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人们总是在想着:我能得到多少?而很少有人会去想:我做了多少,我让别人得到了多少?请不要再埋怨别人在工作上给予你的回报太少,在此之前,你应该仔细地想一想你对他们关心和付出有多少。当别人工作中有了麻烦,你是不是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别人生活中有了不幸,你是否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他们。假如,以上的几种你都做到了,任何人都有理由相信:你会赢得别人的信赖。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沙漠行走了两天。途中遇到暴风沙。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正当快撑不住时,突然,他发出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抽水机。
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来。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此时开始交战着——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水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
如果照纸条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最后,他决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全部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以颤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涌了出来!他喝足水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再加上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人生就是这样,如果我们不先往抽水机里灌水,我们就不能得到大量涌出来的水;如果我们不先付出,我们就不能获得回报。
很多时候,在我们期望得到什么的时候,我们必须先付出。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真挚的友谊,你就必须以同样的真诚来对待你的朋友;如果你想得到上司的肯定,你就必须努力工作,做出成绩,让他看到你的业绩;如果你想得到心爱的人的心,你就必须肯花心思了解他(她)的爱好,投其所好……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所以,不要寄希望于这样的奇迹发生在你的头上,还是踏踏实实做事,认真负责地生活。
永远都要相信,有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劳动,就总能体会到收获的甜蜜。
世界上存在着假丑恶,但也存在着真善美。尽管前者在生活中占一定的份量,但也掩盖不了后者的美丽!
相信,顾名思义,就是信任别人,但也可以说是认为自己付出的一定会得到回报。
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
晚修下课铃了,教室像煮沸的开水一样沸腾,沉浸在一种欢乐的气氛中,可能因为放假了吧。
我眼睛骨碌碌地环视一周准备做护眼运动。不经然见在一角落中,贤贤正在趴着桌子,旁边是一群男生在玩。本来我以为她是傻笑到扑到桌上(以往一狂笑就趴桌),但是只见她透着光线的脸上有一丝红。我感觉她好像哭了。于是敏捷从桌中找出一包纸巾,快步走去。
我怀着纸巾问“你怎么啦“,她没有回答。于是我转向她的前桌,一个男的,用眼神示意问。忽然,她马上一个90度抬头,冷不丁冒出一句“不关你事,走开!“我的心顿时凉到了极点,于是仍兜着纸巾回头走。
走出一步,我问自己“既然准备给纸巾给她,为什么不能因为一句话就不给啊?我给出的,应该会理解的。我始终坚持世间的真善美!“于是360度的转弯,我拿出纸巾,再步走回到她桌前,弯身递给她一张纸巾,并说了一句“不要哭了“她接住了,但无语。
又上课了,我思考着。这时,同桌拍拍我示意我抬头。我一抬头,只见她脸带微笑轻声说了一句“对吾住啊!”
“无所谓啦。“我回以微笑。
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正如我相信真善美,友谊的沙瓶终漂在相信的海洋上,一直到达彼岸!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付出才有回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付出才有回报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学习上、劳作上、生活中等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都是很好的例子,付出了,才会得到回报,又如,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会感谢你,你会得到心理上的回报。
在学习上,这句话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化,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们,都在其他同学玩的时候付出了,没有付出绝不可能得到回报。记得一次英语听写,头一天晚上我只顾玩没有背单词,谁知第一节早读竟然就要听写,随着老师公布这个消息,班里躁动不安起来,有的兴奋有的皱着眉头,我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七上八下,怎么办,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拿起小纸条遮遮掩掩地在书下写了几个单词,同学们依旧是大声背单词,唯有我这里安静得出奇,过了大约五分钟,规定的时间已到,开始默写,我便不动声色的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那张纸条,把它压在桌子底下,前面听写的几个句子,我都会,到第五个单词的时候,实在是忘了,是看还是不看?我的心跳加快了,一想到那些红色的叉号,我便看了一下纸条,第一次没有被发现,可是第二次老师直接走到了我身边,拿出我压在书下的纸条,我顿时感到羞愧难当,老师让我站起来,我便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可是那根本不叫站,因为我几乎是趴在桌子上,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老师开始教育我,说我是不劳而获,我当时有些生气,可是思考了一会儿后,我认为老师批评得对,批评得好,老师如果这次不发现我,我可能还会一次次这样下去,害了自己。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耕耘才能成功,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只有付出才能尝到回报香甜的果实,只有付出中的艰辛才能衬托出成功时的喜悦。
