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那顶帽子好漂亮啊!”森林里传来了一阵可爱的童音,那是一只可爱学白的小狐狸。它躲在树丛里,看着不远处的一顶帽子惊叹地说道。那确实是一顶漂亮的帽子,帽身是纯的黄色,上面用粉色的丝带编织了一朵小花,它就那么静静地躺在碧绿的草地上,像朵盛开着的黄玫瑰。
“难道是有人落下了它?或者是奔跑的时候丢了却没有发觉?”小狐狸自言自语道,“要不我就在这儿等着吧,看看是不是会有人回来找它,如果真有的话,那我至少也能看会儿它,这样漂亮的帽子能记住也是好的。”于是小狐狸就坐在那儿等,等啊等的,可是一直也没有见到什么人来取回帽子。“哈哈,帽子,帽子,漂亮的帽子,从现在开始,你是属于我的了,哈哈……”小狐狸欢快的从树丛里跑出来,跑到帽子的旁边,一把把它捡了起来,戴在自己的脑袋上,一边开心地说着,一边愉快的转着圈。小狐狸戴着帽子跑了起来,跑向回家的方向。“哈哈,我要把帽子给爸爸妈妈看,他们一定会很喜欢的,爸爸会轻轻的摸摸我的头,妈妈会柔柔的给我一个吻,还会夸我好厉害。”小狐狸想到这儿,更加开心了,跑的也更快了,嘴巴咧得大大的,银铃般的笑声洒落了一路……
“呀,好漂亮的帽子!”“就是就是,像朵花儿一样。”“真的耶,我也好想有一个。”……小狐狸回到家,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如是说道。小狐狸的爸爸妈妈听见这么热闹,也好奇的出门来探个究竟,刚出门就看见他们的宝贝得意的在向他的小伙伴们炫耀他的帽子是多么的好看,又是怎么神奇的得到的。看见奔跑着过来的小狐狸,护理夫妇相视一笑,果然这时就听到小狐狸高兴地又重复了一遍之前说的话,说他如何如何辛苦地等了一下午,确定这帽子是没有人要的才捡了回来,说完一脸求表扬的样子。狐狸爸爸温柔的摸了摸他的头,狐狸妈妈轻轻地吻了吻他的脸颊,夸他真厉害。
小狐狸幸运的捡到了一顶漂亮的小花帽,在小伙伴们的羡慕和崇拜之下,继续幸福地在森林深处里生活着。
最近我读了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在自己还很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
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过时。作为一名新教师,读完此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你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战后的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于国际交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