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一定要听吗(作文课如何讲)

作文课一定要听吗(作文课如何讲)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2-10-06 20:16:48
作文课一定要听吗(作文课如何讲)

作文课一定要听吗【一】

在前几天我读了《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书讲的是爷爷为约瑟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毯子也变得老旧了。妈妈想把它丢掉,约瑟却就:“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用剪刀把毯子变成了一件外套。接着外套旧了,爷爷又把它变成了一个背心。就这样奇妙的毯子一直伴着约瑟长大。到了最后,毯子变成了一颗纽扣,纽扣不见了,约瑟就把它写成了一个奇妙的故事。

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约瑟的爷爷很慈祥,很爱约瑟。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爷爷,他也和约瑟的爷爷一样是个很慈祥的人,从来不会打骂我,还会经常给我们买一些小礼物。他很爱我,同样我也很爱他。

从书中我还看到约瑟的爷爷是一个很爱动脑筋,很节约的人,他总能把旧的东西变成新的东西。以后我要向他学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多动脑筋。我还要爱惜东西,不随便乱扔。我很喜欢着本书的图画,他们充满了生活气息。这一切好像把我带进了画里一样,让我觉得美丽有趣极了!

朋友们,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既有趣,又有意思!我推荐你们也来看一下!

作文课一定要听吗【二】

我最经看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爷爷一定有办法》。

这本书讲的是自从约瑟一出生开始他的爷爷就为他做了一张神奇的毯子,随着毯子越来越旧,爷爷把它改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后改造了一个奇妙的纽扣。约瑟有一天突然找不到这个奇妙纽扣了,他又气又急,在爷爷家东翻西找还是没能找到。最后,约瑟把这件事情写成了一篇有趣的故事。

我对这篇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伴随约瑟童年的那张神奇毯子,每当毯子变旧变脏后,它总是能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回到约瑟的生活,成为约瑟最喜欢的东西。很佩服这位爷爷的聪明才智,能把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东西改造成必不可少的好东西。真羡慕约瑟爷爷灵巧的双手,我也去看看家里有什么不怎么需要的废旧物品,来尝试改造下,把它变成像这本书里描述的神奇毯子、奇妙纽扣一样的好东西!

作文课一定要听吗【三】

《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主要是关于“对话”与“倾听”的,对话是我们互相交流认识、想法、感觉和困惑的最有力的工具。

书中的导言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我们有两只眼睛,那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一个东西?”这是一个5岁孩子说的话,孩子对世界有一种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向我们展示了智慧和学习的潜力。我们老师要重视与儿童的对话,倾听儿童的想法,注意对话的技巧。

教师与儿童的对话是为了拓宽儿童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为了考察儿童的知识或是控制他们的思考和行为。这正是教师教育儿童时的独白和教师儿童对话之间的区别,也是“封闭式”谈话和“开放式”谈话的区别。与儿童对话之前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要带给儿童什么?对话之后想想我们进行的对话是否有效,是否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了真正的影响。

另外除了师幼对话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当儿童拥有机会和同伴交谈的时候,他们会发生非常丰富的社会性学习。有时可听孩子们一本正经的聊着天感觉非常有趣,他们有的是是从大人的谈话中得到的消息,也可能是在电视、电脑里听到的。

在对话中,孩子们的想法在相互碰撞,他们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来引出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他们乐意在对话中分享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对方会倾听自己,他们的想法对朋友来说是重要的。这也是另一种培养孩子倾听的好方法,我们在培养孩子倾听习惯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倾听习惯的养成。

作文课一定要听吗【四】

在阅读《老师,你在听吗?》这本书的题目时,我就在想:我有在听啊!可看下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所认为的听真的很片面。有时可能也就是听一听,而不去听完之后想一想。其实在孩子话语的背后可能有更深层次的想法,只是我们没有带着心去倾听。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不强,说话会零散、混乱,所以我们在倾听幼儿讲话时,更要注意去倾听学生讲话时的思考和表达。教师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要听孩子在说什么,更要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有什么经验?什么感受?”,要“会听”。

