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替孩子做的事情越多,孩子的自立、自理能力越差;父母们越怕孩子吃苦,离开父母的孩子越要吃苦。正如剧中所刻画的:一个孩子在家都是妈妈给洗澡的,外出就得花钱请服务员给洗澡;尖子生苏晨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不惜请长假蹲到高中部的教室外啃着馒头就咸菜听课,回家好辅导孩子,《观《名校》有感》。原本属于学生的劳技课,成了父母、爷爷奶奶们的义务植树劳动。结果爱变成了债,感动变成了无动于衷。在孩子们看来,家长们这样做完全是应该的,不这样做才是不该。 犹如张一白老师所言:“我们全部的爱,在孩子身上变成了债;我们全部的爱,在培养***手;我们全部的爱在断送我们最看重的伦理亲情。”既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做了岂不是多余?只有自己走出的路,才是最值得自豪的。所以,孩子的路,请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吧。
“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就是成长环境,让孩子在点点滴滴中,学会做人,成长起来。”张老师一语道破天机,我们给孩子培育了怎样的成长土壤呢?用欧筱老师的话说,“我们的教育瘸腿了,只剩下教书本了”。这不仅引起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深深的思考,也为我们指明了现代独生子女教育的方向。
我边看剧情,我边思考,边转换认识。
对待自己的儿子,少了以往的盯稍,看管,监视、代替、规定等;多了建议、放手、鼓励、赞赏、引领等。相应地家里也多了和谐,快乐,幸福。常常看到的是儿子自主地承担,自觉地看书,做些题;也常听到安慰父母的话语、独自的见解、幽默的调侃……孩子四十天的假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游泳、滑雪、学葫芦丝、跆拳道、电脑游戏等相伴,真正过了不同于学校的本质生活。我的感悟极为深刻,那就是“对孩子松松手,幸福自然有”啊!
这是一部折射当今教育现象及管理的影视作品。它以一所著名中学在成立理科班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波折为线索,围绕社会、家庭及教育者本身三方面,深刻思考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问题的长篇电视连续剧……领导利用招生编织自己的关系网,面对钱势的趋炎与附势,教师空有一份抱国之志,他们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中宝贝,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自私,冷漠,懒散,娇纵于一身。他们侮辱老师,在黑板上画下流的画,把狗带进课堂,结火斗殴,更有甚者公然出手打老师。可是,学校领导及教委领导非但不批评学生,反而责令刚直不阿的张一白老师向学生道歉,并处以严重警告处分。看到这些,怎能不令人气愤?条条框框,哪一点不是约束老师的,不许骂,不许打,不许斥责,有的只是忍受。真像张一白老师所说的“陪太子太妹读书不好陪!”可有关部门怎么不出来保护一下老师的权益?师权越来越少,还有谁敢管呢?上级的'不理解,家长的不通达,让老师们左右犯难,本来为孩子负责,却常遭伤害,试问:谁还那么吃饱了撑着,去招惹是非。糊涂的家长啊,你们知道吗?你们的教育正在与老师,学校的教育背道而驰。正像张一白老师说的:“你们让我难受的是一时,可你们会难受一辈子的。”
话说回来,男主人公张一白老师,他的正气,真诚,坦率,执著真的让人好感动,他的教育理念值得推广“教育必先育人”,要让孩子们首先学会做人,让他们知道一顿饭、一件衣服都是来之不易的。张一白从“学会吃”教起,要生们自己管理自己,帮厨做饭,整理内务,强化集体主义精神。他能面对社会各界的压力,制定出特立独行的教育方案,佩服。从他的身上,我懂得,师者,更应该讲究教育技巧,那样会事半功倍的。
《名校》从教育体制病、官场现行病、家长社会病、教师郁郁病、学生恐惧病等方面演绎了教育问题。是社会、家长的良好学习、思考的素材,值得一看。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我在读《名校教学管理的提升力》中的《让教学反思制度化》一节时读到的美国的波斯纳的一句话。教师的自我反思为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之一。也从那时起,各校都把教师的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几年来,不少教师借助教学反思这条渠道,在教学中思考,在反思中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
老师们通过写教后反思、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反思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思想;同时各校以“课堂大对话”和“精品课例展示”为契机,引导教师开展反思型教研,老师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演绎问题,在研讨中验证观点,在研究中丰富思想,在实践中完善教学,在反思中自我更新,人人都在逐步成为有思想的课改实践者。
可以说教学反思确实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其中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教师游离于反思活动边缘,这部分教师要么轻描淡写草草应付,要么干脆不写。也有个别没有晋升职称愿望的老师,他们中有“为反思而反思”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使多方面的。这其中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工作繁忙,压力大的原因,恐怕学校没有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读了xx市第一中学的做法很受启发:该学校组织开展教学反思,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制度对教学反思活动的目的、组织机构、写作的要求、考核评比、以及学校各部门的职责等都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用一系列配套活动及相应的考核标准为学校的教学反思保驾护航。因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常德一中的做法给了我们许多思考:一项好的创意能否收到好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创意本身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套完整、详细的制度来保障,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从而使活动真正能够落在实处。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必要活动,理应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像抓教学质量一样,把教学反思的计划、规定、实施纲要、制度保障等纳入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同时学校要给教师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时间,让教师真正能沉下心来,深入思考,勤于思考,久而久之,使教学反思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之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