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本科学生教学实践环节((读书笔记和假期见闻作业说明
发表日期:2012年9月2日 15:1 共浏览5432 次
一、 教学实践环节学分分配说明
根据我院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实践环节为本科学生必修课程,总计7学分,相关学分分解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七个学期内,即从本科一年级开始,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须修读实践环节相关学分,此学分实现形式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实作形式。此外,学生在完成实作环节之余,必须在每学年上交三篇“读书笔记”及一篇“假期见闻”作业(每篇字数为1500至3000字)。
未完成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或未上交相关作业的,不能取得相关学分,且不能按期毕业。
二、阅读书目范围及写作要求 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在任课教师指导下,从以下范围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
1、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推荐的“大学生100部阅读书目”; 2、管理学院推荐的“管理类专业好书文库”; 3、任课教师推荐的相关专业参考书籍。
上述第1、2项为必读书目,第3项为选读书目,如任课教师未推荐相关书籍,学生可自行选择其它书籍阅读及撰写读书笔记。由该三项书目读书笔记构成完整读书笔记作业。
假期见闻为学生根据个人暑假、寒假期间相关经历(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旅游经历等)撰写而成的心得、感想,文章形式不限(除外)。 学生应以认真务实、深入思考的态度对待“读书笔记”、“假期见闻”作业,做到读有所思、思有所获、文有特色,文章结构合理、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严禁抄袭行为,一旦发现抄袭行为,取消该项作业评分,并将不能取得相应学分。
三、作业规范及上交程序 1、“读书笔记”、“假期见闻”文章基本格式参照深圳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2、原则上每学年开学后一个月内(国庆假期前后上交作业,学生个人登录学院实践环节作业系统提交电子文档;
3、电子文档命名规范范例:
例如:2009040001张三读书笔记1;2009040001张三读书笔记2;2009040001张三读书笔记3;2009040001张三假期见闻 注:1为“大学生100部阅读书目”;2为“管理类专业好书文库”;3为自行选读书目;4为假期见闻。
四、组织领导机构
1、学院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及各系负责教学实践环节的系主任组成“本科学生教学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工作;
2、学院教务办公室对相关作业进行业务指导,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作业收发及组织批改、评分等工作;
3、作业管理系统由学院学工办统筹管理,学院教学实验室开发维护。
备注:
1、实践环节作业相关问题由辅导员及教务秘书负责解释;
2、作业系统提交相关问题由教学实验室负责解决。
3、学生如遇相关问题可统一发送电子邮件到cms@szu.edu.cn反映。
附件:
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
前面四章谈语言哲学的背景、简要介绍语言哲学一些基本论题,中间九章介绍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20世纪重要语言哲学家。14章简要介绍以往哲学家对专名问题的看法,探讨指陈/意义问题,15章简要介绍语言哲学发展后期几位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探讨字面/隐含问题。16章整体上探讨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概述我(陈嘉映)对语言哲学的见解。
本书偏重19世纪末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哲学家。原因是这一时期语言哲学最有影响,且以后的语言理论均以此形成。本书所作的是了解语言哲学的知识的辅导性材料。(书中作者采取的是复述形式,学多原文出处作者声明不作详细说明,引用需区分作者个人观点还是原著者思想,最好是查阅到原文献进行阅读。)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语言哲学题解
语言是所有人都有,且只有人类才有。太初有言(逻各斯)。
