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和练习的作文(以反复练习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阅读和练习的作文(以反复练习为主题的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9-06 07:48:16
关于阅读和练习的作文(以反复练习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阅读和练习的作文【一】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8.用自己的话对第②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③段中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分)

20.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用‖划出。(1分)

① ② ③ ④ ⑤

23.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18.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运用。 19.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或: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20.促进其它肌体、器官保持活力; 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21.不能删去。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 22.①②③║④⑤ 23.本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关于阅读和练习的作文【二】

坦率讲,我是欣赏你的,一如欣赏一部作品。即使没有血缘关系,我仍会欣赏你,因为你身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你最大的特点是心地善良,这种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人心如海,世事如焚,偏你心中是一片净土。你对大自然充满爱心。小时候在上海你才四岁,见有人摘花,你气得跳脚,电视中有砍树的镜头,你对我说:“树会疼!”你敬重一切生命,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生命。家中有蛾子乱飞,我常拍打,你总说:“它们也是生命。”小时候你看见一则报道:海洋动物锐减,从此你再也不吃海鲜,直至今日。你说:“鱼我是能吃的.,但不吃,保护海洋生物。”我常自问:“这孩子难道心中有佛吗?难怪那一次你在青海塔尔寺,喇嘛们蜂拥出来看你,说你头上有佛光。有胜于无。放眼望去,山林被砍伐,二百年后世界只剩一棵树。动物被屠***,中国人什么都敢吃。我曾给你讲袁崇焕的故事,当活龙虾被端上桌子,眼珠悸动,胡须颤颤时,我想,这不就是被凌迟的袁督师吗?从此我也拒绝吃生龙虾。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哺育你、教导你,反过来也被你的行为所教导。某次,你一道题做错了,随意瞟到同桌的正确答案,但你偏不改,就这么交上去。宁阿姨说:“你真笨!”那天我极累,有电话找,我对阿姨说:“就说我不在。”随即我感到羞愧,这不是说谎吗?在这一点上,我甚至不如你。

7、本段提出了儿子的优点是什么?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谈的?

8、文中列举儿子对大自然充满爱心,是从哪几方面来谈的?

9、在本段中还称赞了儿子的什么优良品质?

10、作者教育儿子,同时也受儿子的影响,文段中儿子影响作者的是儿子的优良品质。读完本段后,对你有什么影响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关于阅读和练习的作文【三】

银杏有非常古老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它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经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但在以后的岁月中,银杏也像许多盛极一时的帝国一样,由盛而衰,渐渐失去了它的主宰地位。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山脉不断隆起,银杏在与新植物群的竞争中,被迫退出生物界的历史舞台。只有少数地区,由于受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保护,才有少量的银杏侥幸保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l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一点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据说已有3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果实累累。

那么,银杏为什么这样长寿呢?

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还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有一个导致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这是因为银杏体内舍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茵***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银杏不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也具有巨大的经济用途。它的果实叫白果,果肉软滑香糯,做成甜食或其他食品,滋味极美,营养丰富。在园林方面,银杏也能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它对许多病虫害有特别的抵抗力,而且能抵御城市中的黑烟粉尘和有毒气体的污染,用它作为城市马路行道树,比其他植物多几分优越性。银杏的叶片形状别致,到秋天变成橙黄色,非常娇艳可爱,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作者 佚名 文章有删改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经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

2.为什么人们又称银杏为植物界的恐龙?(4分

3.文中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 。(4分

4.请概括出银杏树长寿的原因。(4分

5.为什么说银杏树可作行道树?如果让你为家乡的道路选择行道树,你最想选择哪种树(银杏树除外?请说明理由。(5分

答案:

1..不能删去。(1分)大约是约数,表估计,而银杏树历史久远,无法准确计算,只能说个大概。用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2.银杏古老悠久,(2分)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2分

3.列数字、(1分)举例子(1分)。准确具体的说明了银杏树的确是长寿的树种。(2分)

4.有极为发达的根系;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少;很少受到病害虫的侵害。(每点1分)

5.第一问:(3分)抵抗病虫害、抵御污染、具有观赏性。第二问:(2分)写出一种树名,符合该树的特点。

关于阅读和练习的作文【四】

“微文化”,包括微博客、微支付、微公益等各种附加产品集合起来的微力量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微时代已然来临,将网络和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更好地连结了起来。微文化的创始人麦子说,从哲学角度来谈论微文化,其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微即温暖”或“生命本微”等哲学理念被很多人认同。“当人类觉察到‘微’的时候,‘微’便在行动——传递温暖、爱、纯真,驱散孤独、恐惧、不幸”,正是这样温暖的诗意的阐述和对生命的关爱,才书写出微文化的本质。

1.通读上面四则材料,写出题目中“微”的不同含义。(3分)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再小的力量通过微博也能发挥最大的力量。

B.微文化的本质是传递温暖、爱、纯真,驱散孤独、恐惧、不幸。

C.微时代、微力量,享受着微生活,能使亲友生活充满乐趣和阳光。

D.微博新媒体渠道对知识的传播“功不可没”,科学在小小的发布框中变得平易近人。

3.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微文化”产生的原因。(3分)

4.因参加“微论坛”讨论“‘微文化’到底让人们离得更近还是更远?”话题,请你简要理出几条理由。(3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