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菲菲和蓝猫玩跳格子的游戏,他们跳的格子是这样的:1 2 3 4 5,菲菲把一个沙包抛到第一格,再单脚跳进此格,捡起后回到起点,再抛进第2格,菲菲跳进第一格后再跳进第二格,但跳进第二格时,菲菲踩到线了,所以失败了。蓝猫接着玩,他一下就跳进了第二格,菲菲说它赖皮,不算。刚好洋博士经过这儿,问明情况后,夸它们说:“知道吗?你们玩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蓝猫和菲菲很惊讶。
洋博士说:“你们跳格子,每次可以跳一格,也可以跳两格,还可以一格两格断续的跳,但每次最多只可以跳两格,跳完5格共有多少种跳法呢?”
菲菲和蓝猫都认真地想了想后,蓝猫拍着脑门说:“第一格,很显然只有一种跳法。第二格,可以一次跳一格,跳两次;还可以一次跳两格,跳一次;有两种跳法。第三格,可以一格一格的跳,跳三次;还可以先跳一格,再跳两格,跳两次;或者先跳两格,再跳一格,跳两次;有三种跳法。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知,跳进第四格有五种跳法,跳进第五格有八种跳法。”洋博士高兴的笑着说:“你们仔细观察跳进每一格的方法数1、2、3、5、8,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菲菲回答说:“我知道,我知道,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洋博士说:“对,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数列。想不想听一个关于数列的故事呢?”
蓝猫和菲菲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想,当然想。”
于是洋博士说,意大利比萨的一位绰号为斐波那契的数学家在《算盘书》这本数学著作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兔子出生以后两个月就能生小兔,若每次不多不少恰好生一对(一雌一雄。假如养了初生的小兔一对,试问一年以后(即第13个月共可有多少对兔子(如果生下的小兔都不死的话?
此题的推算方法和跳格子一样,从第三个月起每个月的兔子数是前两个月的兔子数之和。据此推知,一年后,共有233对兔子。以上兔子数构成的数列,现在称之为“兔子数列”。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认真的观察,才能不断地了解生活中的奥秘。
蓝猫和菲菲不约而同地点头称是。
最后蓝猫说,我出两道关于数列的题,请大家一起算一算吧!题目是这样的:
1、4、7、10、( 、16、19、( 、25、28
96、( 、24、12、6、3
比一比,看谁最聪明吧!
陪刘昶看完电影出来,已经快10点了,可是刘昶劲头还是很足。是啊 ,今天看的是奥特曼的电影,确实够让他兴奋的。迎着习习晚风,刘昶提议说:“妈妈,咱们来找规律吧!”
“什么规律?怎么找?”刘昶的话让我一头雾水。
刘昶微皱着眉,想着怎么跟我这个“学生”讲解。他指着两边的树说:“你看这些树,它们总是一棵大,一棵小,这就是它们的规律。”
哦,我明白了。这应该是最近数学书上正在学习的“找规律”的内容。刘昶愿意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我自然乐得配合。“那么,咱们找吧!看谁找得多!”
我仔细地找,发现脚下的地砖颜色很有规律。“地砖总是一块红色,一块黄色!”我抢着说。
刘昶也在找:“那边的灯一闪一闪,总是红色、绿色、蓝色这样来变化!”
刘昶突然蹦来蹦去,让我找他动作的规律。我仔细一观察,原来,刘昶隔一块砖蹦一下,隔一块砖蹦一下。嘿,还真挺有意思。
刘昶又规规矩矩地走了起来,还让我找规律。这下可难住我了,我左看右看也没有看出门道。刘昶说:“你看,我的左手在前的时候,我的右手在后;我的右手在前的时候,我的左手在后。”哈哈,是啊,运动也有规律可找啊,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走着走着,刘昶又开始玩花样了。他先隔一块砖蹦一下,再隔两块砖蹦,然后隔着三块砖蹦,想让我找规律。可是,奈何小小刘昶,腿儿不长,蹦不了四块砖那么远的距离,急得他不行,却把我乐坏了。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当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它就会趣味横生,甚至妙不可言。和孩子一起,爱上数学吧!