语言和心灵、精神密切相关。洪堡“语言是世界观”“语言是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就是其语言”。培根“人们以心智指挥语言,但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语言控制着人们的心智。”先秦诸子,“白马非马”之辩,墨学逻辑对语言本性思考。孔子的名和言,言辞达意。后世儒学语言通道的途径。老庄对名实在、有言无言的思考。
语言是一种心灵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系统(施指系统)是纯形式,无实质用途,这个施指系统的力量乃至存在都依赖其本身的系统。语言的系统性来自其分节的清晰性。语词的“功能”在句子关系中。
“语言哲学”广泛上用法指20世纪以语言为主要课题的哲学研究,狭窄指分析哲学传统中语言哲学。 20世纪西方哲学传统分类:1、分析哲学,主要代表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奥斯汀等人。2、现象学-解释学,代表人物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梅格-庞蒂、德里达。3、实用主义,皮尔士、威廉·詹姆士、约翰·杜威。一般认为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接近。皮尔士被视为分析哲学-现代语言哲学开创人之一。本书只说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解释学两个传统,外延上“语言哲学”特指分析哲学传统的语言哲学。
内涵上“语言哲学”。塞尔区分philosophy of language 和linguistic philosophy,前者研究语言的普遍性质,如指陈、意义、真假,关心普遍哲学问题,后者研究特定语言中特定语词的用法。万德勒区分philosophy of linguistics、linguistic philosophy和philosophy of language。philosophy of linguistics语言学哲学学科对意义、同义词、句法等语言学共相进行哲学思考,对语言学理论的逻辑地位和验证方式研究。这一学科与物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并列。linguistic philosophy包括基于自然语言或人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的任一种概念研究。如亚氏关于存在的思考、罗素的特称描述语理论。philosophy of language是对语言哲学原初领域剩余部分的研究,包括语言的本质,语言与现实关系和少有哲学性质论著。如沃尔夫《语言、思想和现实》、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陈认为对哲学理解为对重要概念的考察。概念分属不同领域,有语言哲学、历史哲学等,其中语言与概念关系最为密切,经常不能区分概念和语词,于是一切概念考察就是语词考察,语言哲学等于是哲学本身。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是第一个“语言哲学家”。“一切哲学都是‘对语言的批判’”。陈的结论是,语词是概念的最高形态,但概念考察不限于考察其最高形态,因此,不宜把哲学等同语言哲学,而应把语言哲学视作与科学哲学并列的一个格外重要的哲学分支。
第二节 古希腊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p5-9)
赫拉克利特。从各个角度阐述logos,logos大致有言谈、思考、所思、所谈、所写,公理,理性,论证、尺度诸义。一般音译为“逻各斯”。赫拉克利特提出,“逻各斯是公共的”,是“必须遵从的共有的东西。”他把逻各斯比作清醒人的理智、法律。
高尔吉亚主张存在无法被认知,更无法被言说。语言与物体不同,我们用感知语言的途径不同于感知物体的途径。语言和感觉异质,语言和存在更相异,用语言传达存在自然不能成功,而且即便可用感觉传达,但各个人感觉均不同。可视作私有语言讨论先声,高尔吉亚还提出语言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
柏拉图《克拉底鲁篇》。对话中,赫摩根尼主张语词约定俗成,同样东西不用民族有不同名称。克拉底鲁则认为语词用法根据自然,有对错之分。苏格拉底借赫摩根尼为托,他持自然说反对约定说。原因1、我们不能把“人”叫作“马”,也不能把“马”叫作“人”。2、命题由语词构成,命题有对错语词亦有对错。苏格拉底进一步用工具来说明语词,语词的选择如工具制造者选择何种材料创制工具,“质料可以不同,形式却是一样。”苏格拉底隐示,他说的是理想的词语,正确的词语显示出被命名事物的不变本质。苏格拉底引入模仿说,认为语词用字母组合来模仿事物的本质,每个字母本身就有某种特征,如o模仿圆。对话的后半部分,苏格拉底用语词比作肖像,表示一幅肖像可能不够真实,但不完全走样。克拉底鲁反驳,肖像可能不大像原型,但是仍然可辨认的肖像,但一个语词减去一个字母,可能就另一个词或不是词了。(这里苏格拉底的词语图像说与后世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接近)不真实的话语是错误还是没有意义?成为语言哲学的争论点之一,苏格拉底没有给出答案。对话的进展,苏氏转而列举有利于约定说的事例,逐步调整语词模仿本质主张,结论是:如果语词能够完全模仿事物的本性,我们就得到完善的语言,然而实际语言却总是由约定来加以补充。
