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它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些传统文化历代相传保留了下来。这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的旧历新年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歌谣时常在我嘴边念着,仿佛就是要告诉我们腊八节一过,就要过年了,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用的物资了,打扫尘除,买新衣,腌鱼腌肉,贴窗花。可我记忆中的新年要从姥爷家那一缸缸香甜的黄酒开始的。
姥爷家做的黄酒在当地就小有名气。这一古法做的黄酒传到我我的妈妈这一代已记不清有多少年了。现在我就来说说我们家的酒。
农历九月九是传统的酿酒日,早在前一个星期,姥爷就开车进到山里的认识的农户家,把头年定好的糯米拉回来。姥爷说:“山里的空气好,气温低,糯米成熟的晚,也就长得好,好米才能酿好酒。”再把酿酒用的器皿洗净晾干,如果做酒的过程沾上油,哪怕是一点点油渍都会使酒变质。头天把米洗净,在水里泡上一天一夜,这是让米发胀,蒸出来的米就不会反生,发酵就更彻底。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第二天到来。
九月初九这天一大早,姥爷把泡好地米,放进木桶里隔水蒸上半个多小时,熟透,再倒进大盆里,散开透气,晾一下,每次都会蒸上几大桶。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姥姥就会给我和哥哥捏几个大大地糯米饭团,沾上糖,好吃极了,这也是我和哥哥喜欢在这天主动帮忙干活地原因。米晾到半凉,就要拌酒曲了。酒曲是一个个比乒乓球小一点地白色圆球。拌之前,要把酒曲碾碎成粉末状,再把酒曲均匀地拌进一盆盆熟糯米中,这个过程是个力气活也是精细活,记忆中,每次都是我的妈妈在进行这项重要地工作。拌好以后,在慢慢加进一点凉水,这时糯米饭就会拉出粘稠地糖丝,把这些能拉出糖丝地糯米四周码好,按实,中间掏空,盖上盖子,包上厚实地棉被,放上十天左右,这是个漫长地过程,叫热发酵过程。姥爷说,这个过程很重要,就像好地钢铁要经过火地淬炼,人要成才也要经过各种历练,中间不能放弃,要有耐心和恒心,就像酒在热发酵期间不能随意揭盖一样,十天后就要收酒了,这里说地收酒不是说就可以喝了,酒要能喝还早呢,还要把酒用大量地凉开水收进装酒用地大缸里,进行冷发酵,这需要三个月地时间,等过了冷发酵期酒就做好了,那时满屋子都散发着酒地香味,也就到了年跟前了。用自家地酒招待远方来地亲朋好友,别有味道,这就是我家年地开始。
家家的传统文化都不同,但是家家的年味却是一样的,快乐的心情是一样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彩多样,但传承的精神是一样的。我也要将我家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我家的年味更加浓郁。
晚饭后,我来到书房,打开台灯,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妈妈拿来针线筐放在我的'写字台上,搬来一把椅子坐在我身旁缝起了衣服。妈妈做着手中的活,不时抬头看看我的作业。我抬头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们又学新课文了!”妈妈高兴地问:“学什么课了?给妈妈说说。”我说;“今天我们学的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妈妈你知道怎样通过看大树来辨别方向吗?”妈妈想了想,微笑着说;“我不知道,你给我讲讲吧。”“好,本老师就给你讲一讲吧。”我站起来,背着手在地上走了两圈,清了清嗓子,说:“听好了,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妈妈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就在这时候,门铃响起来了,我连忙跑过去开门,一看是爸爸,我高兴得跳了起来,爸爸妈妈都笑了。
夜幕下,我家的小屋充满了笑声。
大过年的,鞭炮成了新年的“开门贺语”。户户人家点燃包装精美的鞭炮,一个光影,鞭炮在天上炸开了,五颜六色的烟火把黑漆漆的夜空划开了。“噼噼啪啪”“噼里啪啦”的炸着,小孩子可不管则么多,捂上耳朵,仰头常视或低头看着扎落得红纸。
大人玩的鞭炮响过之后,小孩的鞭炮声犹如春雨中的春笋。这种鞭炮都十分的小巧,好玩。小孩子当然不会放过这玩爆竹的好机会,个个精神抖擞,右手一个 鞭炮,左手紧握着打火机,似乎恐怕被人把它抢走似的。“咔嚓”打火机被打开,火红的火焰喷了出来,点燃了爆竹,小孩子紧张的面孔霎时间眉开眼笑,跳着喊 着,一团绿色的火焰从爆竹的口中飞了出来,飞的又高又远,随着时间的消磨,火焰渐渐的消失,最后只剩下黑漆漆的一片,别人家的小孩看的手舞足蹈,而为这美丽的时光献上一份力使着更美,更为华丽。当然,别的小孩子也不甘示弱,用着尖头闪闪发光的爆竹,在画什么,哦,大大的五角星,有的则是拿着这打着武术,荧光 也跟着飞舞起来。
最后大地上铺满了红纸,才作罢。
年纪稍大点听着老人讲爆竹的来历,很久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年”的猛兽,而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人们于是在家门口燃烧竹节(或者用红 色的物品贴在房外,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并且声响超过人耳所能承受的,每次大型鞭炮响过后我的耳朵总是剧痛无比或是雯雯的.响半天。
爆竹声中一岁除,望大家在爆竹声中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傍晚,晚风轻拂,大地一片安宁又清爽。突然,几朵烟花一起划破晴空,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他们争先恐后地出上天,只是为了给人们展示最美的瞬间。
声音消失了,我慌忙推开窗,烟花都不见了踪迹。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似的,只有飘荡在空中的白色烟雾。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弥漫着年的味道……我家,连烟花都不放,能有什么年味儿呢?
