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想学,乐学。既然可以先学,那还要”教“做什么?先学后教,是不是意味着不要教呢?这里实际上涉及了我们所说的”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整个学是在学校教育的框架下进行的,是有着鲜明的学校教育认识目的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
在这里,教师起了什么作用呢?一是教师确定了内容和进度,这个内容和进度是在教师对人的培养的整个考虑下提出来的。二是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学生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师指导背景的学,但谁也不能否认,课堂这一段的基本过程仍然是”学“。三是教师在其中贯彻了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这样,先学后教就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学为根本的地位。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益就是可以”以学定教“。”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以清楚地、冷静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并作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这同时也就教得更精粹、更切中学生的需要了。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进行讨论,只要是学习需要的,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的。一般来说,学习者必须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欲弟子。在生本课堂的讨论中,教师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会经常面临难以回答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别开生面的问题,乃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来说,从教多年来,我地认识到,要想作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虽然平时对教育工作也能够认真对待,也能够关心自己的学生,爱护他们。但是在心底申春我还是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虽然感觉是比一般的职业高尚,或许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因此我也不能够体会到教育教学带给我的快乐,不能感受带给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
回想我自己的课堂又是怎样呢?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有的听有的不听,让学生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课堂上老师做的太多,将知识讲解的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学生便懒得想了,也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
我想再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唤起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要想做到这点,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表扬的语言,让学生体验被赏识的感觉。我们教师必须明白自己的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研究自己的学生,创设情境,打造让学生能够真正能走得进去得课堂。
今天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问题,而教学问题就在于课堂教学,我们都知道课堂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一浪高于一浪,为什么?因为课堂问题带来了厌学等为特征的德育问题。以高耗竞争为特征的教学变质问题,以追逐分数特征的素质教育缺失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关于教育的政策是超前的,符合时代的要求。但是学校、教师对教学成果的.短期行为严重,急功近利,造成学生创造力的丧失和学习本能的漠视,而这一现象又往往与社会家长的现实主义要求、评论有关。这又使部分学校、教师有理念、认识也到位,但又不十分大胆放手实践,担心情绪占领了上峰。所以落实就严重打折。
教无定法的再次理解,教无定法、因材施教,生本教育无固定模式,其倡导的是理念、思想,全面将教学活动变成依靠学生,把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遵循先感受后认识的规律去实验,如在语文方面:大阅读、小认识,在研究中熟练。在英语方面:大表现、小认识,在实践中掌握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因生因师而宜,扬长远胜于避短,不要模式而模式,顺应生命自然教育,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学习是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感悟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形,正如郭教授所讲,绍兴街头一个面包店打出的两句广告语引人深思:”一直有人模仿,至今未能超越。“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夜郎自大,但也不能盲从,我们绿色课堂的建设思路是正确的,有一定的成效,但缺乏坚持和随时的总结提升和矫正,教学我们要明白最终是学生读书而不是教师,这也就决定了学生为主体。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保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培护,真正做到课前的思上下功夫,切实打破拿来主义,修修改改着用的思想,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师自身因素,学校机制、学生、班额、社会等),用心去研究每一节课,我们教师的理念、综合素质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等均有很大的优势。尤其近几年来在各级教研部门的培训指导下,应该说在课堂教学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们的常态课随意性较大,有理念但是课堂体现的不够,教师浮躁,不耐心,语言烦琐,不精炼。关键在于如何将我们好的课堂教学能常态化,这需要毅力和意识。
我们说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春蚕“、”蜡烛“、”园丁“,可以说,传统教育理念下,人们更多看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共同的前方。“他认为生本教育中,教师就是与学生并肩前行的合作伙伴,在求知的道路上共同前进、共同成长。但是,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人们对教师的期望更加多元:教师的角色现在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义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更似一位放筝人,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学情,可以把风筝的线放出去让学生在知识的广袤天空中翱翔,也可以将线收回来,让学生愉悦旅行后安全着陆。生本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要进一步转换观念,提升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职业教育要求教师要成为教育行动研究的实践者、教师合作的参与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体系化课程的整合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也要为这个终极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一改传统课程结构单一,内容陈旧,教师、学生、教材、课堂教学程式化,而代之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推行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力求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
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要基于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教师要“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教师要在充分研究教材、教法、学情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天性的方法与途径,引领学生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尽情开发开放而富有求知天性,通过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探究、分工与合作完成归纳
从教近二十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
先前的我,虽然对教育工作兢兢业业,虽然关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它为素质教育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来说,从教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作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
阅读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使我受益匪浅。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 —— 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 ”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努力打造高效的生本教育课堂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
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来说,从教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作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於学习的知识,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从教近二十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 ,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先前的我,虽然对教育工作兢兢业业,虽然关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操作体系,同时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
一、 能让每个孩子都“玩”起来
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於学习的知识,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二、 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一天7节课,一节课四十分课的长坐,成人也难以招架,更何况是小孩子。因此,生本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巧妙地让孩子从板凳上解放出来,启动他们的思维,放飞他们的想像。我最喜欢生本教育的一个地方——“保底不封顶”。在传统的教学中,出现这种超过教学目标的事情是很少见,很多教师这样来阻碍学生:“这些还没学到,我们以后再学。”大大扼***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生本教育里面我们一直坚持“保底不封顶”的理念。
三、 能让每个学生“说”出来
生本教育理论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亮点,鼓励学生的自信心,高涨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可能早就不让学生说了,因为这些方法有些太复杂了。他们只想他们的思想统一,不想有太多的思想火花,这样严重地扼***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就不同了,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
然而对于生本教育,我也有一些小小的疑惑:衡量是否生本课堂难道就是老师参与的少而学生参与的多吗?生本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是比较难的,通过什么样的标准来断定是不是生本课堂呢?这些问题也许是我需要再通过不断地学习解决的。
我对“生本教育”听来已久,但真正的体味和领悟“生本教育”的精华所在并得到受益的还是在近期悉心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之后。郭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令我耳目一新,其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内涵丰富,立足学生,放眼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是一本对各个学段、各种教育方式都具有适应性的“有突破性的教育专著。”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鲜明地解剖了当前我们所从事的教学模式,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下面就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想法谈谈几点体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