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在火车站或飞机场,这个名字是家的声音,安全又熟悉,在新闻中它是危险和不确定,在史料中它被叫做迪化(启迪和教化。时值今日,看此部电影追忆怀念乌鲁木齐过去的民族关系,欣赏本片山寨致命ID的海报,琢磨那些被强调的或被省略的,真有种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
场景
电影中熟悉的街景画面让很多乌鲁木齐人感到兴奋,但是全片下来几乎总是美美百货,海德酒店等地,而且片中人物总是如同穿梭如意门一般来回这两个地点,连怪老头刘沛遛弯的地方也是美美,一个在艺术学院生活工作的老头不开车跨越N站来到美美散步真是很不合常理,最荒谬的是茹仙古丽开着车只说了一句话的功夫,又跨越N站从海德到了美美,似乎乌市只有这两地能看了,其他地儿都太不够档次,土得掉渣。发展的力量真是庞大到足以扭曲和统一美学思想,即只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是美的,好的,凸显着现代化的坚挺和刚硬。
到底是谁?——
电影中甜水巷的几户人家友好和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状态的确是让人羡慕和神往,唯一的争论和矛盾只有后来刘沛一生的疑问——到底是谁把他送进了劳改营?一个政治运动的年代,一个小女孩无心的错误,导向性地告诉观众,这件事没有谁对谁错,时代造就了一些悲剧,那就让它去吧。刘沛不过失去了右手,那些失去生命和尊严的,不在本片讨论内容之列。刘沛的疑问到片尾也没有得到解答,就像这个国度许许多多的其他问题一样泥牛入海。电影最后的晚宴里,众人再度表达了大家一起美好和谐生活的愿望“好好过日子”(live a better life,刘沛也似乎回心转意,和老伴和好如初,与昔日的各族邻居们共同登上红山,发出老年康乐的和谐笑声,whatever啦。
语言
以我对很多当年扎根建设新疆的老人们的认识,他们一般通晓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有些人甚至说得比我要好。电影所描绘的六十年代,融洽和睦如一家人的甜水巷邻里们,族际共通语是100%纯正的汉语,无口音,无语码转换,无借词。生活在乌鲁木齐一辈子的如云,见到老邻居不过仅仅说了一句yahximisiz(维语“你好”,今天很多人就是不生活在英语国家你也不只会说一句hello吧?
刻板印象
这个院子真的很诡异,刚刚好有新疆5个人口比重较大的族,汉、蒙、维、哈、回(五个代表?,各自戴着自己民族那些刻板印象符号,蒙古族憨厚实诚靠得住,维族做馕又大男子,哈族善良好客又放牧,有个安静到只有一句台词的妻子,回族就是做生意,全场搞笑的任务就交给了他们,以小丑化的地方方言填充着电影的边边角角,那么汉族呢?汉族为什么没有这些符号了呢?
可是,飞走,归来者又有几人呢 ?
即使,真的归来,时已过,景已迁,当初风花雪月的故事早已蝴蝶冷语,落叶萧萧。
留下的只有深凉,殇晴,残梦!
弥漫岁月,冥冥遥望苍穹。花开一念之间,花落又何曾不是一念之间呢?花开之时,温馨沁入心脾,温柔轻饶指尖。花落之时,泪眼斑斑,风铃渐远,怎是一个愁字了得!
暮然回首红尘处,仓冷浮生!
