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那清纯可人的靓丽外貌,没有婀娜多资的苗条身材,也没有那留云善睐的名目,自然也不会顾盼生辉,更不会“回眸一笑百媚生”。我的笑容虽被人恭维过,但我深知那只不过是同“病”相连的`好友的善意安慰而已。然而正因为我平凡,我便少了漂亮女孩的骄傲自矜和过分的矫揉造作,却多了一份平易近人的随和与发自内心的真诚。倩女们整日生活在我辈视为樊篱的别人的包围圈里,一颦一笑都备受关注,不免活的很累/普通的我却不受任何羁绊,过着闲云野鹤的舒适生活。
我不美,但我绝不会因此而去做一张假脸,整日对镜描眉画眼,***首弄姿;我不美,但我并不会因此而埋怨造物主的不公,整天自怨自艾,偾世嫉俗。古人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虽算不上“简约其外”但也愿以自己磊落的胸怀和宽容一切的笑,拥抱每一次初升的太阳。既然每一个人不可能都成为太阳,那就让我做一轮月亮吧,哪怕只是一轮残月,虽孤寂黯淡,却将自己的清辉一泻无余的奉献给世人,照亮荆棘丛生的漫漫征程,我本平凡,但不平庸。
刚接触生本教育来自同学说他们那里正在进行教育改革,问我们这边有没有开始。***加上生产几个月,没有接触教育教学让我发现,教育在我不经意的时候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在说他们那里开始实施教师一节课只说10分钟,说他们在实施以学生为本要把课堂的时间交还给学生,我们还在讨论这个可行性。这时学校领导引进了“生本教育”,让我们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当我捧上《人民教育》静下心来认真读的时候我才开始理解同学所说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改革。静下心来认真读,说真的读一遍我还真的对这些理论有些理解不过来,只能再次细细品读。当我读了生本教育的案例的时候我才真正惊叹,原来这就是“生本教育”这里的老师才是在真正的“教书育人”这里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的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啊!
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让学生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
两年前我杜郎口中学的影响下也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由一名同学展示完成后,其余有不同观点的同学会抢着讲解,无需教师点名指派,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同学争论问题的情景。但这时候我们经常会为课堂的组织纪律而忧心了。做事情应该从小做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从小养成,由于改革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高年级了,要想让他们改变上课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得到的,所以教改革上困难重重。
在我的科学课堂上,也曾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课前我精心准备了大量教辅用具(比如图片,实物模型等),课上还亲自带领学生动手做实验,可我发现,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的注意力不是放在新授知识上,而是被各种教辅用具吸引了,他们忽略了学习知识。热闹的一节课上完后,真正掌握新授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郭思乐教授的“新错误观”——“评研”的理论基础。他说:“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他提到“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是美好的憧憬;梦想,是理想的翅膀。每个人的梦想都在天空中飞翔,坚持梦想,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有的人想当科学家,有的人想当艺术家,有的人想当人民教师……而我也有一个梦想,长大当一个发明家。
我在书上读到了“新愚公”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他是点石成金的“科技财神”,攻坚克难的“太行愚公”,助农致富的“农民教授”!李保国教授以帮助他人为快乐,以利益众人为追求!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如种子一样,在我心中扎根生长。
我从电视上看到,同在一颗地球上,可有的人们还是生活在不幸之中……我很心疼中国西部那些极度缺水的人,也很心疼非洲那些忍饥挨饿的人,更是心疼那些街头流浪受冻的人,想到他们,我仿佛看见在寒冷的.冬天,他们在瑟瑟发抖着;想到他们,我甜蜜的生活笼罩着一丝阴云。
我的梦想不算远大,只是想长大后发明过滤水箱、食物转化器、自动调温衣来帮助他们。
水是生命之源,缺水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我想发明一个过滤水箱,来解决饮水问题。它会将一些雨水、污水、海水吸入箱内,将水中的有害物质消毒,慢慢过滤成香甜可口的纯净水;再在地里安无数条水管,一直通向西部那边缺水的地方。这样缺水的人们就能喝到纯净水啦!
食物是人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我想发明一个食物转化器,来帮助缺少食物的人们充饥。把草原上的草、森林中的落叶收集起来,放进先进的食物转化器里。经过转化,一块块让人口水直流的美味饼干,就出现在眼前了!人们吃下一块饼干后可以维持两天不饿。这样,非洲人就不会担心缺少食物了。
冬天是寒冷的,缺衣的人们在冬天该多么难熬,我想发明一件自动调温衣,来帮助缺少衣服的人们防寒。这种衣服可以按照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夏天,衣服自动发出冷气,不用吹电扇、空调,身上也会感到凉爽;冬天,衣服自动发出热气,变成了暖和的棉袄,身上会感到暖烘烘的。瞧,这件衣服是不是很棒!
为了实现我的梦想,让缺水的人喝到纯净水,让挨饿的人们能吃饱,让受冻的人们穿上暖和的衣服,我要不怕荆棘,不惧风雨,扬起学习的风帆,考上好大学!长大后成为发明家,为祖国服务,为人类造福!
泥土里脏污却自由舒展的根,与展览上精致却僵硬的根,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与《庄子》中用来作比的龟何其相似,庄子的选择是“宁曳尾于涂,不受奉于庙堂”把持内心那一点性灵,或许也是这个智者留给世界最深沉的思考。
江畔有披发行吟的人在踽踽独行,汨罗江渡来撑篙握桨的渔父,渔父见屈原,乃问何以见放,屈子答曰:“举也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父见他面色枯槁,想起他青年是也是青衣绶带的世家子弟,面露不忍,问他可曾懊悔。屈原遥想那些佩兰采芷却屈心抑志的日子,不由一笑:不以浊世之污,染皓皓之白。他终于放飞性灵,肉身虽没入江底不见影踪,精魂却在年年粽香飘飞的时节重生。
江畔有戴笠披蓑的人在寂然垂钓,富春江边有浣纱的少女。“虽然衣着朴素,却是被光武帝刘秀数次延请的贤人。”少女心想,不由得多看了看那钓叟。那钓叟似已察觉,解开泊在岸边的船缆,对那女子笑道,“我是严子陵。”言罢,顺水流而去,只有风还依稀传来一只不成调的曲子:“潮声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他终于放飞性灵,光阴虽暗暗换了华发,深树幽涧旁的泊舟却还在倾诉着一个默默无名的故事。
江畔有抚掌敛眉的居士,在枯坐修行。钱塘江畔是秀美的峰峦与无边的山光水色。他是李叔同,或许现在该叫他弘一法师。他精通诗文、琴棋书画诗酒茶无一不精,无一不工,却在母丧后察觉这花团锦簇的虚妄,一心遁入空门,且修的是诸宗中最苦的一种。他却安然若归,他终于放飞性灵,舍掉最后的贪嗔痴,只有那一曲送别依然唱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却已不知该向谁送别?
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
基督却讲:凡事相信,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但起码有一点是共通的:放飞性灵,坚持本我,不被尘事摧折。或许就如莎士比亚所说:虽然身处果核之中,我却是无限世界之王。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认识一: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认识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生本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认识三: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认识四: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他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
当然,在目前,我们还停留在观摩生本,感受生本的层面,还没有成为一个实践者,随着实践研究一定有那种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幸福与成功感了。
最近,刘校长向我们荐读了《生本教育》,我们在平台上学习了好多教育教学理论及心理学等知识,不但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且更有意义的是使我再次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
我们教师,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我觉得在一天上班的时间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快乐度过这一天就觉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教学思想及方法,让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今后我们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努力构建积极、欢乐、自主的课堂。同时,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精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