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有快乐的,也有伤心的,但令我最感动和难忘的还是在期末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的一切。
冬至的那一天,我在自家小区的门口意外地被邻居家阿姨的汽车压伤了脚,伤了筋骨,在家休息了三天后,我不得不缠着绷带、打着甲板、拄着拐杖去上学。而这段伤痛陪伴我的日子,却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和感动。
在家里,爸爸妈妈先是每天陪我去医院换药,后来虽改为每周到医院复诊,但要每天在家自己换药,这件麻烦事他们总是做得细心而体贴。每天清晨,爸爸妈妈总是开车把我送到学校,然后爸爸把我背上三楼的教室,而妈妈却帮我拿着书包、水杯和拐杖。每天放学后,因为停车场较远,为了让我少走一段路,妈妈和舅妈总是一起来接我。为了我,爸爸推掉了许多重要的事,甚至没有去出差,我爸爸以前可是几乎从来没有时间陪我的。现在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爸爸的关心和厚爱。
在学校,老师专门给我安排了单独的座位,而且处处都关照着我,鼓励着我。同学们更是周到,每到下课,他们总会扶我去上卫生间,陪我聊天,我的好朋友欧翰宇、付一东、王天赋几乎都不出教室去玩,轮流照顾着我。更让我意外的是那些平时并不太熟的同学,比如黄嘉伟、余子尚、黄俊凯,每次都会热情地帮我拿书包、搬椅子,甚至背我到楼上的微机室和音乐室去上课。自从受伤以后,不论是我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人,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人,他们都给了我最真诚的关心和照顾,让我在这寒冷的冬季里,心里充满了一股股浓浓的暖流。
虽然受伤是件不幸的事,但我却幸运地拥有亲人的爱、老师的关怀和同学的友情,是他们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在这些如潮水般浓浓的爱的包围下,我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困难呢?我一定要像这些关爱我的人一样,成为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勇敢快乐的人!相信这段经历,会成为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冬日严寒,雪一般的云片成了寒冬里唯一的色彩,单调重复,笼罩着这个小小的城市。
人就是这样,路走着走着就偏了,偏着走路人心就冷漠了。在这回家的路上,六年的路都充斥着淡视,人心的多余。
一样的地方,一样的树木;一样的路,可我走在这儿,却多了不该有的东西。
我依旧如往常一般走在这条路上,机械地听着邻里的喧闹,争吵。看多了行人的无端事非多。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为什么要争吵,动手?这条社会的道路,何时承受人心的折磨?
一辆电动车从我身边飞驰,耳边听风且呼呼作响,咿呀哟呀地无声轻哼。那辆电动车仍在前进。突然,拐角处冲出一辆自行车,两者即将垂直相交!“小心!”我不由惊呼一声。回应我的只有一阵猛烈的刹车和两声大喊。
我睁开眼,骑在自行车上的阿姨被强大的冲击力撞下了车,东西摔了一地,双手紧紧抱着头。那位骑在电动车上的叔叔倒是安然无恙地站在车上。
旁边争吵得正起劲的邻居被吸引过来,一看无关自身,又忙着自己的事去了。几个行人还停下脚步看着,用手指指点点,丝毫没有扶起那位阿姨的意思。我的心顿时拨凉拨凉,加上北风刺骨呼过,不由拉紧了大衣。
叔叔走下来,来到阿姨面前。我的心“咯噔”一跳,该不会要……平日发生类似的一幕,在脑海中浮现。我赶紧冲上去,不想那位叔叔轻轻扶起了阿姨,心中一面墙轰然倒地。
我走上前,蹲下身帮阿姨收拾东西,重新交给阿姨。叔叔关切地询问阿姨没事吧?要不要去医院?阿姨摇摇头,对叔叔和我感激一笑。扶着阿姨休息了一会儿,我就先行跟叔叔阿姨告了别,背着书包走回家。
这一刻,争吵声停止,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儿、事儿,望着叔叔和阿姨逐渐离去的背影,听着风的呼唤,人性的伟大。
一切,似乎不再寒冷……
离那个冬天已经过了大半年,冬去春来,四季交替,可我却时时记得:那个冬日里深深的暖意。
现在,跟从前一样美好。
什么是信仰?翻开字典,只见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信仰”一词,最早出现于唐译的《华严经》“一切仙人殊胜行,人无等类同信仰,如果难行苦行法,菩萨随行悉能作”最迟本以为对于佛、法、僧三宝的崇敬仰慕,后又引中为对于某种