“下来吃饭了!”一声呼喊打断了思绪,我不满地撇撇嘴,蜗牛般的“爬”下楼。“快点!”爸爸的声音再一次刺激着耳朵,我却像没听到一样,还是慢腾腾的坐下。接过筷子,一声不吭的低下头,赌气般地扒着饭。
耳边响起嘈杂的声音,我也不去理会,做好认真吃饭的样子,好让人发现我的不快。因为平时我是说的最多的那个,今天的菜似乎比平时多了些,摆满了一大桌子。想想也是,过年了嘛,可吃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往年放烟花来得高兴些!
过了一会儿,还是没人发现我的小情绪,我轻轻跺了跺脚,可还是没人在意。
“他们到底在聊些什么呢!”我悄悄抬抬眼睛,慢慢伸直了腰,虽然不知道在聊什么,但每个人都是满脸笑意。“来!祝我们一家团圆,新年快乐!”妈妈把杯子伸向中间,杯与杯之中碰撞出了清脆的响音。“又不是一年聚一次,说的'这么隆重。”我别扭地想。
“来来,宝贝也来!”我有些不乐意地拿起杯子,正好撞上一张张笑脸。清脆的响音再次响起,只是这次响在了我的心里。像是心中某个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感觉…不一样了。桌上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不,还有别的。是什么呢?我说不出来。
“宝贝新年快乐!”妈妈对我说。我看看爸爸和奶奶大家的笑容都是一样的啊!平淡的……又很温暖。我找到答案了,只要一家人幸福的地过个年,放不放烟花有什么重要的呢?“嗯!新年快乐!”我也笑了。
原来空气中弥漫着的是我家独特的年味啊。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它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些传统文化历代相传保留了下来。这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的旧历新年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歌谣时常在我嘴边念着,仿佛就是要告诉我们腊八节一过,就要过年了,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用的物资了,打扫尘除,买新衣,腌鱼腌肉,贴窗花。可我记忆中的新年要从姥爷家那一缸缸香甜的黄酒开始的。
姥爷家做的黄酒在当地就小有名气。这一古法做的黄酒传到我妈妈这一代已记不清有多少年了。现在我就来说说我们家的酒。
农历九月九是传统的酿酒日,早在前一个星期,姥爷就开车进到山里的认识的农户家,把头年定好的糯米拉回来。姥爷说:“山里的空气好,气温低,糯米成熟的晚,也就长得好,好米才能酿好酒。”再把酿酒用的器皿洗净晾干,如果做酒的过程沾上油,哪怕是一点点油渍都会使酒变质。头天把米洗净,在水里泡上一天一夜,这是让米发胀,蒸出来的米就不会反生,发酵就更彻底。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第二天到来。
九月初九这天一大早,姥爷把泡好地米,放进木桶里隔水蒸上半个多小时,熟透,再倒进大盆里,散开透气,晾一下,每次都会蒸上几大桶。每当这个时候,姥姥就会给我和哥哥捏几个大大地糯米饭团,沾上糖,好吃极了,这也是我和哥哥喜欢在这天主动帮忙干活地原因。米晾到半凉,就要拌酒曲了。酒曲是一个个比乒乓球小一点地白色圆球。拌之前,要把酒曲碾碎成粉末状,再把酒曲均匀地拌进一盆盆熟糯米中,这个过程是个力气活也是精细活,记忆中,每次都是妈妈在进行这项重要地工作。拌好以后,在慢慢加进一点凉水,这时糯米饭就会拉出粘稠地糖丝,把这些能拉出糖丝地糯米四周码好,按实,中间掏空,盖上盖子,包上厚实地棉被,放上十天左右,这是个漫长地过程,叫热发酵过程。姥爷说,这个过程很重要,就像好地钢铁要经过火地淬炼,人要成才也要经过各种历练,中间不能放弃,要有耐心和恒心,就像酒在热发酵期间不能随意揭盖一样,十天后就要收酒了,这里说地收酒不是说就可以喝了,酒要能喝还早呢,还要把酒用大量地凉开水收进装酒用地大缸里,进行冷发酵,这需要三个月地时间,等过了冷发酵期酒就做好了,那时满屋子都散发着酒地香味,也就到了年跟前了。用自家地酒招待远方来地亲朋好友,别有味道,这就是我家年地开始。
家家的传统文化都不同,但是家家的年味却是一样的,快乐的心情是一样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彩多样,但传承的精神是一样的。我也要将我家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我家的年味更加浓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