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题中文言文阅读多是考察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字词的分析、语段阅读赏析及古文翻译。复习中可用知识辐射法,以本为本,以本为纲,如掌握某篇文章中的某一词语时,可回顾相关课文中该词的意义与用法,并将它们进行辨析与归类,这样既在相关联系中辨析了词义,又在重复中加深了记忆,举一反三,见一而知类,把教材用尽、用足,夯实了基础,即使遇到课外文言语段,也可以灵活应对了。
所谓过渡,就是事物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为了使作文中各段落之间自然衔接,连绵一体,我们往往使用过渡技巧,写上过渡语。过渡语,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那么,怎样写过渡语呢?其实,我们可以用设问、反问的形式,或者用平铺直叙的语言,用上关联词语,串起上下文内容。这样,就能自然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阶段。
照应,就是指在文章的全篇行文过程中,必要的、或明或暗的照顾、呼应和反映再现。照应,为的就是使文章首尾一体、融汇贯通。
同学们,我们在写作文时不能写了前面不管后面,也不能写了后面忘了前面,而应该前后配合、首尾照应。
前后配合,首尾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开头与结尾相照应。
2、内容上的`前后配合。作者前面写的事情,后面要有个圆满的交代;后面出现的事情,前面都要有根据,不能写得没有来由,使人感到突然;更不能漏洞百出,使人疑惑不解。
3、行文和标题的相照应。一般说来,标题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中心思想,因而在行文中注意与标题相照应,能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因此,处理好过渡和照应能使文章显得环环相衔、浑然一体。同学们,不妨你们也试试。
金秋的夕阳照在铁路上,空气泛着金色的暖意,两条钢轨在这朦胧的季节里模糊又清晰地绵延伸展。
伸开手,线搁浅了。
火车轮发出尖锐的啸声沉重的压上钢轨,和钢轨亲密的说着话,像是留恋又像是期待,它精心的准备台词为了离开后自己不遗憾。一路向前,车轮亲吻着钢轨身体的每一处,铁路上的小石头都跟着这巨大的的热情而欢腾,夕阳也凑着热闹分享这巨大的喜悦。
空气里沸腾的尘土逐渐消散,铁轨静卧,但却像没有半点寂寞,小石头陪着它,斜阳暖暖的照着它。
暑假,头发不知不觉就长了。秋风肆意的吹散着发丝,飞舞飘扬。习惯性的抬手温柔地将 一鬓头发向后迁移。铁轨似乎看见了一个朦胧的微笑。
铁轨覆上了满身的铜褐色,聆听秋季的繁华忧伤。阳光就那么温顺的跳跃在两个女孩的肩上,在两条铁轨上两个身影被夕阳拉直,阴影覆上了前端的铁轨。风轻柔的抚着女孩们的脸庞,左端的女孩将双手插在裤兜里沉默的走着,右端的女孩直直的平视远方两条永无交结的铁轨,静谧的走着。阳光夹杂着暖意却无声,铁轨像是适应了这安静的气氛,静静地卧着。
似曾何时,有种恍惚的感觉。铁轨沉默。金色的阳光永无止境的孕育着新生命,两个小女孩活泼的在两条铁轨上欢快的奔跑。夕阳为她们化上金色的彩装。然后像是累了,她们突然静下来,在铁轨两头隔着枕木伸出小手拉在一起,两条小胳膊有力的连成直线。朦胧的笑容映上了金色的暖阳。
夕阳开始西下,铁轨的身体被磨出了铜褐色的沙。天空遍布朦胧迷人的金色尘埃,两个小小的身影分别在铁轨两端手牵手往前走,静静的一段路消失在身后。而岔路口更前面两个少女静默的走向远处。夕阳渐渐抹去了向前的背影,朦胧的金色覆盖了一切。
推荐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在做阅读训练题时,有很多学生整体把握很好,也能准确地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但是由于其表述缺乏规范性而导致失分较多,主要表现在:
①不能用完整的句子特别是陈述句回答问题,句义表述不完整;
②语言表达不流畅;
③答题抓不住重点,答非所问。
针对这些问题,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整体感知,把握内涵,重点突破,领会主旨;审查题干,筛选信息;严整表达,突出重点。在整个答题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文章为中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筛选信息,顾“文”生“义”,从文中找答案。不论是记叙性的叙事散文,还是时代性强的议论文,或者是科技性的说明文,题目的设计都与文章的中心有密切的联系,而文章的主题根植于文章的内容,内容决定文章的主旨内涵,所以在阅读中一定要强调整体阅读与感知,在了解并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准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涵。如,进行记叙文的阅读训练时,整体阅读后总要设置这样一系列问题: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读这篇文章,你感觉本文作者想传达给你什么样的信息?
③你对本文的写作方法有什么评价?
④如果让你出题,你将设置什么样的题目?
⑤细读所设置的题目,看作者是就哪些段落进行设置的?
⑥文中你最感兴趣的语句段是哪些……通过这一系列题目的设问,学会感知文段,有准备地答题。同时,要认真分析题目的要求,善于从已知条件中发现可用的信息,从设题与相关语句段的关系中找答题的依据和思路方法。切忌在做题中断章取义或不看题目、无目地或想当然地答题。
首尾式照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运用倒叙方法的记叙文,必然是首尾照应,这种情况最多,也最典型。例如《记一辆纺车》,它运用了倒叙的方法,首尾照应很严密。请看首尾两段的有关内容:
首段: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尾段: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感情上、修辞上、时间上、地点上、表达方式上等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造成悬念,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回扣文首。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使文章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整体。
二是运用顺叙方法的记叙文,也有首尾照应的,但没有运用倒叙方法记叙文的照应那么周密,那么严整,运用的频率也不高,难度却较大,但如果运用得好,会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用顺叙方法写成的记叙文,其中就运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
先看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再看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照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照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等祖孙三代四个人。而且,照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安排顺序。这样照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首尾式照应是使文章完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运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照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显得呆板;二是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开头只能作开头,结尾只能做结尾,不能互换而用。
作文是中考的半壁江山,它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中考成绩的高低,然而在复习中,学生受素材匮乏、生活阅历少、思路不开阔的`局限,复习效果不是太明显,成为学生中考作文出彩的瓶颈。对此,建议采取三线并行的方法。
一是写作知识专题编导。即就写作过程中的拟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表达、结构布局等方面,一周一专题,引例进行知识与写作实践的辅导,辅以片断写作方式,让学生加以练习。
二是鉴赏蓄积,储备素材。“赏”即欣赏佳作。佳作并不匮乏,我们平常的阅读材料就是一个美文库,要在平常的练习中用心体会。“鉴”即借鉴择取。蓄积就是积累写作材料。对于初三学生而言,自己的生活本身就能引发他们纷繁的思绪,临考期间紧张的学习感受,同学间或明或暗的竞争,老师的殷切期望,家长的百倍呵护,同学情、师生情、亲情交织在一起,足以构成一曲情感交响曲,足以为中考作文写作蓄势。
三是各类题型的集中训练。即就中考作文中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各种形式的作文类型进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总之,进行总复习的时候,绝对不能盲目地练题,一定要多动脑子,要多看方向,多研究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率地复习好语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