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人们常常说,不要将好事办成坏事,也就是成语所说的弄巧成拙。上面例子中所举的这个好心人就是把事情办砸了的一种。本来,按照动物界的`活动圈,也就是它们各自形成的生活规则和防范方法,小海龟们完全可以自己保护自己,充其量牺牲一只小海龟而已。但是,经过这么一个好心人的帮助,破坏了他们相互形成的默契规则,白白搭上了更多小海龟的生命。
春江水暖鸭先知。动物界、生物界,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适应大自然,和大自然中各自链条上的生物相关联的生存发展。蛇吃老鼠,同样,蛇也通过吃掉老鼠为其它老鼠提供更多的粮食来养活老鼠(当然也养活人类),这就是规律。其实,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发展规律,各自在各自的循环圈内发展循环,以至生命发展循环往复不止。这是达尔文生物圈理论告诉我们的道理。近年来,我们面对发展压力和环境恶化状况,国家也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说到底就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各种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声音和举措越来越多。或许,上面的这位好心游客就是正是影响如此号召,心中顿时如此佛性,才做出如此举动的。
大家都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把一些热水倒进杯子里,不一会儿,杯子、桌子都变热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热水把热量传给了杯子和桌子。
自然界中处处都有能量的转化和传递,但总量不变。这就关系到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这个定律是英国的焦耳最先发现的。1840年的一天,焦耳注意到一个现象:金属线通电后会发热。他决心弄清电与热的关系,设计了一个实验:在玻璃管中装满水,并放入一个温度计,测量温度后,将通电的金属线放入水中,金属线变得非常热,水的温度也升高了。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能转化为了热能。通过无数个实验证明,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能量的总值不变。
能量转换时时发生在我们身边,灯泡通电后会发热,那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电灯变亮,是电能转化为光能;汽车开动时燃料燃烧,汽油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电扇转动时,电能变成了机械能……真是不胜枚举。
我爸爸妈妈都在萧山发电厂工作,而爸爸还是发电厂的锅炉专家呢!烧的是煤,发出来的是电,这不是一个能量转换吗?那它是怎么实现的呢?它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我的心里充满着无数个好奇和疑问。于是我专访了专业人士——爸爸。爸爸花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讲述了由煤到电的复杂过程,还给我看了一些书,我大致总结如下: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放出热能,并将热能转给水,藉以产生一定的压力和温度的蒸汽,通过管道将蒸汽引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是一个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在能量的转化中,好大一部分能量在过程中损失了(中型的火力发电厂发电效率为40%多),但能量的总值是不变的。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在形形式式的自然现象中,只要有能量转换,就一定服从能量守恒的规律;能量守恒定律反映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各种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重要武器,从原始人钻木取火到水能利用,从太阳能到核能的利用。
在能源资源日渐紧缺的今天,我们应该致力于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甚至研究自然界频发的像地震、海啸、飓风等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灾难的巨能转化为可用资源,既减小了灾害,又解决了能源危机。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传说春秋时候,宋国有个农夫,播下麦种后,整日蹲在阡陌上,望着自家那一亩见方的麦田,希望麦子赶快成熟抽穗,可是麦苗仍旧慢慢地生长。一日清晨,他实在急不可耐,来到麦田里,把每株麦苗都拔高了一节。直到日落西山,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他兴奋地对儿子说:“今天把我累坏了,不过田中的麦苗,都长高了一大节。”儿子听罢,大惊失色,跑到田里一看,麦苗全都枯萎了。
