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非常敬佩他,是因为他视人如己,要求统治者关爱弱者,爱护百姓,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四处游览、讲学。“仁”是他的思想表现,除此之外,孔子还主张以德教化人们,以礼治理国家,他有一部著作,名为《论语》。
《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我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在《论语》集里,有许多句子是可以做为我的座右铭的,也有许多句子是终身受用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学自己要对别人做什么时,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承受这样的事,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我觉得《论语》这种为学的精神也是我们效法的地方,《论语》里面的这种人生修养,我认为是永远年轻的,所以这种学习道德,能“苟日新、日日新”,我还是进步的,随时有新的境界。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德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按】这段孔子主要从四个细节方面综合阐述了儒家的修身为人之道.
1不重不威,庄重沉稳这是君子的为人处事的气度目标.尤其是在企业团队管理实践中,部分团队成员里“远之则怨,近之则不恭”,精力一味放在窥探领导隐私及爱好,以便投其所好走终南捷径(无数的中国历史充分证明这些人在所有团队中都存在)。保持距离感的度,是LEADER亲贤远小人的必须。
2学习力,人与人的差别就在终身学习、格物致知上。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修正理论。日格一物,日致一知,累计起来,通过3万、5万、8万小时的积累后,人与人的差别就是天壤之别了。
3道不同不相为谋。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分歧,表象上是利益分歧,本质上实际上是不同出身背景、家庭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人生经历与阅历、认知模式所决定的价值观的分歧(对人、事、物、金钱的看法)。所以我们在关键团队成员和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一定要慎之又慎,宁愿慢点来慎重选择也不要贪快求全!
4知错能改,不讳言忌医。反省及自我纠正是伟大企业家与一般企业家的根本区别。
看因讲《论语》所体现出知性气质而被众人所熟知的于丹女士的专访,她这样描述孔子: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专访在笑声中结束,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困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孔子?换言之,孔子及《论语》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古人云: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在现实中的意义重点在于作为诱惑出现。眼睛作为对外界认知的一个通道,似乎更易被现实所乱,从而蒙蔽内心。色彩是斑斓无常的,正如每一种诱惑与***,而能够抵之御之的唯一办法即是强大、坚定自己的内心。而温度,正是内心的良药。《论语》教与人天地和谐共处之道为先,其意很是明确:一个人可以闭世隐居(而这点确实由许多人难以揣测的社会因素造成),但他必须活在世上——意味必须先学会与自然相处,儒家所讲的类似与道家的“天人合一”便在此有所体现。
而第二要务即为心灵之道,我觉得这足以体现孔子这个圣贤对人生把握太到位了,只要心灵足够强壮,那么便可以做到宠辱不惊,在人生的风口浪尖上依然神定气平;同样,是要给心灵找到正确的归途,那么仁、义、礼、智、信自然成为其准则,黑白清浊也就自然分明。国外的情诗中总说:WESHOULD BE STRONG ENOUGH TO FIGHT FOR THISLOVE。虽然情感亦属错综复杂,充斥人性境遇的,但一个“足够强壮”也与孔夫子所倡的心灵之道不谋而合。明白这两点后,理想、交友、人生都已不是问题。
“为大事者不拘小节”主要的路径已确定,自然就难堕迷途。我们确实能从《论语》中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他拥有一个常人应有的率性,也拥有一个圣哲的豁朗与通彻;也会对天发誓,也会“知天命”而慨叹。——这就是孔子所提的人生,严格要求心灵,放松生活状态。在现代社会纷杂之中,人生需要一个自己心灵的乐土,而《论语》的意义在于“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照耀下踏上归途。”
学而习之,用心观察,用爱体验,成功才会在不远处守候。
被喻为中国“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本是一介农夫的他,面对13亿人口的粮食问题,却用汗水与心血一直学习研究杂交水稻的技术,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体验,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成就了富强的新中国。显然,学习是充满智慧的。手握帆桨,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与骤雨搏击,帆起桨落,傲然航行于学习的海洋。但唯有学会观察,用心体验,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觉得孤单劳苦,不会畏惧单调反复,让自己在学习中升华自我,提高能力,向成功迈进。
学而习之,在反复中思考,在酝酿中领悟,成功才不会与你失之交臂。
苹果落地,这个看似平常的事物却让青年时的牛顿开始思考,或许当今有多少青年对牛顿的机遇满怀羡慕,却对他发现的定律不屑一顾。无奈,可笑。正是因为牛顿会思考,并不断在实验中领悟,才能因万有引力定律而震惊全世界。诚然,思考是学习的基石。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倘若学习没有了思考,那就如没有前行的方向,摇摇摆摆,不知归宿。守护好自己人生的航船,用学习的智慧起航,成功的彼岸就在不远处。
学而习之,在质疑中坚守真理,勇于实践,成功才不会与你分道扬镳。
面对宗教的压迫,面对众人的'不解与质疑,布鲁诺坚信自己的真理。熊熊烈火烧得尽他的躯体,但永远烧不死他扞卫真理勇于实践的心,布鲁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知识是智慧的,是不可能被****的。可见,“知识就是力量”,而为了获取这股力量,学习是唯一渠道。在学习的旅程中,他人的质疑,道路上的一路艰辛都会成为你的阻碍,但也会成为你向上的动力,不要犹豫,不要傍徨,勇于实践真理,不畏质疑与艰辛,智慧学习,超越自己,深化自我,取得成功。
学习,常常平淡,又往往纷繁。正因为观察与体验,平淡才得以通过煅烧日趋鲜明;正因为思考与领悟,纷繁才得以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更是因为质疑声与实践,才赋予学习以多彩,赋予学习以智慧。
学而习之,不亦智乎?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十月怀胎到呱呱落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你是否会感叹生命的来之不易?