生活是公平的,付出什么,就收获什么:付出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付出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付出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付出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收获,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是它也有自己的前提――付出。
一个人有付出是快乐的,心甘情愿的,谁都愿意在劳动中找快乐,挥汗如雨也在所不惜;谁都愿意为儿女操劳,无私奉献也无厌无悔;谁都愿意帮衬乡村邻里,积德行善也无所畏惧。在一定条件下,人是愿意付出的,赚到钱可以买房屋、购电器、置家具、或车辆,可以改善生活条件。这就是付出的结果,谁不乐意如此呢?有付出就有回报,这是天经地义的拥有,也是令人欣慰的。
当然,若是有人想吃到馅饼,又想不付出劳动,或少付出多回报,异想天开地等着天上掉馅饼,恐怕事实就不会让你如愿以偿。比如,有人搞诈骗发短讯,招摇撞骗捞不义之钱,一旦东窗事发,可能等待的是犯罪服法。这也是一种回报,不愿付出的回报,是悲剧,是教训,也是规律,还是一种常态伦理。
其实,上天赋予每个人最基本的本钱就是劳动,无论你是谁,聪明还是愚昧,高大还是矮小,学多还是学少,每天能够尽力付出劳动,就一定能够获得回报。农民早就有句口头禅:“人亏人,土不亏人”。只要你耕种、施肥、锄草、灭虫,就会长出谷物,甚至硕果累累。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人有体力劳动,也有脑力劳动。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研发新产品,创造新技术,同样会有丰厚的回报。为人类社会作出了贡献,人们会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你意想不到的财富。归纳起来,有汗水带来的回报,有情义带来的回报,有做好事带来的回报,还有恶意带来的回报。
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些事奇怪得捉弄人。如果你做了好事,可能会得到你应得到的回报;如果你做了恶事,或恶意攻击人家,总有一天会遭到报应;如果你做好事而不图回报,人家会感恩戴德,永远铭记在心;如果你稍有付出而又过份追究回报,那些无形的恩又报不了,也会让你多有唠叨。
人要懂得付出,也要懂得回报。舍得付出,至少可以得到自己应得到的;淡泊回报,至少心灵能得到安慰;懂得回报,至少能够尽心地去付出。
须知,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和良知。
西方有感恩节,那原本是感谢神的,由此延伸到尘世间的感恩。讨论中国是否应该设立这样的节日也许有“崇洋”之嫌,但是,可以肯定,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会感恩。
从来没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开设感恩课,可是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我们受到的恩惠实在是太多了。父母给我们以生命,历尽艰辛养育我们,给我们以呵护和温暖,使我们得以成长,当然应该感谢。历史先人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成为我们思想和精神发展的沃土,应该感谢。革命前辈浴血奋战,创建了我们的共和国,应该感谢。照耀着璀璨的灯光,享受着清凉的空调,不是应该感谢那些在黑暗的、令人呼吸不畅的矿井里劳动的煤矿工人和高温车间里的电厂工人吗?每每看到煤矿发生事故的报道,我就会痛心地想到,煤矿工人不仅用劳动的汗水,而且是用鲜血和生命为人们送来光明和温暖。
这些应该感谢的人,列举下去,可以是无穷尽的。扩大一些,在自然界里不也应该感谢光辉的太阳,和煦的微风,温润的细雨吗?
涓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顺理成章的事。深圳歌手丛飞,因为青少年时接受过别人的帮助,他的报答,是帮助了贵州山区一百多位贫困学生,使他们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们自己和他们的家庭也因此改变了命运。这些被救助的孩子,理应感谢丛飞。但是,其中也有一位大学毕业在深圳工作的被救助者,竟然说他每月只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无法报答这位病魔缠身,债务缠身的善良歌手。
像这样不知感谢为何物的人不是绝无仅有。有些人不仅不感谢父母,反而埋怨父母为什么不是高官,不是巨贾,没有给他带来权力和财富。西方有人为面貌丑陋而起诉自己的父母,也算把恩将仇报演绎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曾经从报纸上看到,一位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一句非常意味深长的话。记者的问话里隐含着指他相貌平平,会不会影响工作的意思,他回答说:“关于这一点,我的母亲有不同的看法。”回答不仅机智,而且非常睿智、深刻。都说“儿不嫌母丑”,实际上是“母不嫌儿丑”。母爱的博大,确是三春之晖;子女的回报,不过是一滴水。但是在父母眼中,子女的涓滴之报,都是阳光,都是涌泉。一位先生在外漂泊十年,回家见到白发苍苍的母亲,他愧疚于十年没有伺亲,却让母亲有许多牵挂。怀着这样的心情,他问母亲对他有什么要求。母亲想了想,说让儿子陪她到街上走走。到了街上,遇到认识的人,母亲就含笑向人家介绍:“这是我的儿子。”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满足以至骄傲的神情。不久儿子又回到工作岗位,仍是很少有探亲的机会。几年以后母亲去世了,儿子所能报答母亲的,似乎只有那一次让母亲得到的些许满足。
施恩不望报,但受赐者却不应该忘记。北京曾经从山西和河北调水,而这两个省都是缺水地区,尤其是山西北部。我曾去过那一带,由于缺水,那里的庄稼长得稀稀落落。同样因为缺水,那里的树很难长大,被称为“小老树”。从那样干渴的土地上向北京调水,而且一调就是几千万立方米,这真该使我们生活在北京的人震憾。那些地区的人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很可能什么要求也没有,支援首都嘛,理所应当。也许,希望来到京城的时候,少看到一点来自某些人的鄙夷目光,少听到一些来自某些人的轻蔑语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