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老人,或者说一个老学者,临终前的14堂人生课。
米奇是一个幸运儿,他在短短的14个星期里学到了这一生都适用的东西;莫里也是一个幸运儿,他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里让所有人成为了他的学生,听到了他的思想;我们更是幸运儿,在遥远的这儿听到了莫里教授的谆谆教诲。(是呀!我们都因此成为幸运者!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似乎觉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那轮椅,那笑容,那台录音机,我听见他在说:“我不像让世界惊慌不安。我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接受它,进入一种安宁的心境,然后离去。?”这本书里,莫里说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好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
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难免经历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对,无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当然,莫里教授的话值得珍藏的还有很多。比如,“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人们把我视为一座桥梁。我不像以前那么活着,但我又没有死……我类似于……介于两者之间。”“知道吗?我死了以后,你说,我听。”“……”很多很多,这些话语,这些真诚的话语,值得我珍藏一生。
莫里的死,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悲哀。这位终身的教师,在人生的最后14个星期2里,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满足了所有人的愿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震撼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觉悟,莫里的话无疑在告诉我们:“这就是!”
每一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死去。临死前,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义,没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无私。我想,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这一生,都会受到莫里的影响。他的泰然,他的纯真,他的思考,他的无畏。让我们,向他肃然起敬!
也许是人生的卷轴刚刚翻开的缘故吧,我总是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我活着,有的人却死了?”这是十几岁岁左右的人最爱问的问题。到了爸爸妈妈的年龄,人们大多已经为家庭奔波的不成样子了,不屑或不敢再问这样的问题。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时刻,它还会悄然从心底冒出。这千古之谜,有谁能说得清楚呢?就是那些大哲学家,他们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仙答”却并不解决我们凡人的问题。一位老人,在临终之前,通过他的学生,向我们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
当时买这本书时,并不是因为写着余秋雨的推荐做序,而是这个问题深深地吸引了我,人生刚开始,更渴望了解人生。
有的人在突如其来的灾祸中死去,或在某个黑夜里静静地离开,中国人会面无表情地说地说:好,好,至少不是在开膛破肚时去的。但是,当得知了自己在某一天会离开这个充满眷恋的世界时,这时他的心理大概可想而知,有人颤抖,有人饮泣,有人崩溃,有人在痴痴的笑,也有人未服从命运的安排,自己在大限之前解决了自己。因为,人们所说的“受罪”不仅是病痛的种种折磨,更是等待死亡的种种心态,因为等死的时候,心里永远比死的一刹那更痛苦。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及的因果报应,如果有个人此生成就了种种善举,那么他最好的结局就是“无疾而终”。
当我们两只脚踏上人生的起点时,终点就是死亡。无论伟人还是凡人,终究是会死去的。后来莫里老头儿很潇洒地走了,而他为了学生做的备课内容还没有教授结束,他在天国看着人们,看着人们是否在翻看他的备课笔记,也在看着人们是否接受了他教授的精神。
所以,这本书的最后一句,作者留下的文字是:
“这门课仍在继续。”
“我已经踏上了最后的旅程——人们要我告诉他们该怎样打点行装。”莫里说。
忙碌了一天,累死人了,要睡一觉了。
一觉醒来,已是星期八的早上八点,阳光明媚,万里晴空。爸爸带我去山上玩。到了山下,山可真美,像一个绿色的宝石,上面还镶着几颗彩色的珍珠。到了山上,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翠绿欲滴的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我们还照了许多相片,各不相同,有的站在雄伟的瀑布下;有的坐在千姿百态的石头上;有的躺在碧绿的草地上……
玩累了,我们就到山上最好的饭店去吃饭,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饭菜真是美味可口。真可谓是好饭配好景呀!吃着吃着,突然感到天摇地动,随之,爸爸妈妈便从我眼前消失了,什么都消失了,还有一阵阵嘈杂的声音,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一睁眼,原来自己还躺在床上,那嘈杂的声音是从我那小猪闹铃里传出来的。哎!我还以为是真的呢!没想到这只是一场美梦!如果真有一个星期八该多好呀!星期一到星期五有数不清的课要上,有写不完的作业去写,星期六和星期日呢?又有不计其数的`兴趣班上,别说玩了,就连睡一大觉都顾不上,真是一周七天不离本行啊!
我真想有一个星期八,让我快快乐乐,高高兴兴的玩一整天。
那个星期四,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很开心——我们要演课本剧啦!经过两个星期充分的准备,每个组都是胸有成竹。可是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是向科学课的汤老师要了那一节的科学课。
汤老师就坐在讲台上看着我们每个小组准备着,偶尔走下讲台了,我便拿着我们小组做的那个栩栩如生的蜡烛给他看,说道,“汤老师,你看!像吗?”