错误还是无意义,在希腊时期表述是:真的就是存在的,那么,错误的就是不存在吗?《泰阿泰德篇》从认识论角度探讨这问题。柏拉图对事物的认识是逻各斯为首要,对事物的直接认识凭知觉,通过逻各斯成为思想,就此而言,思维和语言是同一。但悖论是思维怎么会与逻各斯出错了?苏格拉底告诉泰阿泰德,构成人和万物最基本元素无理可解,不能述说这些元素,因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方式述说都会增加了一些什么,破坏元素的简单性,所以我们只能以无规定性直接为它们命名,而别无其他。而元素组成的东西是复杂的,可以述说,由名称的组合来表达。
亚里士多德是系统探讨语言的第一人。《解释篇》亚氏定义了名词、动词,然后解释否定、肯定、命题等含义。接着表明对语言的看法:口语是内心经验的符号,文字是口语的符号。语词由约定产生,名词与时间无关的意义,动词具有意义且与时间有关。(西方语言,动词带有时态,译为时间词)名词与动词结合形成句子。各民族的口语与文字不同,但人类的内心经验相同,所以这种内心经验表现的对象也是相同。词汇本身无对错,词汇组成的句子有对错。句子或心中的思想,在祈祷时无所谓对错,但对存在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时,就有对错之分,这就是命题。亚氏在《解释篇》中研究的是命题,属于修辞学和诗学的研究。命题有:肯定/否定,简单/复合,单称/全称,可能性命题/必然性命题。《范畴篇》对语词分类,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处所、时间、姿态、动作、承受等。《形而上学》对基本哲学概念分析,《诗学》、《修辞学》对“非命题形式的”语言的讲解,其中一则,赫拉克利特的信徒克拉底鲁坚持万物不断流动,因此无法给事物命名,乃至他不肯开口说话,只用手指来指出。
第三节 罗马、中世纪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p10-)
中世纪重视语言与当时热衷《圣经》诠释有关,《旧约》里有一个关于语言著名故事巴别塔。
中世纪初奥古斯丁。他把《约翰福音》开篇一句理解为“太初有言”,提出言语创生万有的认识。奥古斯丁区别声音与意义,声音因人而异随时而异,意义却是同一。“幸福”有不同语言表达,但幸福本身是各种语言共同追求的。奥氏认为意义同一性可用记忆来解释。奥氏有时把意义称为内在的语词,内在语词无须声音存在,外在的语词依赖内在语词预先存在而存在。在内在语词到外在语词的表达,发生了变化,思维最终在表达中成为清楚的东西。在上帝那里,内外语词无先后之分。后来,托马斯·阿奎那继承这一点,将内在语词规定为上帝的语词,外在语词是一种受创物。人们最初是通过人们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和声调口气来展示心灵种种感受,从而学会这些语词。
中世纪学者对语法学研究。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名词分为两类:专名(苏格拉底)和通名(人)。唯实论者认为专名与通名均指称实在对象,唯名论者阿伯拉尔认为个别高于一般,专名“苏格拉底”所指是唯一,通名“人”却没有明确对象。“人”的意义在于代表一个类的记号,而不在于有所指。另一个唯名论者奥康姆也类似观点,他区分实体语词(桌子)和形式语词(“有些”、“如果?那么?”等逻辑常项)。20世纪语言哲学大部分持唯名论。
中世纪的语言哲学问题。句子在先还是词在先?多数认为词在先,因句子由词构成。
第四节 近代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
近代哲学中,对分析哲学传统的语言哲学家影响较大的是洛克、莱布尼茨、贝克莱、休谟、康德、密尔等人。 洛克。认为词指示的是观念,不是事物。通名指示类的观念,类的观念由类的属性合成。马的四足、有毛、食草等多种属性合起来就是“马”的意义,也是识别马的标准。
莱布尼茨。反对洛克,认为语词不是观念,因每个人观念不尽相同。倾向把语词作为语言共同体共享的符号。强调自然语言依赖知觉,但知觉有模糊、歧义缺陷,自然语言不是最佳描述客观物的工具,人们发明的语词渗入人们自己的偏好,为此需建立符号体系。
贝克莱。另一角度反对洛克,认为名称不直接指称任何对应于实体的观念,而是指称对应于现象的特殊观念。最终否定了“物质实体”的概念。
密尔。名称对应于对象。通名既有意义又有指陈,也可说既有内涵又有外延。内涵代表对象根本属性,外延是名称所使用对象的结合。内涵决定外延,eg“人”的内涵是两足无羽的理性动物,凡符合这一定义的所有对象是人。内涵视作通名所指的类对象,识别类的标准,且说出对象的属性。专名没有意义的标记,只有外延无内涵。密尔把“如果”、“和”之类的词称作“语法词”甚至“句子的句法成分”。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区分。
第五节 语言转向
阿佩尔说法。西方哲学发展:古代本体论确定“什么东西存在”,近代认识论确定哪些东西能够被认识,进步是不再独断什么东西存在,而是通过人类怎样认识世界来确定什么东西存在。20世纪语言论阶段,则是何种“意义”上能够认识存在,“意义”的首要载体就是语言。哲学归根到底是对语言的思考。