遥想在千百年前的南宋,灭亡之际,因着自那样一个不朽的人物存在,南宋垂死的躯体上才又展现出了一点光辉,在南宋末期那昏暗无关的空中,添上了绚烂的一笔,那个人就是在狱中书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曾经作为南宋宰相的文天祥被蒙古的首领招安郭,让他成为蒙古一个版图空前辽阔的国家的宰相,可享泱泱大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无上荣光和滔无权势,但是文天祥拒绝了,蒙古的统治者们未曾死心,让他在黑臭的死牢和舒适的豪宅中选择,他毅然选择了前者,为什么?这是许多蒙古统治者抓破脑袋也无法想通的东西,因为我是大宋的臣子,这是文无祥的答案。一生为了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信仰。正是这样的坚定不移的信仰,使得他没有接受侵略者的招安,而是毅然赴死,忠君忠国或许有人会叹他愚忠,为其不识时务而大摇其头,可恰恰相反这正是信仰的益处,使他可以一生无愧于己,无愧于他人并最终青史留名。
就像臧克家告生所
信仰一种独特的
或许有人会对于此不屑一顾,认为信仰不过是故时忠君忠国的一种封建
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
对此,卢新宁市这样回答的:“请看护好你曾经的邀请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信仰一词,或许听上去显得有些虚无缥缈,可它的确有那样一种力量,使得拥有它的人变得异常坚定,向着所相信的方向前行。
纷纷万事,当直道而行,若将现时代的种种唯利是图之现象,虚度光阴,无梦之景象视为成长路上的拦路虎。那么,让我们手持“信仰”一剑,为自己开路。
相信自己,相信理想,相信自己的心,这个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之前从未发现他是这样一个人,有幽默感,关注社会,心地善良,有时又充满了童真。我曾一度认为他是个纯理性的、伟大的人。仅此而已。他那一把胡子和纯白的乱乱的头发足以让我相信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的人。只是他在思考什么,我真得一点儿也不知道。而今,一篇《社会与个人》让我隐约听到了他浓密胡子下发出的低吟,很震撼。他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的阐述使我很有范仲淹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觉。
然而令我感到惊异的是他的理想化的思考。在《社会和个人》一文中,他给社会开的药方剂有计划的人工似乎很难为社会作接受。毕竟人一人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对人所在的立场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再加上情感因素,可以说能令每个人都满意的计划几乎是不存在的。随着范围的扩大,这样的几率就更会减少了。因此,他所提出的有计划的`分工很难操作,即使实现了,也会导致一部分人决定另一部分人的命运。这样的结局是:人们无法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许又会出现另一种并不令人满意的社会格局。这样的下法在今天这个社会,至少是行不通的。
爱因斯坦是个聪明人,他一定也想过这类问题。让我所觉得可贵的事,尽管他知道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所面临的挑战,他还是坚定地将它说了出来,而且是乐观的。
我起初的惊异变成了赞许。
这位慈祥的老人带给我的感动还不止这些。他告诉我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获得不是系统的学术知识,不是某种就业的实用技能,不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一个能够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体。
我曾在茫茫题海中觉得前方一片迷雾而精神不振,也曾沉浸在方程与计算中而忘掉了一切,可是现在我不会了。因为我知道了前方的路标是一个和谐的人和保持个性与思考的能力。我曾一度困惑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们带来的利弊该如何权衡,如今,我亦不再困惑。因为它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思考与研究的前提与基础源自我们所处社会本身的需求,我们是为了更美好而非令人担忧的未来而努力。至此,人的个性与奉献精神被摆在了一个明显的位置。这如他所说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出于个人的雄心或仅仅纯粹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而是源于对人类和客观事物和爱的献身精神。以及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他能给予什么,而不是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我想,我会铭记这一切。如果我没有记住这些教诲,那就是罪过了。
我曾读到一些爱因斯坦写给孩子们的回信,觉得很亲切。
我愿称他为一个温柔的科学家。