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首先,要适时下种,其次,要有足够的水分,适当的肥料,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温度,只有遵从这一切,植物才能生长茂盛,违反了这些规律,植物轻则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可见,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我们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异,这其间同样有一定的规律,就是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每一节课都专心听讲,对每一个定义的含意和适用范围都能透彻理解,每一天都认真预习、复习,仔细琢磨定义之间的逻辑,关系,力求运用自如,学习才能获得“丰收”,如果诸如此类的.事情都不去做,只靠前的“临阵磨枪”,那即使得到“理想”的分数,知识也会象那被拔了节儿的麦苗一样,很快枯萎,如果为了得到“理想”的分数去抄袭他人的现成答案,就连心灵中智慧的禾苗也要枯死。
思想上的进步也是循序渐进的。“人恒过,然后能改”。我们对待有错误的同学,首先应当相信他能改,然后对他善意诚恳地提出批评,这种批评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实事求是的。不能认为批评越尖锐,言词越刻薄越好。如果急于求成,企图一蹴而就,或是脱离实际,只图一时痛快,反而会好心办了坏事,引起被帮助者的反感。这种类似拔苗助长的事情在社会生活中是常常发生的。
我们千万不要学那个农夫,只一味地求快,不按客观规规律办事。古语说:欲速则不达。我们只有认识事物规律,按照事物规律办事,才能取得胜利。
有一次,我和我的妈妈一起种豆芽。
第一天,我发现豆芽的皮皱皱的,像一个老人的脸,正在对我咪咪笑呢。我看到了这个情况,马上把豆芽拿起来,跑到妈妈旁边,说:“妈妈,豆芽的皮怎么皱了呢?”妈妈说:“这只是一个过程,到时候还会有更奇怪的事情发生。”“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说。
第二天,我发现豆芽的皮已经完全脱下来了,而且也根长出来了。我想拔一下根,想让根更长,更快长大。但是,当我要把根拔长一点儿的时候,被妈妈看见了,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绝对不可以拔根。”“为什么?”我问。“这样的话它一定会死的。”“那又是为什么呢?”妈妈说:“反正……你别拔就对了。”
第三天,我发现豆芽的叶子也长出来了,这时,我突然想起妈妈昨天说的话,“你绝对不能拔根,这样的话它会死的。”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做。再说了,还能让它更快长大呢,就算会死,那也要试试看才知道啊。于是,我打算,等妈妈走了之后,把根拔长!过了一会儿,妈妈走了,我的行动就开始了,我把根慢慢拔长。根拔长了,我的心里终于舒服了,因为根拔长了,豆芽还没死。
第四天,我的家里散出了一股非常难闻的味道。我和妈妈一起搜索了这个味道的来源。让人惊讶的是,味道是从豆芽身上发出来的。豆芽死了。妈妈知道是我把豆芽弄死的,于是说:“大自然的规律是不能改变的啊!而你,就破坏了大自然的规律。”
原来,大自然的规律是不能改变的,如果破坏了大自然的规律,就一定有不好的事发生。
有一次,菲菲和蓝猫玩跳格子的游戏,他们跳的格子是这样的:1 2 3 4 5,菲菲把一个沙包抛到第一格,再单脚跳进此格,捡起后回到起点,再抛进第2格,菲菲跳进第一格后再跳进第二格,但跳进第二格时,菲菲踩到线了,所以失败了。蓝猫接着玩,他一下就跳进了第二格,菲菲说它赖皮,不算。刚好洋博士经过这儿,问明情况后,夸它们说:“知道吗?你们玩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蓝猫和菲菲很惊讶。
洋博士说:“你们跳格子,每次可以跳一格,也可以跳两格,还可以一格两格断续的跳,但每次最多只可以跳两格,跳完5格共有多少种跳法呢?”
菲菲和蓝猫都认真地想了想后,蓝猫拍着脑门说:“第一格,很显然只有一种跳法。第二格,可以一次跳一格,跳两次;还可以一次跳两格,跳一次;有两种跳法。第三格,可以一格一格的跳,跳三次;还可以先跳一格,再跳两格,跳两次;或者先跳两格,再跳一格,跳两次;有三种跳法。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知,跳进第四格有五种跳法,跳进第五格有八种跳法。”洋博士高兴的笑着说:“你们仔细观察跳进每一格的方法数1、2、3、5、8,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菲菲回答说:“我知道,我知道,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洋博士说:“对,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数列。想不想听一个关于数列的故事呢?”
蓝猫和菲菲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想,当然想。”
于是洋博士说,意大利比萨的一位绰号为斐波那契的数学家在《算盘书》这本数学著作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兔子出生以后两个月就能生小兔,若每次不多不少恰好生一对(一雌一雄)。假如养了初生的小兔一对,试问一年以后(即第13个月)共可有多少对兔子(如果生下的小兔都不死的话)?
此题的推算方法和跳格子一样,从第三个月起每个月的兔子数是前两个月的兔子数之和。据此推知,一年后,共有233对兔子。以上兔子数构成的数列,现在称之为“兔子数列”。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认真的观察,才能不断地了解生活中的奥秘。
蓝猫和菲菲不约而同地点头称是。
最后蓝猫说,我出两道关于数列的题,请大家一起算一算吧!题目是这样的:
1、4、7、10、( )、16、19、( )、25、28
96、( )、24、12、6、3
比一比,看谁最聪明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