20世纪语言转向的具体缘由,说法不一。常提到的有几条:
1、新逻辑的发现。
2、对古典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厌倦。罗素等人认为对命题意义的研究将代替对认识能力的研究,哲学不纠缠不清楚问题,凡是可以表达的就可以表达清楚,不能回答的问题不是哲学问题。1、2两点是新逻辑拥护者,用新的逻辑手段进行语言分析。
3、反对哲学中的心理主义。弗雷格、胡塞尔反对心理主义,心理活动解释难免会主观,语言-命题的意义可
进行客观研究。
4、语言科学的建立和进步。
阿尔斯顿《语言哲学》提到:“传统上人们觉得,概念分析的工作无论怎么重要,毕竟是一项初步的工作,哲学家的终极任务是获取对世界的基本结构的充分理解、获取关于人类活动和社会组织的一套充分的标准。”但在现时代,人们觉得概念分析师和哲学家做,概念总是牵涉到语言。陈认为这是解释“语言转向”的最重要角度。亚氏把哲学定义为求真科学,哲学=科学事业,如今科技迅猛发展,求真由科学完成,思辨的哲学被科学驱逐。现在剩下两方面适合思辨,一是伦理生活、艺术生活等实证方式没有那么强的领域。二是沟通科学理解和自然理解,使技术概念获得非技术性的理解。求真活动和概念思辨分离,概念思辨本就在语言分析层面上进行,因此,当概念思辨明确成为哲学主要工作,语言转向也自然发生。
第六节 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般认为,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是:一、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二、语言或语词的意义问题。Eg一句话是真还是假,我们需察看实际情况(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还需懂得这句话的意思(语句的意义问题)。
意义问题在先。首先懂得这句话,才知道要去察看什么,从而辨别话的真假。
是否为真的问题在先。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就是知道它在何种情况下为真,这样是否为真的问题在先。 句子真假问题。1看场合.美国现任总统是尼克松。(1972为T,1992为F)2无关世界。Eg2×2=4. 3要看世界世纪发生的事情。老子是孔子的老师。 这些问题是逻辑句子与经验句子。逻辑句子,只要前提为真,推理有效,就可达到真结论。经验句子为真在于符合事实。
在《语言论》第二章中,布龙菲尔德认为“在语言研究中,最困难的一步就是第一步”也就是确定语言研究对象,而语言的研究对象不是文字,“文字并不是语言,而只是利用看得见的符号来记录语言的一种方法。”“优美的或‘正确的’言语的区分,是一定社会条件的副产品”,“语言学家的任务,有一部分就是查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说话的人们赞许或非难某个形式,而且对于每一个具体形式都要查明为什么会有人赞许和
非难。”他认为语言就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在人类的语言里,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意义。研究一定的声音和一定意义如何配合,就是研究语言”认为语言学只管语言,语言是言语的话语中的部分特征。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
我们所学的北京大学出版的《语言学纲要》一书中,有关语言的用途,名之为“语言的功能”,大体意义相同,内容虽非一致,但主要都是从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人际互动功能和思维功能三个方面来说的。不同的是,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阐述的更加具体,举例更加详尽,当然,所涉及的专业名词及抽象概念也更多更复杂。很显然,《语言论》更适合专业语言研究者研究,与针对以大学生为主的受众编制的《语言学纲要》有很大不同。
比如,《语言论》一书第二章中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假设杰克和琪儿正沿着一条小路走去。琪儿饿了,她看到树上有个苹果。于是,她用她的喉咙、舌头和嘴唇发出一个声音。杰克接着跳过篱笆,爬上树,摘下苹果,把它带到琪儿那里,放在她的手里。琪儿就这样吃到了这个苹果。”
布龙菲尔德将此例子分为三部分,即:A言语行为以前的实际行为,B言语,C言语行为以后的实际行为。然后开始了详尽的分析,从说话人的刺激和听话人的反应,分析到二人关系,并以S和R代表刺激和反应,说明“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S)时让另一个人去做出反应(R),并在接下来分析出“劳动分工以及人类社会按分工原则进行活动,都依靠语言”等许多语言学内容。在这个例子中,布龙菲尔德还提到了声波
“放学了,放学了!”同学们一阵欢呼雀跃。我和我的同学——田默雨,我们都叫她小雨,像草原草原上的骏马一般“飞”出了校园。
就在这个风和日丽、繁花似锦的春天里,我俩跑向了对面的一片草地,小雨打了个滚坐在了草地上,我也学着她的样子。
