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说起。那时候我们家住在现在的浣纱路,5层楼房的顶楼。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个城市没有现在的高楼林立,5层楼,就已经能够看得到这个城市的全部样貌啦!记得我们家朝西的那面窗户是看得到西湖的,在我与西湖之间,是一排排江南特有的民宅。那是夏天的傍晚,下雨天。我趴在窗前看着雨水一阵阵冲刷着那些房子,忽然扭过头对妈妈说,“妈妈,我发现给小房子洗澡的不是大房子,是雨!”
那时候我多么小,还是要妈妈帮着洗澡的年纪呢。
我至今记得妈妈那时候的表情,有点惊讶,更多的是赞许。她说我这样的想象力很好啊,而且要记录下来,很珍贵。于是她就翻出了一个硬皮、黑色封面的方方的大本子对我说:“从今天开始,妈妈会把你说的每一句有意义的话记下来。虽然你现在还不怎么会写字,妈妈会帮你写第一篇,以后你可以用拼音慢慢写,好吗?”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从那天起,我的写作小本本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我也开始热爱上用文字记录和表达。
我几乎是第一代的独生子女,父母工作忙,打小就是个“挂钥匙的孩子”。但是小朋友的天性都是一样的,遇到好玩的事情,都希望讲给别人听,与其他人一起分享。于是在那些一个人的日子里,用文字记录,就成了我的一种表达的方式。忽然想到的好玩的事情,比如趴在窗边看到夕阳映红了晚霞,正好缠绕在高高的塔吊上,便会搬出我的硬皮本,写上一句“夕阳红彤彤的,就像给大吊车系上了一条围巾一样”。
记忆犹新的是那次,我的妈妈生病了,我就在硬皮本上记录着:“今天妈妈生病了,我来学做妈妈。我给妈妈倒开水、削(那会儿写的还是拼音)苹果、讲故事。妈妈笑了,我也很高兴。”然后有一天,我的班主任老师来家访,翻看我的硬皮本,无意中看到这篇,就鼓励我参加全国的小学生比赛,当时投稿投的就是这篇《学做妈妈》。记得这篇小小的豆腐干文章获得了当年的全国小学生作文比赛的鼓励奖,还被发表在当时我们小孩子眼里最最高级的《小朋友》杂志上,还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那一年是1983年,我小学一年级。
这样的硬皮本用完了一本又一本,一直到上初中。一来初中有了写的要求;二来那会儿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事、小秘密,不太愿意写在半公开的本子上了。有时候到外面去玩,没有带这个大本子但是又想写东西,就会用身边的纸和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回家再仔细地粘在那个本子上。甚至做了错事的书,都会因为用了几个自己比较得意的形容词、比喻句或者排比句,而被“收录”到这个大本子里。久而久之,大本子越变越厚,像八爪鱼一般伸出了越来越多的触角,就像自己的心灵,由于记录和感知便更容易被生活所触动。
至今我一直不敢用“写作”这个词来形容我对书写文字的热爱,因为在我看来“写作”是一件多么崇高和情深意重的事情。而我,仅仅是一个喜欢用文字来表达的爱好者。在用文字书写和表达这件事情上,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杨明明真是特别要感谢的。是她无比包容地看着我肆无忌惮地写着我认为合适的文字,总是赞许地面对着一个小朋友的各种“胡言乱语”和异想天开,甚至“纵容”我的一些用词不当。记得有一次我大约是想表达“徘徊”的意思,却用了另一个词“盘旋”。杨老师并没有武断地指出这个词的不恰当,而是仔细问了我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看着我语无伦次指手画脚的笨拙样子,杨老师也终于理解了我的意思,而后耐心地告诉我更合适的表达是“徘徊”。
我想,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热爱生活。常常遇到有人问我,要写什么啊,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呀。是哦,我们都是普通人,也没有太多的机会经历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生活每天都有不同,生活里各种各样的细节都是鲜活、生动而且美好的。只要热爱生活,与生活做好朋友,做生活的有心人,真的会发现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素材。另外一点,是要勤于动笔。从看到,到想到,再到写出来,是不同的。写出来,文字表达的魅力和乐趣。然后逐渐找到适合自己思维和性格的语言表达模式。试试看,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呢!