依偎凭栏奏独曲,梦饮清酒!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有一个小时,我又将踏上回归的列车,来的是如此欣喜若狂,走的时如此寂寞惆怅。惆怅的.天气看上去也是那么的无奈与悲凉,就如常言所说:“世事难料,天气无常”。
昨天,还是烈日炎炎、艳阳高照,热气笼罩着大地,甚至给人以几份窒息之感。大街上无论是年轻小伙子、小姑娘,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穿着靓丽的半袖,脸上洋溢着醉人的微笑。
一夜醒来,天气突然大变,太阳也不知道悄悄的跑哪里去了,好像在故意作弄我们世人,故意躲避这个气温极低的夏天。街上行人与昨天相比,明显少了很多,老人和小孩子一夜之间似乎像在躲避寒冷的冬天一样躲在了家里。偶见几个老人,也没了昨天的穿着与打扮,都穿上了厚厚的外套,甚至还带上了口罩。倒是年轻人穿衣依然没有改变,天气的冷暖似乎与这群年轻人没有任何的关系,大有“要想风流、抵住韩流”的英雄气概。
仔细想想,当年的自己何尝也不是这样不把天气的阴晴冷暖放在心里,一个半袖笑傲春夏,一身西服抵御整个冬天的寒流。
走在大街上,呼呼的风扑面而来,夹着雨腥味。路边高大的白杨树似乎诉说着对天气的不满,树叶在沙沙的想个不停,街上行人的脚步也比以往快了很多。
学校马路边卖麻辣串、韭菜盒子、菜包、蛋炒饭、韩国拌饭、冷面等小吃的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只是零星的有一两家还在风中依然坚守着哪个三尺小车,但小车前的人数已不可同日而语。平时的这个时候,正是热闹的时间,也是他们一天最为骄傲的时刻。各种吆喝声聚集在一起,嘶哑的、高昂的、稚嫩的、甚至还有用喇叭高喊的等各种声音汇聚在一起,宛如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在演绎一曲交响乐。
街依然是那条街、时间依然没有为谁而改变。但是却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与非凡。
来来回回,回回来来。 一路走来,一人独唱。醉了,只有自己知道,醒了,方知人生冷暖。
所幸,回来的日子里,一切事情皆为顺利。孤单甚少 ,白天,有几个未曾谋面的师弟偶时作陪。夜晚,在网上与少许故友谈人生、谈感情、谈生活以慰藉寂寥的心情,直到睡意朦胧。
又是一年毕业时,刚才一个以前的一个学生打来电话,说:“老师,我们离校了,我们毕业了”。
六月十号我们在地天泰聚会,期待您的到来!
内心好生激动,谢谢你们,还没有忘了我这个不称职的老师!
收拾行囊,关闭电脑,踏上回归的旅程!
"我的心都凉了!我和他好像都在放弃,眼看我们过去的七年像个小孩儿一样在自己面前淹死。我们就站在那儿,见死不救。"
徐静蕾不愧是一个才女,说这几句时她的表情真是让人终生难忘。不要忘了,对于剧中人物小惠来说,那是一种怎样的刻骨铭心的痛苦呀!当爱情走到这样一步的时候,我真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建斌对于小惠是深爱着的,但他的潜台词是"谁还会爱一个事业失败、一无所有的男人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已经默认了老虎的地位,在他的心目中,他所爱的人已经找到了自己所的幸福,为了自己所爱的人,牺牲自己又何尝不可呢?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男人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这和前面他因为失业宁愿整天在地铁里兜圈子也不去告诉他所爱的人的心理是完全一致的。他不想让自己的所爱的人为自己操心,同时还他害怕这样做了,小惠就不再爱自己了。那么同,他们之间在七年前的那种浪漫、纯真的爱情又到哪里去了呢?既然已经认定自己所爱的人已经找到了她自己的幸福,建斌做出了决定:他要静静地离开小惠了。
生活一次又一次地同我们来开这样的玩笑,试想如果小惠没有意外地了解到建斌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工作的消息,她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我都不敢想象了。如果说这一切是导演的有意安排的话,那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男男女女们,又会有多少人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就散了呢?