然后,我说“小雨,你对学习都是盘根究底、韦编三绝,但我在这方面是碌碌无为,请你……”等我回过神来,早已不见小雨的踪影,我连忙跑到学校。
我们再次路过那条林间小路,我似乎又看见有许多茂盛而翠绿的树儿们在议论着它们的“儿女”——小鸟。该怎样给它们一个更温暖、更温馨的家,它们宛如在说:“我们一定要快长得更强壮!”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音乐会广场,听到了小鸟的欢叫,鸭子在水里摇摆着,跳着舞,一阵微风徐徐吹来,树儿们“哗哗”地为它们伴奏,几只老鹰在天空盘旋,还有我们的脚步声,合成了一首振奋人心、奇妙无比的音乐。
我们最终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令人赏心悦目的音乐,我们来到了花园。我看见了洁白无瑕的梨花,粉嘟嘟的桃花,还有……但我却被黄桷兰深深迷住了,它那迎面扑来的芳香让我靠近了它,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对黄桷兰深深的爱意。它那一瞬间的绽放,让我情不自禁地一朵一朵摘下了它。小雨不知怎么的,似乎什么东西让她一下子恍然大悟,急得直跺脚,把我吓了一大跳,瞪着眼对我说:“被你摘下黄桷兰的地方,就不再出现那令你迷醉得五体投地的黄桷兰了他是属于大自然的,不是你的,你,你好自私!大自然会哭的,会生气的`!”小雨流出了滚烫的泪水,我也涌出了对不起黄桷兰的眼泪,急忙对小雨说:“小雨,对,对,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会这样,对不起!”我又向黄桷兰跪下,哭着说:“对不起,黄桷兰,我不知道会这样,我再也不会伤害你了,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过了一会儿,小雨拉着我的手,说:“希望你再也不要伤害它了,好吗?如果你能做到,我就原谅你。”我点点头,一阵微风吹来,黄桷兰似乎也点点头,似乎也原谅了我。我笑了,小雨也笑了,有两朵黄桷兰落到了我们各自的头上,我们异口同声:“这是黄桷兰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手拿黄桷兰,一起回到了家。
朋友们,我对你们说:“我请你们,千万不要摘下令你们陶醉的花朵,因为你只是一时喜欢它们,你千万要控制自己的喜欢,因为它属于大自然,不属于我们我们,它们的美丽我们只能观赏,如果你真的喜欢那朵花或其它植物,你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索取!希望你们能做到,做到的朋友们,我真诚的对你们说声谢谢!
姓名:XX 学号:XXXXXXXX 班级:20XX级 XXXX班
摘要: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的著作《语言论》也是一部优秀作品,在语言学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集大成之作。《语言论》一书制定了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其中谈到了许多研究语言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语言学的产生、内在规律以及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布龙菲尔德 结构主义语言学 语言与文字 语言用途
列昂纳德·布龙菲尔德是二十世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他由日耳曼语系和印欧语系入手,继承并发展了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布龙菲尔德并没有止步于接受索绪尔的理论,他将语言学具体化,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由此于1933年发表了他的著作《语言学》。(《语言学》一书是布龙菲尔德1914年《语言学研究入门》的修订本)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学》共分二十八章,可以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章至第十六章为共时语言学,第十七章至第二十八章为历时语言学。其中共时语言学中,第一章到第四章论述语言学的一般问题;第
五章到第八章论述音位学;第九章至第十六章论述语法和词汇。而历时语言学中则主要论述比较法、方言地理学、语言演变、语义变化、借用等。可以说,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一书内容几乎涉及了语言学的所有方面,构成了一个全面而具体的语言学体系,既使得读者更加明晰语言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又具有开创性,对全世界语言学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帮助。比如:布龙菲尔德的语言学理论对中国的语言学发展就有很大影响,他的语言学分析方法现在仍有很多为中国语言学家所采用,用以分析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