《老师,你在听吗?——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中第四章“促进对话”章首所引用的一位60岁教师与一位7岁孩子的话语:“好的老师是你能够向他提问,并不以此耻。”“当我们重要的事情要开班会时,她总是倾听,而且她问的正是我们所想的问题。”在第四章里作者强调了教师有效地倾听幼儿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她认为只有倾听,才能对儿童进行教育。这种倾听是有目的地“倾听”,强调与“听”的区别。她说倾听不仅要听孩子的声音,还要去理解孩子的话语的含义,即不仅要听其声,还要听其意,要用心灵去倾听。在阅读与反思中,对于倾听的理解不再是那样的狭义了,深感倾听的重要性,特别是集体教学活动中更要重视倾听,通过倾听来促进教学的有效。

老师是施教者,总是有点“高高在上”,所以我们更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更应以赏识和期待的态度来倾听孩子,更要表现出一种对孩子话语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除了要心中有目标,更要眼中有孩子,耳中有孩子的心声,用心地听孩子的信息,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孩子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耐心地倾听中去理解孩子话语的内容与孩子真实的想法。

其实这本书还能再回味下去,但是归终结底,借用书中所说的:“孩子的语言正处于发展之中,或许他们的母语与自己所在的学习环境中的主流语言不一样。”所以,更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理解,耐心去解读。或者说更要用心灵去倾听。

作文课一定要听吗【五】

在一种对话文化中,教师的谈话是为了促进儿童的成长,培养其独立性和学习能力。在这些环境中,教师谈话是为了拓宽儿童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为了观察儿童的知识或是控制他们的思考和行为。这正是教育教育儿童时的独白和教师“与”儿童之间对话的区别。

那种知识为了找到一个正确答案的教师谈话被称为“封闭式”谈话,这种谈话无法发现儿童关于话题的丰富图式。例如,当组织区域阅读的时候,教师和儿童的“封闭式”对话内容也许会这样:

T:这是谁?

S:长颈鹿。

T:长颈鹿有什么特点?

S:长长的脖子。

T:还有呢?

S:一块一块的花纹。

这样的谈话没有试图去发现儿童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另一种教师在谈话中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和评论来引出更多的.信息。在同样的情境下,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开放式”对话内容也许会是这样:

T:你看到了什么?

S:一只长颈鹿在草地上。

T:它可能在做什么呢?

S:它一个人太孤单了,想找朋友一起玩。

T:它会找谁一起玩呢?

S:松鼠、小兔子好多好多的小动物。

T:是吗?它们在一起会做什么呢?

S:长颈鹿的长长脖子可以让小动物么坐滑滑梯,长颈鹿还可以用长长的脖子帮小动物们摘长得很高的果子。

通过封闭式的提问,老师知道了幼儿可以说出一些长颈鹿的特征,如长长的脖子、块状的花纹。这对于教师而言也许是新的信息,有助于对幼儿的了解,但对于幼儿来讲,却是十分有限的。而第二个案例的对话有助于老师对幼儿作为学习者更广泛的了解,开放式问题发现了幼儿想象的能力、将先前知识运用到操作中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能力。

作文课一定要听吗【六】

其实,和我一样心态的老师一定不少,只是知道说了也没用也就不去多说了。按捺住心中的无奈,还是决定先把书中的内容有一个足够了解之后再来议论,不做了解又有什么资格说长道短呢。

粗粗翻阅过了这两百三十多页的书,虽说没有对其细节有深刻,但对这本书的精髓还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

客观地说,这是一本推崇教育理想化的书本,其作者是美国人,她是站在美国现有的教育状态眺望并朝着她心中理想化的教育前进的,她有着拉动身边的教育者一同前行的美好愿望,并也付诸了具体的指导策略。在书中,她所描绘的与幼儿对话的状态和我们在师范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是一致的',没有大的冲突,只是在做法上更加详尽。客观地说,这本书对于教育工作者,确实有一个很好地警醒和引导作用。

