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美好与不足作文(发现美好的作文600字以上)

看见美好与不足作文(发现美好的作文600字以上)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3-12-10 12:00:07
看见美好与不足作文(发现美好的作文600字以上)

看见美好与不足作文【一】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是《教育新理念》一书总序开头的第一句话,可见作者将教育的未来很大程度的放在了教师的身上,而从整个社会看,这也不仅仅是作者或编者的个人看法。在很多人看来,教师是教育理论的直接实施者;是传递知识技能的中间人,更是与学生面对面的教育者。一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影响到的不只是自己的教育方法,还有学生的学习习惯。正因为教师对于教育的影响如此直接和有效,所以人们才会将教师放在教育阵地的前沿,很多的家长才会对教师提出更多的要求。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学校因为一位或几位有才能的教师而名声大噪,想必和这一想法是分不开的。

身为当今的教师,怀抱着许多家长的期望,肩负着振兴教育的重任,我们需要用高度职业化的规范和成熟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做有方向有目标的教育者而不是单纯“唯书”的教书匠。面对全新的教材和学生,我们要有相应的调整。

看见美好与不足作文【二】

终了尽处,未有言语。高天云路,晴雨不问。于心间筑篱,不为浮华心力交瘁,只为心中寻一份安逸,就算边城的角落,也不说凄凉。

以月亮为杯,以影子为友,你将大唐的太阳推向天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一身才气,齐日月之辉,你不愿追逐名利,但选择心灵脱俗。于是,喝一斗酒,你会飞,飞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飞越天姥山的传说,栖落在三千尺的庐山之巅。因为你逐物求心,所以能驶进烟花三月的意境;因为你逐物求心,大唐的酒香才可飘至宋元明清。与其一昧追逐物质的繁华,不若选择精神的升华,心间筑城,自在轻松。

清心寡欲,不怒不惊,不嗔不奢,才会有精彩落笔。因为追求精神的写意,庄子才能抛却金绿,与青山绿水中游走,铸成哲学巅峰。因为追求精神的写意,苏东坡才能无故加之而不怒,也无风雨也无晴。因为追求精神的写意,郑板桥才能在去官离职后,于一方净土上渗透“不患得,斯无失”的真谛。可见,物质与我皆无尽,唯精神之追求,与心灵之塑造,才能让人笔触生辉,落笔出彩。

然而,倘若没有心灵的追求,不于心间筑城,那么物质的楼阁也会坍塌。小说《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劳狄斯一味追求功名,财富,坏事做尽,成为戕害人性的毒疮。倘若他懂得追求精神的完善,又怎会人格尽失,内心空虚,以致悲惨的死去?

诚然,精神能给人动力,自我修复。但有时,没有物质的基础,也会冲垮精神的地基。南唐后主李煜只顾吟风弄月,烟花歌舞,指国家民生于不顾,结果故国沦丧,他也只能郁郁了结一生。试想没有强大国力与雄厚财富,又怎能让诗一般的皇帝永远作诗?可见,物质与精神,皆不可或缺,二者统筹兼顾,才可于强风中屹立不倒。

江流宛转,日照花林。在踏遍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之际,执水仙一枝,心间筑城,不为物质繁华而忧虑,观水仙花开万盏,至为充盈精神。

看见美好与不足作文【三】

当我静下心来仔细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后,感受颇多,收获颇丰。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者。我是九十年代毕业的师范生,自踏上工作岗位至今一晃已十多年了,这十多年中,课堂教学中遵循的主要是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的教育学,即把一节课分解为准备上课、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作业五个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其间我也在不断汲取着新的教育理念,课堂上或多或少地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但我总觉得这些陆续吸收的理念,没有象《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中所讲得那么全面、深入,让人信服。它让我更加系统地了解到课堂教学的革命、学科教育的新视野、素质教育的实质、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各种教育观的发展历程以及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等,真让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阅读期间,我不止一次地在书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的随感,尤其是书中所举到的一些实例,有的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最让我深有体会的是书中第一章里所提到的关于课堂教学革命的问题。“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书中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我们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如果中国的孩子回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教育新理念》p8为此,作者极具眼光地发出呼吁,应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所谓“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也就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种教育思想在书中的后面也反复提到。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显而易见,这种教育思想下的教育行为无形中保护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独立位置,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的适应。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变化,在于它的推陈出新。因此,对于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也许比结果更重要,这就是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分科教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进步的表现,学科的分化,并不能改变现实世界是综合的这样的事实。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却将知识割裂了开来。一位教初三数学的老师有一天突发奇想,向全班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教室的体积有多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这简单,你告诉我们长、宽、高。'老师说不知道。同学们又异口同声地说:“那就没有办法了。”老师反问同学们:“你们就不能想想办法吗?比如,量一量?“同学们受此启发,觉得茅塞顿开,又异口同声地说:“你给我们尺。'老师说没有。“那就没有办法了。'老师没有办法,只好再次提示:“难道你们浑身不都是尺吗?'“对啊!我们的身高、臂长、掌宽都是尺啊。'很快,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关于这个问题的每一个具体知识对初三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简单的,可是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解决一个问题时,全班四五十个同学却一筹莫展。(《教育新理念》p19这个例子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被割裂开来是多么可怕的事!我们的学生变成了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长期以来,综合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不被重视,这不仅是个认识问题,而且是个观念问题——把专门化看成是高级人才的象征,把简单知识的综合运用看成是低级人才的表现。如何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我们的基本理念,把这种理念渗透在每门课、每节课的教学中,是不容易的。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给我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自我更新,拓宽学科视野,跨学科进行进修,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

我信奉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这样的教师:能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且帮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我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看见美好与不足作文【四】

绿杨荫里行,令你目不暇接。美,在你眼底盈盈而过。斯乡斯土之人能不心旷神怡、目悦心醉吗?在这以水为脉的卷轴上,渲染着现代与古老、自然与人文的色彩。新县城的骄傲不仅仅在于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而在其绮丽风水经人间巧手的升华,时时散发着甜美之韵、和谐之味。身临其境,可以赏柳丝拂水,可以嬉碧波荡漾,可以觅曲径通幽,可以弄花意探枝。这弥漫于天地间、萦回于血脉中的诗情画意当是那些苦心孤旨的绍兴人奉献的吧?

若以为新县城处处涌动着的诗情画意是“小家碧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那你是被她娴淑文静的外表迷住了。今日县城之新,更在于洋溢着一份亲和力。“天下和静,在于民乐”,如今,瓜渚湖公园免费开放,休闲之时,三五好友,踱步湖岸,小憩绿坪,亦或“闲来垂钓碧溪上”,其乐融融。而徘徊于步行街中,林林总总,熙熙攘攘,繁华之中掩饰不住挂在嘴角的那甜甜笑意。今日县城之魅力,还在于散发着一股蓬勃之劲。“若要富,先筑路”县城人深谙其中:金柯桥大道道通南北,直走高速;万商路、云集路云集万商;稽山路、山阴路毓秀钟灵。这路也生动了县城的`山水,彰显着县城的活力。

县城之新,是历史的美画;是时代的亮点;是斯人的活力。她岂止是“小家碧玉”?又何止是“大家闺秀”能概括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