旁观人写的。又结合我们现在纸张浪费的问题给我们讲了如何节约用纸,怎样保护环境,低碳生活。老师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不仅要帮助身边的人,还要学会保护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给我们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这堂课,老师不仅教我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教会我们怎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