电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导演的解决方法是戏剧化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究竟应该去怎么样来解决这么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回答的问题了。
我的回答是:踏上心路,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踏上心路者如王利芬:“为了那颗不安分的心,我宁可暴死在未知的路上也不愿过安逸的人生。”曾任《第一时间》等金牌节目总制片人的王利芬在事业达到巅峰时竟然选择了离开央视。当众人为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享受而出卖自己灵魂时,她却视金钱如粪土;当现代人享受惯了“铁饭碗”的活法而天天混日子时,她却为了有挑战性的人生放弃了现有的“金饭碗”——她就这样踏上了只属于自己的心路。
踏上心路者如莫言:“我离开国家干嘛?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 当“专家”们赚得盆满钵满,纷纷开辟 “国际讲坛”时,当大家都认为莫言应该出国发展时,莫言放弃了出国的选择。我们尊敬莫言,正是因为他有了名利也并未被身外之物冲昏头脑,只尊重心里最真实的感受。莫言在众声喧哗的乱象面前没有半点犹豫,在岔道口前——莫言踏上了那条令人肃然起敬的心路。
踏上心路者如索尔仁尼琴:一个处处皆是监狱和集中营的黑暗的古拉格群岛,充斥着蹂躏、呐喊和绝望……面对这些,没人敢于揭露这一切,甚至把其宣传成了天堂,包括一直为人民说话的高尔基。在一片混沌中,索尔仁尼琴——这个勇敢的巨人站了出来。他“高声说真话”,坚持自己的内心原则,一部《古拉格群岛》终于让这个黑暗的岛屿重见天日。他是是让全世界人民尊重的“俄罗斯的良心”,也是被国家驱逐的“罪人”——索尔仁尼琴选择踏上了那条艰险的心路。
所以,我想对那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说: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你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内心而踏上心路。当然,踏上心路一定会遇到艰难和坎坷,可张爱玲回答:“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踏上心路并不能保证绝对的成功,甚至会加剧痛苦,可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往往要经过汗水的浇灌啊。
杰克·凯鲁亚克曾说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保持年轻的方法,并非踩着别人的脚印,跟随他人的背影,被淹没在名利、工作的滚滚波涛之中,而是按自己的意愿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哪怕前路多坎坷,身旁有荆棘,也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激情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踏上心路,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
1,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民族关系只是人跟人之间关系的一种,不是全部。
2,各民族之间应该更强调共性,而不是差异。
3,邻里关系大于民族关系。
4,民族最后都会消亡。
5,我国缺乏对老百姓强调其公民性的意识。公民性大于民族性。
6,“我在中央民族学院上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同学们是什么民族的,几十年后大家再见面,还是不知道大家什么民族的。”
今日,我有幸和同事们再次一起观看了献礼建党90周年的“本土”电影——《乌鲁木齐的.天空》。
该片以现实与回忆相互穿插的艺术手法,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汉、维、哈、回、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住进乌鲁木齐甜水巷1号大院后共同生活,团结友爱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半个世纪中乌鲁木齐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和民族关系的融洽,描绘了一幅新疆民族大团结的和谐画卷。从某种意义上说,《乌鲁木齐的天空》是新疆民族大团结的缩影,是体现新疆社会和谐的经典力作。
我认为《乌鲁木齐的天空》这部影片有很多看点。
一、语言特色突出。此片对话以汉、维语言为主,又夹杂着回、哈、蒙古等语言特点,平实中透着华美,朴素中蕴含风趣。如“羊烈士”的故事,“不下奶”的述说,“裸体画”的评论等等,让人忍俊不禁。影片全程采用字幕(中、英的方式,也给观众听懂对白,理解剧情提供了保障。
二、民族特色分明。剧中除了语言之外,还在服装、饮食、文化、建筑、信仰、人物性格等方面体现了民族特色,如维吾尔族男子的小胡子,回族男子的小白帽,哈萨克族男子的小毡帽均显示出各个民族的特点;维族人爱吃馕,穆斯林吃活羊,蒙古人爱喝酒等饮食文化在片中得到了展现,还有剧中的清真寺等建筑风格也体现了穆斯林文化。
三、本土文化明显。据了解,影片中除了两位领衔主演之外,其余演员都是新疆本土演员,导演和编剧均是新疆人。剧中的取景也主要是在乌鲁木齐。因此,剧中的人物刻画和剧情的演绎始终弥漫着新疆的本土气息,让人看了感到真实、自然、纯朴、有趣。
四、故事感人。这是最大的看点,剧中如“刘沛勇救落井儿童”,“画家卖表为母婴买营养品”,“茹仙古丽寒冬打奶子摔倒在地”,“哈萨克人吾奴别克命令小羊跳崖自尽”,“蒙古人巴图尔通过人情买古巴糖”,“贾如云先结婚后恋爱”等几个小故事把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氛围演绎得淋漓尽致。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刘沛(于滨饰是一个年轻的画家,一幅作品让他成为了当时批判的对象,当所有人都远离他时,只有贾如云(曹曦文饰一直陪在他身边默默的照顾他,并不顾别人的眼光嫁给他,最终两人经历重重困难相互扶持携手一生。
故事跨度半个世纪,展现了新疆各族民众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维系,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