有时候翻开以前的记录大本子,就像撩开过去的日子。那些幼稚的笔迹和话语还有语气啊,是曾经幼小心灵里的荡漾。在那些文字里可以看得到自己的成长,语言的成长、思想的成长。有了文字的记录,就有机会回味过去的边边角角,甚至连一些檐角篱边都不会遗漏。虽说那都是过去的了,没有什么价值了,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有了与故旧相逢的心动。
电影剧照:
剧情介绍一个奇怪的陌生人出现在纽约中央公园车站,当着众人的面说它来自另外一个星球:K-PAX,电影《K星异客》观后感。闻讯而来的警察认为他有神经病,把他送上开往精神病院的火车,交托给了一位和蔼的精神病医生马克(杰夫·布里奇斯。病人自称Prot(凯文·斯帕西,是个乐观而自信的家伙。他在医院里滔滔不绝地向病友和医生讲述自己在7000光年以外的K-PAX星球上的生活。他的描述是如此逼真生动、细致入微,令马克感到困惑,却给其他的精神病人带来希望。更奇妙的是,有些病人的病情竟在Prot的影响下有了好转,甚至连马克医生自己也觉得通过与Prot的接触,克服了自我怀疑,学会了向亲人表露内心的情感…
Prot宣布自己将在夏天结束的时候离开地球,返回K-PAX星球,观后感《电影《K星异客》观后感》。病友们争相表示要和他同去。预定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病人们因为即将有机会和外星人接触而越来越兴奋,马克医生却陷入了迷阵,究竟Prot是不是一个精神病人?是该相信自己的科学诊断,还是相信Prot充满自信的陈述?马克甚至对自己分辨现实与幻想的能力也产生怀疑。
观后感:真的,必须的!
先说说片尾曲吧,很好听,真的,有人用心听了听吗?
首先,我要承认的就是主人公真的是K星球的生物,理由有四:一,能看到常人不能看到的紫外线;二,能够突然失踪三天,无人知晓;三,通晓天文,现场作画更是证明了地球人已经无人知晓的'知识;四,带走了贝丝(不可能无故失踪,这个答案最合理。
但就是这样一个外星人的片子却给了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情节,比方说他没有像其他外星影片那样展示任何的特异功能,任何的华美特效等等,一切就在平静和平淡中发展着,这种淡很多人看来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最后的结局就是寄居在罗伯.波特上的波特主人公走了,而留下了溺水后成了植物人的罗伯.波特。当然也带走了地球上无家可归的贝丝。
全片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温馨和平淡,却透出了真诚和亲切。
比赛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爸爸,他点了一首汪峰的《北京、北京》,唱得很深沉,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城楼。然后上场的是妈妈,妈妈唱了一首粤语版的《飘雪》,想不到妈妈还会唱粤语歌,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接着上台的是姐姐,她唱了首张杰的'《勿忘心安》,那首歌音很高,姐姐居然唱上去了,真让我佩服!大家你一首我一首的唱的很开心,也很起劲。轮到我了,我怕自己唱的不好被大家笑话,一直犹豫不绝,可是不唱吧,大家又会说我胆小,心里真是忐忑不安。最后在大家的鼓励下,我终于下定决心唱一首。唱的是刘若英的《后来》,不唱不知道,一唱吓一跳,我的歌声赢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一首歌唱完后,我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信心倍增,一共唱了六首。连爸爸妈妈都为我竖起了大拇指,一致认为今天的冠军非我莫属。
这场K歌赛很快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了,大家都格外兴奋,意犹未尽,纷纷约定明年再来一场这样的比赛。
不瞒你们说,我们班女生和女生之间真的不太和谐,可是昨天中午,我们班全班女生终于和解了,不再分你我了,我们都变成很好的朋友啦,我们班就有十一个女生,二十几个男生。
昨天中午,我们全班女生一起玩,在k歌,就是比谁的歌多,不能重复,一队唱一首,可以唱几句,然后又接着开始,一队出三个人,后来我们队出了我和两个女生,还有一队也出了三个,可是第三队她们弃权啦。
然后我们两对pk,我们这队大多数都是我唱的,然后到我实在想不到的时候,我旁边那两位终于来帮我了,打了她们个措手不及,有些歌是动画片里的歌,我们唱出来真的是笑场,特别是我旁边那位唱歌,特别好笑,我们几个就在那里笑,忽然,有个女生说“那几个男生躲在那里偷偷看我们诶”,后来我一转身,他们那几个男生真的在看,后来忽然上课了,我们女生就找男生pk,男生也不示弱,就马上答应了。
我们几个女生在科学课上想那些歌,写在本子上面,因为科学课老师让我们背书,我们就几个聚在一堆,反正老师也不管我们的,后来写的差不多了,虽然还有好多没写,可是我们还要背书,后来一个女生说“可以先不写了,我们先背书,等会儿pk时我们见机行事”。
我找到班主任请班主任当裁判,后来班会课的时候,班主任赶紧把课程上完,留一点儿时间给我们pk,班主任前天明明说的是昨天玩气球大赛,可是我们恳求老师我们要pk,后来老师就答应了。