作为一线的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对自己身边教育现状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在学校时心中所存的纯粹的理想化教育渐渐被不断接触到的一些教育弊端和无奈充斥的越来越“社会化”,也渐渐不再把自己当成“神”的工作者,越来越多的是提醒自己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不对教育绝对乐观也不盲目悲观。

以往,一旦有从“从上而下”需要学习的教育书籍,往往会记着跟风,大唱赞歌,然后积极作出自我批评,对照起书上所属的正确言行。诚然,需要学习的教育书籍自然是经过了层层的筛选才推荐给一线教师的,但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要有自己的一个筛选分析过程,而不是一锅倒。

这本《老师,你在听吗?》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民主教育的理念与思索,书中很详细地对一些教育实践作出了指导。但是,相对于作者所说的指导,我们只能持有其中的教育理念却无法完全付诸实施。就中国的教育现状和美国相比,本来就在很多地方存在差异,美国鼓励孩子创新,鼓励个性,就像创作中提倡DIY,而中国的教育最终是通过文凭来认定你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可用的人才,教育还是“流水线”,小学教师会因为趟平刺头而被认为是厉害的教育者,中学教师班级最高分、平均分超出平行班,会被认定为“会教学的好老师”,从理想化的教育来说,这样的认定实在是问题大大,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却确实是最管用的标准。可能我在认识上有些偏颇(自己没觉得),但是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大家对那道文凭的门槛的认识一定人人都有。幼儿教育是最早改革的,理念已经能完全跟上西方,但是在实际的活动中,老师却有着很多的束缚,就说老师心中明白,对于孩子的话语要耐心听完,活动中要尊重孩子的发言,给他足够的时间讲述,但是全班将近四十个孩子,你选择听谁的?听几个孩子发言?到时间活动没结束,下个活动如何正常开展?别的不说,就说领导看到你没有按时开展活动,会不会质疑你是如何组织开展活动的?挨批评事小,可是你成了一个不守规则的老师就事大了。所以,这个耐心倾听可以放到饭后或者早上来园时的个别谈话,这个时间段的对话还是能充分的运用这个原则的。

还有很多方面,也都是不能盲目乱搬的,“拿来主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身边的教育现状,在可行的基础上拿可以用的东西来。做好这点,我想,不光是要找中外的教育差距,更重要的是明确我们的教育现状和理想化教育中间的差距,以及明确我们将要发展的方向和向理想化教育靠近的可实行的程度。

一起努力,让我们和孩子的对话越来越有技巧,让对话状态也越来越理想吧!路很长,边眺望边脚踏实地地前行吧……

作文课一定要听吗【七】

《老师,你在听吗》一书,主要讲诉了怎么样进行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给予了我们与儿童对话的一系列知识技能。我觉得对我非常有帮助,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上,还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问题,看完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孩子的世界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妙趣横生。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的想法时多么丰富,时而他们是个开心果:让你捧腹大笑;时而他们是个爱哭鬼:让你束手无策;时而他们又是可爱的小天使:让你爱到不行,而这些都体现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

作为一个老师,只有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心灵去倾听,才能更好地去接近他们,与他们成为朋友。

仔细听:要想真正了解儿童的想法,我们可以试着放低自己的教师姿态,静静地待在一旁,安静地、仔细地倾听孩子的话语;不要随意地去打断孩子们的对话,他们也需要时间和鼓励去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内心世界。

用心听: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最多的字眼就是“用心”。是啊,一颗心,用心灵去倾听,不仅要只听其音还要听其意。相信我们会离他们越来越近,他们也会更亲近我们,更信任我们。我们只有去认真倾听了,才会发现那些令人惊异的花火。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