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两个青年,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他们俩一起去找工作。俩人有着不同的想法,英国青年想要一下子就有所成就,然而犹太青年只要能找到工作就心满意足了。
在他们俩找工作的.途中,俩人发现地上有一块钱,英国青年如同一位贵族般大摇大摆,假装没看见似的从那一块钱上走了过去,而犹太青年却开开心心地捡了起来。英国青年心中暗暗嘲笑犹太青年,心说:“不就一块钱吗?又不是一百块,看你乐的。”
他们到了一家需要人手的公司,那公司很小,也不干净,工作很累,工资也非常少。英国青年一看此况,转身走了,说:“我才不要干工资那么低的工作呢!我要当老板,既不累,又赚的多。”犹太青年却高高兴兴地留了下来,而英国青年也因为那崇高的理想一直找不到工作。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已经过去十年了,十年后的一天,俩人相遇了。当时那有着贵族傲气的英国青年,至今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员工,而犹太青年已经是大老板了。英国青年说:“我原以为可以超过你的!”犹太青年说:“你当时连一块钱都看不起,基础也不打稳,怎么可能当上老板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志向未必就能成功,要成功就得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
教育能改变吗?观看了《教育能改变吗?》纪录片,我同样也有这样的疑惑,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正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徘徊,我们该怎样要求他们?是做回自己,还是顺应潮流,我们也在矛盾中挣扎,在冲突中思考着孩子们的未来,应试教育让孩子、家长、老师不敢怠慢,加速着前行,明知拔苗助长却也不敢轻易停下,一个字 :累!
看了《教育能改变吗?》,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我们的孩子比的是人生······”人生包含的东西很多很多,不是只有考试;人生的路很宽很宽,不是只有上大学;人生的意义很不平凡,不是只有学习······所以,我们要在孩子累了时,帮助他们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而不是加重压力,让他们知道社会需要有健康心理的人;我们要在孩子只顾学习而忘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时,我们要提醒他们:“人才”不是仅指学习上的,它是广义的,各行各业都可以成就人才,同时也要记住,先成“人”再成“才”,基本的“人”的品行都没有,学得再好,也对社会无益。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世界会因为五彩斑斓而显得更美丽,交错的线条才更神秘、更动人;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不同的书,读来才津津有味,趣味丛生,我希望······
或许,我只是希望,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我愿意尽我的力去改变我身边的人,我要让我所教的孩子们能快乐的学习,全面的发展,拥有健康的心理,活泼开朗的性格,去应付一切挑战,我相信——“行行都能出状元!”
观看了《教育能改变吗?》之后,我感悟颇多。该片包括了《起跑线上》、《学习的革命》、《公平之感》、《高考变革》、《大学危机》、《再度出发》,成为一个系列。全方位、分角度、多靶点,反映了我们国家当前教育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在片中,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句是“当一个学生忘记所有知识,剩下的就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还有做人道德的教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教授。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做事、做学问”是我大学学校的校训,现在想来意义是如此深刻。那种只要生学习的教育是不够的。回顾自己将近二十年的求学生涯,我发现我是深受这种教育的毒害的。从小,在我的记忆中,仿佛学习好了,一切都是好的。我不用做家务,不用培养兴趣,不用学会与人交流,读书就是我全部的天地,甚至我的大学也是在一堆堆书本中度过的。踏进社会了,才知道社会的要求,远远不是会读书的书呆子,做好人,做好事远远比做好学问重要得多。要问我当我忘记所有知识,还剩下什么的时候,在做人做事方面真的所剩无几。反观现在的教育,作为一个刚刚跨入教育界的新人,我发现与我们当时的教育相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民间却基本变了味道。除了传统科目的课后辅导,各种“素质”都成为孩子的重担,钢琴、小提琴、画画、乒乓球、排球等等。学习好,各种“素质”高的小朋友就是好孩子,好学生,好榜样。在那些家长看来,学会这些仿佛一切都万事大吉了。
另一句话是日本教育学家大前研一说的“在没有标准答案的社会里,能否找到自我”。在中国式的学校中,什么都是有标注答案的,学生也被训练成记背标注答案的机器。我不否认这种技能在某些中的作用,但是我认为这在培养孩子树立自我的路途上制造了障碍。就以我为例,不谦虚的说我是一只训练有序的狗,各种考试基本进行题海战术,背、记也算是我的强项。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考过了中考、高考,几乎不想我是怎么样的人,将来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唯一目标是期中考试要得第几名,期末考在年纪段目标第几名,学年末奖学金要拿几等奖,诸如此类的事情,仿佛成绩是证明我是我的唯一证据。就是这样一个活在老师、同学掌声中的孩子,当面对考研失利被逼进入社会时,我迷茫了,我慌张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喜欢什么,向追求什么。没有方向,失去自我的人生是悲惨的。教育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且发展它,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日本,机会没有家长抱着让孩子读好书来改变生活坏境的想法读书的,也没有一定要孩子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其实,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爱好,踏踏实实地来,积累好以后工作、生活的技能和,做一个平凡的人有什么不好呢?
