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读了许多的书,要说最多的还是网络小说,其次是课本,还有专业书,硬要给它们的难易程度划分的话从难到易我认为是专业书、课本、网络小说。
读小说也分纸质的和网络的,一般来说,能达到出版级别的一般是同类中的佼佼者。网络小说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含,而且受众极广,据说有一位曾今吸毒的外国友人因为着迷于网络小说都可以放弃吸毒了,可以看出它的成瘾性不下于毒品,对部分人来说。纸质版来说有现代的,有古代与近代的,多以针砭时弊、讽刺现实或促进社会进步为目的,以完整的故事为内核,如《红楼梦》、《儒林外史》和《彷徨》等。
课本列为第二梯次难度,是因为大多数人还是偏科很厉害,也有少部分不偏科。语文之阅读,数学之逻辑,英语、历史、政治、之识记,物理、地理、化学之理论,很少人做到无一不精,而且从低年级走来,每年换上两茬新的课本,要想种出好的庄稼,真的很不容易。
第一难即为专业书籍、期刊、论文,虽说其中有很多大同小异之处,但是现在的大学真是没有像初高中那样去一个知识点揉开、掰碎一点点喂给自己了,考验自学的功底更是深厚,往往是课堂上总认为自己学会了,一到实际运用全忘了。这是一个人在未来职场安身立命的本钱,也是人类走向辉煌的保证。
说了这么多,还是得说一句:多读书,读好书。课本是基础,专业是深化也是人类科技的前沿,小说既是娱乐又是培养三观的场地。祝同学们都能合理把握自己的时间,找准自己喜欢的方向,认真的走下去。
我不敢说书是什么,我只能说书像什么?我不曾有幸品尝过书,我不能描绘出书的任何味道——品尝时的味道、嗅时的味道……我只能用心去感受书的味道,只能说书的味道像什么…… 书的味道应该很像花的香味吧!不然会有那么多描写花的文章和诗句呢?那些诗人和作家们定然是把花的竽味溶入到书中去了吧!不然,在读到“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时候,我怎么仿佛闻到了花香呢? 书的味道应该很像竹的味道吧!不然在读到“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时候,我怎么会仿佛是看到了一簇绿油油的竹子呢!那清幽、淡雅的味道应该很像书的味道吧…… 或许,我不应该就这样轻易地下结论,因为书的味道应该更有意境一些。 书的味道很像知已的味道,每汉我读到一些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文章时,我便忍不住要激动:这便是知已吧,不,即使是知已也不会和自己有冲突,而书却不会,当我心情由睛阴时我会和书倾诉,它会不厌其烦地听我讲……书便是我的知已,那么书的味道应该很像知已的味道吧! 不,书的味道不会那么简单,它应该有更耐人寻味的味道才对,也许,书的味道应该就像一种精神吧! 对!书的味道就应该是像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书的味道应该多种多样,然而,我的文字却描绘不出它的千分之一…… 朋友,做个爱书的人,用心去品尝书的味道,你会发现:原来世界那么精彩!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诗。而相比它被人津津乐道的字面含义,我更愿意去探求墨迹之下的深远。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种阅读精神的诠释。我向来认为阅读是一种特殊的交流途径——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遣词造句的拘谨,只剩下单纯的、灵魂的交流。认同一个作者,你会沉浸于他的作品,陶醉于字里行间溢出的人格魅力;排斥一个作者,你会对他的文章避之不及,以免深陷精神上的违和感。不需要知晓什么,不需要交谈什么,这是精神上的直接沟通。书到用时方恨少,又也许是一种寻知己而不得的失落?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种探索精神的演绎。纸页间的财富永远无法衡量,它的耀眼、神秘与未知性促使一代代人投入到发掘其宝藏的洪流之中。揭卷而起,便是一方全然不同的天地——又有谁能置此等奇遇于不顾?笔墨间的探索与荷枪实弹的冒险相去甚远,前者虽没有后者的性命之忧,有时却难上千百倍。而在字里行间摸索所带来的触动,终究会让你感受到一路艰辛的价值。它从不曾让我失望。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种感性精神的表述。一个能把书本真正“读进去”的人永远不会感到生命枯燥,因为他知道这片苍穹下最美好的景致已然执在指掌之间。而一个冷情淡漠之人,又怎么可能感受到那最纯粹的行文之美?视线掠过墨字,被某一个不经意的语句直击心脏——这是世上最神奇的情感传达。然而它的存在,却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读书千遍其义自现,目中见义则心必有感,心有所感则下笔如有神。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兴许就是在这样珍贵过程中的感悟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