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事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比如刘鹗《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的精彩描写,先看正面:“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文中极力刻画王小玉唱书的高超技艺时,又不忘从侧面渲染烘托:“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一个绝世的说书艺术家,巍然而立。由此可见,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有机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事件则场面灵活,写人物则栩栩如生。
概言之,如果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那么一篇精彩的记叙文就诞生了!
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言,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高明技法的赞誉,同时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比如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先是用陈述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生出一疑问,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语言质朴鲜活,人物栩栩如生。
光阴似箭,现在的我已经上八年级了,我每次回老家都回去看一看树林,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里树林里最大的一棵树,它大约有十米多高,是那里最高最茂盛的一棵树。现在想一想还觉得当时的我很可笑,因为我竟然天真地说:“这棵树肯定是其他树的爸爸,因为其他树没有它高,没有它茂盛。”
每每回家去看望那棵既有沧桑又有些强壮的大树,我心里都会百感交集,从而想起了我小时候时无烦恼的场景。
在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带我看那棵大树时,我都会跟我爸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爸爸,你看那些枝叶多像一把巨大的绿色雨伞呀!我什么时候才能长的像它一样高。”而爸爸总是微笑着说:“在过几年你就会比它高了。”
过了那么多年,我依旧能记住那时候我怎么与这颗树“相遇”的,也许在你们眼里,它不过只是一棵普通的大树而已,但是在我的眼里,它不仅是一颗普通的树,还是我的朋友,更是我无话不谈的兄弟,因为我每次有心事或困难的事,我总会跑到他的面前诉说。
夏天的时候,我总要与我的小伙伴们用到大树下乘凉,并且在树底下愉快的玩耍,冬天下雪的时候,我都会找到我的爸爸并且让他拿着绳子把那棵大树给“捆”上,因为当时的语文书上说这样可以给大书保暖。
现在,即使我不在老家了,我也不会感到孤单寂寞,因为我在学校也有了两个好朋友,我把他们当做大树一样。一样的喜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