到了pk的.时候了,男生唱都是个人唱的,唱的都是英文歌,他们一点儿也不默契,我们女生都是集体唱,唱的好有默契,班主任都夸我们女生有默契,但有几个女生没唱,后来下课了,我们谁也没赢,班主任说“你们以后pk就不要这样pk,不然哪时侯才能分出胜负呢,你们可以一队出上一句,一队接下一句,要是哪一队没接上,哪队就输了”,然后我们答应了。
我们昨天下午跟男生说“下个星期一再pk”,男生也答应了,就是像班主任说的那样pk。
从该学校的做法中,我们不难看出管理者的良苦用心:呵护童心,保护孩子的上进心。素质教育实行之初,很多事情一夜之间翻了个个。有些地方的教育在还找不着北的情况下一下子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立刻剔除了昨天还当法宝,今天一下子就变成了糟粕的东西,摇身一变——“素质”起来。君不见,有些农村学校接受素质教育的仓惶和可笑的程度。校长通知开会,老师们拿着笔和本子,边听边记下了所传达的上级文件。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脑中的素质教育“概念”就具体起来:不体罚学生、不留校、多多地表扬学生、不排名次、不能让学生家长知道学生详细的分数、不能向家长告状……这就是他们眼里的素质教育的全部。可笑吗?一点也不,有很多山区学校,他们所知道的素质教育还要可怜。正因为懂的少,所以只能一味地模仿,秀着秀着,有些现象虽然心里也疑惑也反对,可是迫于“大局”,还是委屈自己委屈学生,把自己把学生当成了傀儡。的确,孩子们都喜欢看到本子上红通通的100分,都喜欢听称赞的话,都巴望着老师把自己当宝贝。可是,我们也不能无原则地全盘肯定啊。试问:喝彩声中长大的孩子,如何应对以后人生中的挫折?从古到今,师者都知道要从小教育孩子们明是非,而判断对与错的`标记,一般都是用“勾”和“叉”来表示的。如今,用个小小的“?”代替“叉”,当年幼的学子问起这是什么时,难道老师为了说明一个极易说清的对与错的问题还得编一个美丽的谎言吗?教育,如此光明正大之事,居然成了犹把琵琶半遮面的状态了?
还有那遍地撒网式的激励温馨式的评语,也是盲目追逐素质教育的产物。试问: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热爱学习,作业敷衍了事,乱七八糟,为什么老师就不能光明磊落地批评使之认识到错误,反而还要假惺惺地写上几句连自己都觉得虚伪的“温馨评语”呢?昨天在一网友的回帖中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好’字害了学生”,说是由于教师给学生的评语经常是“好”或其它肯定的话语,也就养成了评语的习惯。一次一位学生在写时写道:这个世界这么冷漠,苦闷、枯燥,我将结束自己破碎的生命,好不好?……这位教师又是没多想,写了一个“好”。学生认为教师同意他的想法,于是跳楼自***了。这是血淋淋的现实,人命关天,孩子如此鲜活的生命居然惨死于老师一个习惯性的评语里。可悲!教育的悲哀!我认为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不能丢掉,不能背叛的,比如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我们的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分清这些而不是要孩子们混淆这些。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教育必须实事求是,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现在再说说受教者——孩子自身。现在的孩子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食五谷却把麦苗当韭菜。父母、爷奶的呵护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在学校里如果再加上老师宝贝般地娇宠着,对错不分地暧昧着,这样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如何能担当发展中华的大任?中国的教育,被党中央一再提到极高的位置,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理论真的很苍白,自己没有权威,总是仿照别人,一味的模仿又怕人笑话,于是加进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实行起来,总让人觉得行走在一条黑暗的遂道里,虽然光明就在前面,可是,接近光明却很难很难。素质教育的实行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大事,可是,中国太大了,城乡的差距也太大了。农村条件差,素质教育推行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都远远不够,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总给人一种邯郸学步的感觉,所以,出现以上种种怪诞就不足为奇了。
综上所述,师者特别是农村老师们在教书育人的时候一定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忌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请老师们该打“叉”时就打“叉”;该批评时不要口软。不要再用一个比“叉”难懂得多的“?”代替,更不要人人都说“好”,个个都云“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