语言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它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语言产生之初,只是简单语素的组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能力的提高,语言也日益丰富完善。语言的生命存在于人类社会对它的使用过程中。语言因人类认识事物和互相交流的需要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完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它发生、发展、变化或消亡的轨迹。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中的语言学系统研究内容主要从语音层、语义层和语法层三个层面分析,与我们所学的基本一样。但《语言论》中有许多布龙菲尔德的创新之处,比如:提出语言的科学描写的标准,排除对心理学的依赖,主张从“形式”入手,谨慎对待“意义”等。
由于我对语言学的理解及学习有限,目前水平尚浅,因此本报告中大体分析一下语音、语义和语法三个层面,之后主要分析《语言论》中第二章“语言的用途”,就这一章节谈一些个人观点以及语言学家的相关观点。
今天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完毕便忐忑不安地走向院子里。这时,妈妈早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洗鞋子了。“咳!咳!咳!”妈妈这两天因在外面淋了点雨,得了重感冒,可每天还是不辞辛苦的.为我们爷俩操劳。想到这里,我顿时又觉的妈妈的额头上又多了几条皱纹,两鬓又多了几根白发。“妈妈,我,额一一”我话到嘴边,又马上咽了下去。“嗯,干什么?”妈妈满脸疑惑地望着我说。“嗯一一妈妈,我,我帮您把锅里熬的梨子水拿来吧!”我连忙应付道。“嗯,好呀!”梨子水是一种用冰糖、枇杷叶、梨子熬成的民间偏方。治感冒可好呢!看着妈妈咳得满头大汗的样子,我心中一怔,忙对妈妈说:“妈妈您别洗了,让我来洗吧!”妈妈起初不让,但在我的死缠滥打下还是同意了。我一边洗,妈妈一边在旁边指导。我心中则盘算着该怎样向妈妈说出那三个字。我心中鼓励自己:“袁望,加油!不就是三个字吗?有什么可怕的?又有什么好害羞的?只要大声说出来就万事大吉了!加油!”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袁望,这鞋上一定要刷一一”“stop!妈妈,我一一爱一一你!”我心中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了!可是马上又有一块巨石悬了起来,妈妈会有什么反应呢?只见妈妈一愣,继而对着我微微一笑。这一笑,带着暖暖的爱;这一笑,使妈妈多年的劳累付之一炬;这一笑,使妈妈忘记了所有的劳累!
我心中终于舒坦下来。我认为这是真正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孝顺,何必要等到长大,让我们为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桌上那张不及格的数学试卷嚣张地嘲笑着我。我直直地盯着它,泪腺无限扩张,终于“啪嗒嗒”,眼泪轰然决堤。泪洇开红叉上的失望,我模糊的双眼中浮现出母亲的脸庞。
这并非第一次挂红灯了。进入高中后,成绩本优秀的我成了一只掉队的大雁。我不算是一个好孩子,没有拿到让妈妈展开笑靥的分数。初中不堪回首的往事历历在目。中考的失利给了家人极大的打击。仍记得妈妈哭肿的双眼在我身上游离,用失望将我包裹。我畏缩在墙角,我把我的骄傲丢了,一点也不剩。当初意气风发的誓言和信誓旦旦的承诺被一个渺小的分数一举击垮。我输得~败涂地。泪水肆虐开去,从我的双眼开始泛滥到周身,直至淹没整个心灵。
我真的很少见她流泪。一个天塌下当被盖的乐观女人,在听到班主任的反映及不堪入目的成绩面前彻底崩溃了。她不敢相信也不愿去相信让她引以为傲的女儿竟会不乖,会让老师失望。她哭了,褐色的瞳孔对着颤颤巍巍的我,脸一皱,泪便流了出来,任凭大滴大滴的液体落下,淌过她的衬衣,淌过她心脏的位置。那泪洞穿了我的心,将我带入深深的后悔中。心事,从音符中脱落,那渐淡渐浓的,全是她眼脸深处的晶莹。
我的心是旷野的乌,在她的眼睛里找到了天空。整整两年,我忘不了她双眼泛起涟漪时的'憔悴,怀揣着她的期待,我努力着。高中生活二十四小时严密缝合,时间的罅隙,回忆见缝插针。那些爱我的人总是一次又一次没有经过我的允许用一份份爱怜穿透我的双眼,倒映在我眼底的湖面。我舍不得眨眼,怕湖面泛起的涟漪弄坏他们美丽颀长的身影。每当心灰意冷时,心里总会及时蔓延出那些割舍不下的情节,在心里开出小小的花,然后骄做而幸福地绽放。
两年没再见她湿漉漉的目光。电话那头是老师满意的赞赏。她放下电话满心欢喜地走进厨房。虽极力掩饰,可我分明看到她莞尔时的泪光……母亲的捆绑,我无法释放!
用你给我的翅膀飞,无论斜掠还是滑行都会在她心底的湖面印下金色的波纹,在她深邃的双眼中凸现金属的流韵。青春的喧哗里不只是童话,那些挥之不去的忧伤被眼泪记下。一度低下去的思绪再度昂起,阳光正在慢慢攀上我的脸,蒸干那些为青春流下的泪。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