汤老师并没有回答,但是从他那赞许的笑脸中我还是知道了答案。
“你们的鞋盒都带了吗?”蔡和汀问我们,“鞋盒在今天可是主角啊!”
“恩恩,带了带了,能不带吗?”我反问道,说着,拿出了一直藏在课桌里的鞋盒,对蔡和汀问道,“不过,鞋盒里面要装书本呢?还是报纸呢?报纸我也带了!”
“装书本/装报纸!”蒋汶吟和蔡和汀异口同声地说道。
“装书本!”
“装报纸!”
“哼!”两人生气了,谁也不理谁了。
蒋汶吟拿了鞋盒,四处问别人借书本,可谁知一会儿后,她却气冲冲地回来了,“哼!别的人倒是借书的。但是蔡和汀这个家伙却不肯借!身为组员她都不借!以为自己的`书本是用金子还是用银子做的啊?”
我拍了拍蒋汶吟的肩膀,说道,“好了好了,她的书啊,不是用金子也不是用银子做的,而是用纸张做的。呐,我这里还有几本。”
蒋汶吟生气地接过了书本。
我走到了蔡和汀的座位上,说道,“好了好了,不要生气了,赶紧吧!我们应该排戏了!”
“我油灯没有带!”蔡和汀说。
谁知道这句话刚刚好被路过的蒋汶吟听到了,她不禁火冒三丈,骂道,“怎么要你带这么一点东西你都要忘记啊?”
“没事没事,会有办法的!”我安慰道。
可是蒋汶吟却并不听劝,依旧骂道,根本就听不进我说的话。
就在几人僵持的时候,蔡和汀的妈妈送来了油灯。我说道,“好了好了,油灯有了。这总行了吧?”
蔡和汀却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你以为我妈妈愿意啊?我不演了还不行吗?”
蒋汶吟一听这话就更加地生气的,破口大骂,“你爱演不演!你以为自己是明星啊?我们还不稀罕嘞!”说着便走开了。
等到蒋汶吟还有寿新轶走开以后,我劝蔡和汀道,“蔡蔡,你是演吧!大家都演,少了你可不行啊!再说了,你现在要去找其他的组,已经晚了。我们的小组少了你可以不行啊!”
“既然有人不欢迎我,那么我为什么要去演呢?”说着,蔡和汀的眼睛湿润了。
我继续劝慰道,“没有没有啦!蒋汶吟只是一时冲动才这样说的。”
蔡和汀没有说话,而是趴在自己的位置上哭泣。
我握住了她的手,她抬起头来看了看我,继续哭泣着。
“你难道想让我们的准备全部白费吗?”我生气了,质问着蔡和汀。
我想起了在一个星期前,我们小组的四个人在星期五傍晚放学的时候不回家,而是秘密地呆在一个地方,做着工具。大家都说虽然我们小组的人很少,不过也是绝对不会输给其他小组的。想起大家在那天的细雨之下仍坚持地背台词,排演排练。想起了种种种种,不禁潸然泪下,为了不让同学们发现,我只能趴在蔡和汀的课桌上。
这时候,蒋汶吟她怒气冲冲地过来了,拉起了我的手就走,来到了寿新轶的座位上,对我说,“我们少了她依旧能行!”
“不,就算我们依旧可以行,但是蔡和汀呢?”
“那是她自找的!”蒋汶吟似乎不想在蔡和汀的这件事情上再继续停留片刻。
我揩了揩眼泪,说道,“我还可以去劝劝她的。”
“她都把你给弄哭了!”
有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在这本书中的这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说出的话又何止只是“善”?莫里在他生命垂危时,继续完成作为教授的最后一课。
如果,你说,这只是一本书,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准确的说这又何止是一本书、一堂课。这是莫里教授与心灵的对话,这十四节课又何偿不是对于人生的一番彻底醒悟?他无私的把这些分享给了我们,在他的面前,我们都是人生这门课程的学生!(对!我们都有幸成为这样的学生!死亡永远让我们恐惧,当我们知道生命快要结束了的时候,又会做些什么呢?也许现在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显然莫里教授选择的是好好的活下去,带着乐观和笑容继续活下去!
面对他我们是多么的渺小,甚至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拼命想结束这看似毫无意义的生命,这种人是可耻的、无知的,他们从来不会感恩,从来不会学会去爱别人,这种人苟活在世界上又有什么意义?就这样结束了,他们想过家人的感受吗,以为以这种方式结束就可以摆脱一切吗?不,当看到家人悲痛欲绝的时候,你逃得了心灵的谴责吗,面对生命与爱,这一切都太渺小了。
莫里依旧活着,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上着这个关于人生与死亡的大课!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