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那是美丽的苦难!她的不幸命运是词坛的幸运——如果她一生幸福,就没有繁华之后的对人生的痛彻之感,就没有青史留名的李清照,婉约派在词坛上也就不会如此熠熠闪光了。是苦难铸就了李清照这位词坛奇人,是苦难让它她将内心的痛苦美丽呈现。
雨果曾说:“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我想,也许正是由于苦难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给人震撼与感动,才会如此美丽。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的美丽在于它历经风吹雨打仍然挺拔,然而没有风雨的洗礼,竹该怎样向世人展示它的坚强意志和美丽风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历经磨练,梅花经受苦寒,它们的苦难造就了价值,孕育了它们伟大的灵魂,并给予人们精神动力,它们也从而成为歌颂的对象。
既然世间事物都如此,那么人类社会的`伟大灵魂也必然是由苦难创造的,不止是李清照。
帕格尼尼是世界天才小提琴家,他曾全嘴长满牙疮,成为哑巴,他曾患过多种疾病,正是由于他将苦难注入琴声中,才让他的音乐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双目失明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备受疾病痛苦的折磨之时,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在轮椅上孜孜不倦地学习,勇敢追求生命的价值,用坚毅编织出了“轮椅上的梦”;数次落榜的俞敏洪,靠着“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精神,从贫困的乡村艰难地走向北大,又穿过现实的重重困境走向东方,成为无数人景仰的“留学教父”……在他们的生命中,苦难算得了什么?苦难不过是生命意志的催化剂,毅力与坚强可以战胜一切。
记得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苦难是人人不想得到的,但生活不是彩排,而是一直在直播——苦难来临岂能避免?但不要沮丧,让我们铭记那些苦难中的灵魂吧,是苦难激发了他们大无畏的精神,让他们“掐住命运的喉咙”,他们的人生也因苦难更加美丽辉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放弃?
也许我们该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因为,苦难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正如曹雪芹评说《红楼梦》的创作:“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味” 就是苦难创造的永恒的艺术魅力,就是苦难塑造的作者的伟大人格!
苦难也美丽,请珍视它!
刚踏上初三的新台阶,和新任的班主任及一些新同学也不相熟,于是一场大食会就应运而生了。这要求自带食物,我和两位要好的同学趁机密谋,给新官一个下马威。我们在一只只大西瓜的掩护下,悄悄地把订造的芝士蛋糕带回班里,无人知晓。活动正和谐进行,我假装要去帮忙剥柚子皮,好友打开蛋糕,我也抓了一大把,趁着班主任毫无防备,在她惊讶的眼神下已被我们恶作剧了!我们糊她的脸蛋,糊她的鼻子,糊她的头发,和谐的局面就此被我们打破,课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说不准谁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转眼间,人人都逃命似的,在这“枪林蛋雨”间,我也不幸中招了,这是一块西瓜……
饮一壶浊酒,看万山落木,让一串串热泪洒向多艰的民生。杜甫,有着他的苦难人生。但这苦难,却也历练了他充满沧桑气韵的才情。轻轻几笔,大唐的骄傲和陨落便在苍茫的时空中凝成千古绝句,钙化了历史的风云,灿烂了后人的咏叹。杜甫的人生,因苦难而凝成一种苍凉的美丽。
历史的双眸里,一辆孤独的马车,沿着丝绸古道,缓缓西行。南海虎门的硝烟,让他成为万民敬仰的英雄,也带给他无尽的'苦难。贬官、流放,堪叹英雄多磨难。而他终究选择了勇敢的面对。身在南疆边陲,心系王朝兴衰。凭一腔碧血,洒一地汗珠,他为没落的王朝,开辟了一个塞外江南。忠诚,飘洒在麦穗饱满的光泽间;伟岸,融入百姓世代相传的故事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人生,因苦难而铸就一种刚强的美丽!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柏杨的人生,曲折坎坷。少年丧母、丧父,路上从未顺遂,艰难创业,无辜入狱,爱侣弃之而去……他曾经痛苦得想要放弃生命,但他终究挺过来了,命运的折磨,最终成为他拼搏的动力。他潜心治史,抨击国人之顽疾,振聋发聩。柏杨,因苦难而成为“美丽的中国人”!
