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好朋友告诉我她在理发时一个年青的理发师说的话,他是在棍棒教育下长大的,现在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我认为,一个人的管教方式对他的性格有所影响,而性格会在有爱人有子女后展现出美与不美。我相信人的一生最关键的是家庭,家庭的美满与否是幸福指数的最关键。
马斯汀太太与作者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抱怨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朝她吼。马太太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你都做了些什么?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的回答:我什么也没做。
马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发火呢。
琳达阴着脸颓丧的坐在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太太继续以责备的口吻说: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没什么可做的。
马太太在学习正面管教,也想到了“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种态度,以和善的语气说:我敢肯定老师当众吼你,你一定觉得非常丢脸(1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狐疑的看着转变态度后的妈妈,马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众吼我了,我觉得又生气又丢脸。(2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我不过是想借别人铅笔,我认为老师不应该为这点小事吼我,这不公平。
马太太说:恩,我理解你肯定那么想,你看看能有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还会这么难堪。(4关注于解决问题)
最后琳达以多准备铅笔解决了问题。
我的回忆里很多次这种问题造成的不愉快的经历,最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孩子连向我倾述的意愿都没有了。只让孩子不信任我,不再和我分享她在学校的一天。我想和她做朋友的愿望也被自己推向更遥远的日子。
之前,我想我们可以直接表达有多么爱她,愿意和她分担一切她所遇到的问题,我通常会告诉她:爸爸妈妈是你最好的朋友,所有的事情都愿意和你一起解决。但仅仅这么说了,并没有好好的做,因为我没有做好情绪控制,事情也没有得到良性的发展。
当妈妈以不和善的语气责问时,孩子的内心充满敌意和受伤害之后的委屈。一旦妈妈和善的用合作的4个步骤后,问题能随之解决。
这4个步骤可以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友善的做了1、2两点,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尊重,关心,是上述步骤的根本。
这本书里有上百条非惩罚式管教的实用建议。然而,在知道怎么做之前,最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才能坚定的做下去。
有一件事让德雷克斯忧心忡忡,很多父母“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所谓“赢了”是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力量。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更重要。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准确的表达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如果一个孩子把牛奶洒到地上,解决办法是让他清理干净,只要大人以和善坚定的语气——哎呦,你该怎么办呢?来引起孩子的注意。问比教来得更有效,告诉孩子怎么做可能会引起他的拒绝或反抗,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参与,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
第二章中还有一个我们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自尊
如果我们给予孩子自尊,实际上就是种伤害。自尊是孩子自己内在的感觉,而不是通过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这些给予孩子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很可能变成讨好者,学会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不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得到的是“他尊”。
我们能为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教会孩子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观点。通过允许孩子失败来学会解决问题,这些将会使孩子受益无穷。
来家有学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正面管教》一书,我没有看但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依然没有看,但是想写个读后感,因为我认为此书精华就在“正面”一词。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平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平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平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中国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这样的广告词,对于营销父母们去学习学习“正面管教”是双赢,但是对于教条思维的大脑来说,也伴随着,世上有无负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虚妄认识。这不是该书应有的东西。
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且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