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居住了37年的地方。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103岁的杨绛静悄悄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她的家是院子里唯一一户没有封闭阳台的。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前会长刘长琨住在杨绛家对门,有一次问杨绛:“为什么不把阳台封起来呢?”杨绛回答得很干脆:“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
屋里,是水泥地和白石灰墙,四壁朴素。“她办公桌的后面有一排暖气,热气已把墙壁熏出一道道黑印来,有一年春节前打扫卫生时,保姆想把黑印擦掉,结果反而越擦越脏,只好作罢。单位多次提出为她装修和粉刷房屋,她总是婉言谢绝,说自己住惯了。”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的胡真才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采访。他是今年8月刚刚出版的《杨绛全集》的编者。
“她的家里藏书不多,但是字典很多,各种语言的都有,上面被她和钱锺书先生写得密密麻麻,因为他们在不断纠正字典里的差错。”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下文称外文所研究员朱虹说。
无数媒体想拜访杨绛,都未果。她的保姆吴女士说:“她现在年纪大了,听力不太好,家里的电话都由我来接听,媒体的拜访也都免了。”能见到她的人,只有钱家几位近亲,外文所和出版社相交数十年的学生与老友,每每见面,也只有十来分钟。由于听力原因,她与他们“笔谈”。“就我脸皮厚些,敢坐上半个小时”,杨绛的学生、外文所研究员郑土生笑着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说来心酸,女儿钱瑗无子女,所以杨绛膝下没有孙辈。邻居严欣久记得,院子里的人都说,“杨先生您能活120岁”,她听了笑笑答:“活那么久太苦。”近来,邻居也少见她了。外文所党委书记党圣元说:“杨先生今年多次入院,教师节前后刚出院回到家中。”
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钱锺书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隐身于世并不等于她‘两耳不闻窗外事’。”胡真才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从2004年出版的《杨绛文集》到现在的《杨绛全集》,这10年间杨绛先生从93岁到了103岁,在这样的高龄,借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位负责人的话说,‘她完全可以享受盛名而不再作为,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对文字的笔耕’。”胡真才相信,等《杨绛全集》重版时,她还会写出新的作品添加进来。
与《杨绛全集》同时出版的,还有一部中篇小说《洗澡之后》。这是杨绛给自己1988年的长篇小说《洗澡》写的续作。她98岁动笔,几易其稿,直到今年4月才决心拿出来发表。杨绛解释了续写的原因:“《洗澡》结尾,姚太太为许彦成、杜丽琳送行,请吃晚饭……有读者写信问我:那次宴会是否乌龟宴。我莫名其妙,请教朋友。朋友笑说:‘那人心地肮脏,认为姚宓和许彦成在姚家那间小书房里偷情了。’我很嫌恶。我特意要写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却被人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于是,在《洗澡之后》的结尾,杨绛特意再说了一句:“故事已经结束得‘敲钉转角’。谁还想写什么续集,没门儿了!”
这就是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锺书的任何冒犯。去年,她做了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锺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还有一件事,杨绛已坚持13年。2001年,她和清华大学签订协议书,将钱锺书和她当年上半年所获稿酬72万元及其后他们发表作品获得的报酬,全部捐献给母校,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帮助爱好读书的清寒子弟完成学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助理池净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好读书奖学金’已奖励了400多名清华学子。”随着钱、杨稿酬的不断累积,“目前本金达到1400万元”。而且,杨绛还会和获得奖学金的“小友”“读书的种子”见面聚谈。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相关阅读:
【最好的纪念】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杨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锺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两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锺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随着《钱锺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这些是杨绛先生对已逝亲人最好的纪念。
【素材解读】
凭借一腔爱的血液,凭借着一颗高贵的心灵,凭借着回报社会的赤子之心,杨绛在捐助中和出版亲人的作品中体味着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作为钱锺书先生的夫人、钱瑗教授的母亲,当两位最亲近的人相继离开后,杨绛忍着巨大的悲痛,继续完成女儿和丈夫的遗愿。杨绛以她的坚强与豁达所做出的一切,展示出她爱女之心、爱夫之切以及她美丽而高尚的人格,让我们感动和景仰。
【素材链接】
居里夫妇得到7万法郎的诺贝尔奖金,居里夫人还得到了5万法郎的欧西利奖金。她将一部分奖金存入银行,补贴家用和自费招聘一位实验室助手,把其余一些奖金捐助了一些学术团体,又给教过她的一位贫困的法国教师汇去一笔旅费,让老师能重游故乡。接下来,居里夫人把她千辛万苦提炼出的镭(价值100万以上法郎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有人劝她把这些财产留给两个女儿,居里夫人说:“我希望女儿长大自己谋生,我只留给她们精神财富,把她们引上正确的生活道路,而绝不给她们留金钱。”
寒风呼啸,冬已经来到,大街小巷无不充满寒冷。但是就在我坐在车上,观赏冬景时,我看见了那温暖的一幕。
在去往某个地方时,我安静的坐在车内,欣赏处处美景,风猛烈的刮着。窗外的树木左摇右摆,时时可能被风吹得连根拔起。风毫不留情的怒吼着,行走着的人们都穿得温暖又舒适,似乎毫不怕那风。
然而,在那“温暖”的人群中,不经意发现一位中年妇女,在前进的人群中努力的骑着三轮车,风似乎是要和她作对,她骑得越努力,风就越猛烈。全身的穿着如同秋天一般,单薄的长袖,轻松的裤子。风吹在车上,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一只手握着冰一般的车把,另一只手攥着衣服,想要抵御那严酷的寒风吧!还时不时的往回看看坐在车里面的孩子。孩子的身边放着些菜,上面满是冰霜。从她手上不难看出一道道裂纹覆盖于手掌上,想是饱经风霜吧。
车里的孩子虽然裹得很严实,但是穿着一件并不合体的衣服,穿得再严实,也很难挡住残酷的寒风的袭击!我思索着:在如此寒冷的冬天里,为什么要忍着如刀一般的风,在路上疲于奔波呢?看看中年妇女,再看看小孩子。我的心随之一惊,起初我认为她是贫穷而买不起衣物,现在明白,之所以穿着简陋,是为了给孩子更多的温暖,之所以在寒冷的冬天疲于奔命,是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幸福,让孩子生活更好一些。
在车上的我,看见这温暖的一幕,顿时一股股暖流弥漫在我的身体里,看到如此伟大的母爱,我忽然看见那风渐渐平息下来,阳光满满露出,普照在这对母子上。
想到,看到。我知道我的母亲同样会这样爱我,不过为了不让母亲再受苦,一定要珍惜自己的一切。世上或许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母子,我相信他们的生活肯定不会因为这些困难,望而却步。他们不会惧怕寒冷,因为他们有着最温暖的母爱。
在寒冷的冬日里,同学们都裹着肥硕的羽绒服,蜷缩在自己的角落里,有的甚至还与别人抱在一起,一起“取暖”。
北大附中的冬天,草坪上都结了冰,抬头望去,一片惨白。干枯的树枝上一片叶子也没有,树干被冻得发直,枝干张牙舞爪的摇摆。黑褐色的树在天空一片的'惨白下显得非常可怕,像个幽灵,蜷曲着修长的手指,好像要吃掉你似的。地上还有着零零碎碎干涸的叶子,踩上去还带着响声。
天还未亮时,我走出了宿舍楼。冷风逼近了我的衣服,透进我的肌肤,渗入了我的骨子里。仅一件薄薄的校服让我支撑不了多久,不一会儿,我就开始浑身发抖,上下牙齿不停地打颤。我只好双手抱着胳膊,弯着腰前行。天气仍不见好转,却好似在和我挑战它的极限,越来越冷了!双手也被冻红到没有知觉了,现在我能做到的就是赶快往教室奔。
就在这时,一件黑色的大衣披在了我的肩上,那衣服既暖和又舒服,凭这手感就知道这衣服是爽爽的。“嘿嘿,猜猜我是谁?”她的话语闯入了我的心田。“你把衣服借给我了,你穿什么?”“看我的衣服足够宽,肯定能容得下我们俩人!”我望着她甜美淳朴的笑容,我心里暖暖的。“你不会冻着么!”我不放心地问,“当然不会啦。”她像以往那样轻拍着小肚子说。她刚要给我穿上衣服,我却转身抱住了她,羽绒服很有手感,也很暖和。我的心也是。“爽爽,你真好!”“嘿嘿嘿嘿,那是当然!”仍是那般爽朗,欢快的笑声。
我们共同披着那件大衣,一个人一条袖子,向教室走去,我在这寒冷的冬日里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温暖,人情的暖。我抱着她臃肿的大棉袄和她,体会到了表面的温暖,感受到了内心的冰冷正在“咔嚓咔嚓”地融化,被她的情感融化。
焰火在我的心中燃烧着。在寒冷的冬日里,我体会到了一盆焰火,存在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