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的出现在通俗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任何一种语言的发展过程都是如此。一个社会并存着正式与通俗两种语言。英语从最古老的日耳曼萨克逊式古英文退化到现代英文。可现代英文在英国人古板的腔调下不耐烦了,又冒出了变化无穷的美式英语,这就是正式语言吸纳各种词汇而逐渐向通俗化过渡的一个典型的案例。但正式语依旧保持着它应有的地位,就职演说或者会议公报,字里行间透露着古英文的严谨规整。牧师祷告起来thou、thee满口,压的韵极其美妙;而喜欢莎士比亚的人们去翻看十四行诗时,也都跑去翻看原汁原味的古英文版。
同样,我们的中文,在新文化运动时提倡白话文也是为了打破官方意识形态对语言的压抑。相比起文言文,暂不说到文学,当时市井的半洋话到今天还有不少仍被沿用。这些语言从本质上讲就是当年的流行语。当年的蔡元培先生也说过,真正白话用得好的.人,文言文功底绝对不差。这观点到现在依然成立。因为毕竟中文是前后相继的。文言文严谨规整被继承到了正式语言中,最明显的就是学术论文。两个学者因为观点对立而笔墨交锋时,写论文必定要说:我们二人在争论观点。而下了台面泡杯茶,当然也大可以说我们俩在比赛。易中天上百家讲坛都这么说了,他说到孙权和刘备比赛,这反倒显得生动。这并不矛盾。
所以对于流行语泛滥大可不必一惊一乍,语言本是一种自由的东西。他们会成为点缀我们日常生活的点心。而正式用语中谁倘若这么用了,他自己也会觉得滑稽。中文所要面对的不是新旧词汇的冲击,而是自身现行美学形态构建的失败,也就是象形语言的丢失,以及迷失在对字母语言粗浅的模仿中。
一直认为,作为炎黄子孙,是否应该传承诚信这一传统道德。
一直认为,作为中国人民,是否应该具备诚信这一基本素质。
可那几次的经历,却让我对现代中国人民的道德深感失望,为中国未来的路而担忧。
人说,网上购物皆不可信,有一半是假货。可我却不信邪了。
一次,我在网上看中了一个mp4,价格实惠,可跟别家比起来,这家却又便宜得多了。
其中必定有不同,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
却想着去买一下,他家的货是否真正的好?
还着这样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下了单,付了款。
几天后,到货了。
看着那包装盒,却总下不了手,这盒子后包着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mp4,是作为一个中国国民的素质,道德所在。
打开后,用电脑一查,早已做好准备的心,还是不觉惋惜。
或许只有这家这样呢?心中安慰着自己。
于是抱着再求证一次的'心态,我又一次找了另一家下手。
心中祈祷:苍天啊,为何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到今天却让我们把它扔了?
货再一次到了,希望这次不要让自己失望。
看着小小的一个盒子,心中却无比沉重,手好似有千金压着,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费劲力气,人累,心更累。
假的,还是假的!
中国人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在利益面前一次又一次地丧失自己的心灵,他们出卖了自己的灵魂,也背叛了整个社会人民对于他们的信任?
国民的素质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没有素质的国家,注定走不远!他们在短暂的时间内飞得越高,在坠落之时却只会让疼痛更加刻骨铭心!
中国人们,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南京的大屠***,圆明园的毁灭。。。这些教训还不够吗?
为什么一定要痛了才改过,而不是至始至终都做好?
在诚信的分叉路上,是否有人再次迷茫?
初一:最邂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