生命,她是一朵娇嫩的花,分外妖艳,但轻轻一触,或许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迫。
溺水事件的.发生,真的令人悲痛、叹息。
炎热的夏天,人们都喜欢去一个既不要钱又舒服的地方游泳。
那事20XX年6月21日中午,玉环县的一所民工学校的3名学生,午饭后到附近的水库里游泳。突然,一件料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这3名学生全都被水淹没。当人们去营救他们时,已经太迟,水面已经没有他们的身影了。
尽管人们都知道水的危害性,但这一幕幕不断地在上演。
20XX年农历的6月,我们已经中考了。那是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的事情。早上,我还躺在床上没睁开眼睛,我的手机就响了,是我的一个刚上普高的好朋友打来电话让我出去玩,我梳洗好后,就出去了。我们三个人一起吃了早餐。在疯狂的在大街上玩,到来十二点整,毒辣的太阳让我们各自分散回家了。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会发生什么事,我的朋友和他的两个同学一起去了水库。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它下水还没三分钟就被淹没了,当他的一个同学看见去拉他时,由于水太急。没能拉住,他们边喊救命边眼睁睁的看他被水冲走。当他爷爷奶奶赶到现场时,他的奶奶哭得晕了过去,我们的眼泪像雨点一样一滴一滴往地上落。人们打捞了五个多小时,最终在水库的下游找到了他的尸体。尽管我们的眼泪填满了整个水库,他还是回不来了。他就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地带着他的理想离开了人间。
朋友们,虽然我们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我们一定要珍惜上天给我们的每一秒,我们不要让别人为我们哭泣,家人为我们悲痛,朋友为我们叹惜。
珍惜生命,预防溺水,愿朋友们把它永远记在心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论语》一书可谓是“圣人之言,行身之则”。如果你认为《论语》已经过时,那就大错特错了。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因为已经列入了中学语文课本。
《论语通译》是这么翻译的,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一书实在是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人生永远的灯塔。孔子其人更是难得的圣贤,他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当如此。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里说的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推己及人没有问题,只是推的是不是“立”,是不是“达”。如果自己自身还存在问题,那么在帮助他人之前,首先要帮助自己;在爱人之前,首先要爱自己。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我希望自己坚强、独立、理智、宽容,同样的也就想把这些推广出去,想帮助别人也能坚强、独立、理智、宽容。
抑郁的时候,我和病友交流,鼓励他们,却让自己很疲惫。那时候,我自己都还没好,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和那么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有这个帮助的意愿是好的,但只限于一种精神上的鼓励才行。后来慢慢调整,好了以后又开始和病友交流,刚开始我会希望大家都按照我的方法去做,我亲身体会的还会有错吗?渐渐又发现每个人是不同的,病情不同,经历不同,那么治疗方法也就该不同。
今天朋友开玩笑要我到联合国去工作最好,这么喜欢帮人,他在伊拉克工作,连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还怎么去帮助别人呢?
要保证自己是在帮人,不是害人,更不是害己。那就需要自己是在朝正确的方向走,不要错误指引;需要能近取譬,拿自己打比方,将心比心,自己不愿意害自己,那么也就不会去做伤害别人的事了。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