灵犀的河,波光粼粼如璀璨的星;星光闪烁,风雨中多少霜寒流逝岁月。在历史长河中泛舟,让所有的沧桑与厚重、苦难与缄默扑面而来。溯流而上,看英雄在苦难中的激流中奋起,听勇士在艰险的漩涡里高歌。历经磨难的人生才会缤纷,才会为这世间留一份壮丽!
一园葱茏,曲径弯弯总会激起寻幽探奇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更能迭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惋才有刻骨铭心的震动;一种人生,跌宕起伏方显缤纷炫目的辉煌!
苦难也美丽,你,感受到了吗?
这是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助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责任执着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现在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我们能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
所有的孩子应该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接受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爱心去做的事。
承受着六月炽热的阳光的轰击,我早已感受到中考的脚步近了。我每天六点半前回到座位,比绝大多数同学要早,还每天在座位上坐上十几个小时,为的是中考,我付出汗水奋斗,我无怨无悔!
已知毕业近,欲别初三难。在初三,我留下了许多回忆,我有狂欢过,我有拼搏过,我有奋斗过,我要永远地把初三的每一个疯狂片段留在心间,永远记住,一个也不能少……
一位小学才毕业的13岁少女魏敏芝,在高老师离去学校的一段时间里,她被*长领来小学校,毅然代起了课,当起了临时代课老师。依高老师的吩咐,她还能勉强维持上课。后来,她的高与她耳齐的学生,也不大听从她的管束。毕竟是年幼无知的小孩子,踩坏了高老师留给她的那几根粉笔,他们还不断打闹,还到处乱跑。
县少体校选拔学生,小红(明新红入选。小魏就是不同意,因为高老师跟她有言在先:二十八个学生一个也不能少!还是*长花了几块钱,收买了那个小子(张慧科,才找到了小红。少体校的车瞒着小魏开去了,小魏得知此事之后即忙抄近路飞追,终于无功而返。
张慧科不辞而别,搭车去城里,后来竟然在车站里走丢了。小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立马要去城里找他。可是哪来的路费呢?小魏采取了学生的意见,帮砖瓦厂搬砖赚钱充当路费。千方百计筹钱,却凑不足路费。后来全班同学齐帮忙,终让小魏趁乱挤上汽车。但近城时,她却被查出未买票,被推下了车。她就步行进城。在县城的几天几夜里,她到处打听,到处寻找,想尽一切方法。风餐露宿,把仅有的六七块钱也花去,买了纸笔,书写寻人启示。在车站广播室寻人失败之后,她竟然走进了电视台,在台长的全力帮助下,她录制了节目,终于找到了她的学生。电视台用两辆汽车送他们回乡。还送来了许多教具、图书、筹集了很多资金。乡村沸腾了。
我含泪在激动中看完这部电影,还有谁能不为小魏老师进城找她的学生这一情节所打动的呢?为了找回学生,她不惜含辛茹苦,率全班26位学生帮砖瓦厂搬砖;为了找回学生,她不惜冒险挤车,步行进城;为了找回学生,她吃残渣剩饭,睡当街墙角;为了找回学生,她几天守候台长,终于感动了县城,录制了电视节目,找回了学生。
我为这部电影喝彩,不仅因为它有动人的情节,而且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十分成功的。小魏老师:执着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性格,历历在目,学生的`天真无邪,童稚无知,活泼淘气,栩栩如生;高老师、村长等一帮乡村里的大人,又是那么地纯朴、憨厚、叫人难以忘怀;县城里的台长、老板娘又是那么的关爱同情弱小,一切都是唯美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唯美的,心灵塑造是唯美的;人际之间的关爱展示是唯美的。我还多次地被这部电影的配乐所感动。每当到了人物特别是主人公魏老师处于最为艰难的境地之时,那配乐便那么低沉、悠扬、哀怨地响起。一声声凄厉的哀鸣,正反衬出人物的无可奈何。这实在让我们声泪俱下,一片嘘声叠起。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我非常欣赏。它实在感动了我的心灵!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