因此,在我看来,要想改变现在我国的教育现象,改变制度是关键,改变理念是重点。我不否认应试教育的优势,我们的基础更加牢固,相比起来知识深度更加强,学生的理解力比较强。但是我们要看到,孩子比的不是一个单单的中考、高考,比的是人生不是一个阶段。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教育者,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孩子的强项,教会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才是王道。
为什么说改变制度是关键?若高考这个制度一直存在,中学、小学想要彻底进行改革,我认为是不可能的,考试仍旧将成为学习的目的而非手段。高考这根指挥棒不改,想要社会改变观念也是不可能的,而人的观念不改变,人的行为更加难改变,那么教育改革根本就是空话。
基于我国人口众多,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教育改革之路远兮、难兮!作为一名新的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就是向学生灌输理念,而要让之有效,还需家庭、社会、国家共同协助!
快乐在我们大家心目中应该说占有相当份量的,有多少为了快乐幸福谋过生计,每一个人为了名自的`目标,追求过.奋斗过,最后所得的不是快乐就是痛苦,快乐意味着成功,而痛苦,则意味着失败,所以说,人生中的快乐和痛苦根本谈不上选择,如果真有选择的那一天,那谁都会选择快乐,到那时痛苦就会远离我们。
风靡全球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快乐,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也是快乐."快乐只是人们追求得到的,当然在这追求的道上也许会有很多的痛苦,快乐中适当的让一些痛苦插入,那这种快乐更让人难忘,两者之间是有质的分别的,它们虽然都是一种精神世界.当快乐大于痛苦时,仍然是快乐的。
人生没有单一的快乐,也没有单一的痛苦的,快乐与痛苦混杂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痛苦并不是一种精神折磨,而是一种快乐的前提,或者说是另一种境界,它比快乐更快乐.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拥有快乐,快乐其实就在人的前方,当你想抓住自己的快乐时,你只有不断的追赶着,正视路上的痛苦,越过快乐时,到那时你才真正的拥有快乐,回想自己所追求快乐而氙受的痛苦时,你会发现达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这是一年前的事了,我还记忆犹新,因为当时怕你生气就没敢跟你讲,现在,借此机会讲出来,希望你能原谅我。
记得有一次,我到你家来玩,我一进来就奔进你的房间,打开玩具箱,开始找玩具玩。那是你还在外面上课,没回来。我在众多的玩具中找了好一阵子,终于找到了一个玩具卡片,那个玩具卡片是我没有的稀有卡片,在学校小店买不了,我不由紧张起来。我心想:这么稀有的卡片不然把它拿走吧!我向四周看了看,没有人,我突然想起,原来陈宇的爷爷去接陈宇了!我的心怦怦直跳,拿吧!这么好的卡片又没有了。我左思右想,还是飞快的把卡片放进了口袋里。
过了一会儿,陈宇就回来了,他见我来了,一下子跑过来,笑眯眯地对我说:“我们一起玩吧!”我没有作声。他见我不回答,又见我头上直冒汗,就慌忙地问,“你没有事吧?!”我假装捂着肚子说:“我的肚子痛,先回家了!”说完,便飞一般地跑出去,叫奶奶带我回家,连再见都忘了说。
从那以后的几天,我走在哪都觉得那张卡片像一块石头压在我的腿上,压在我心里,让我踹不过气来......
陈宇,你能原谅我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