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到这本书,有种捧着刺猬的感觉,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后来,我从目录浏览了一下,耐下性子从头开始看起来。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原来阅读还分这么多种。
首先,阅读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基础阅读,二是检视阅读,三是分析阅读,四是主题阅读。我现在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前两个层次,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基础阅读主要将针对孩子的,每天我们都要读几个故事,对于不识字的孩子来说,这个阅读过程主要将由家长主导的。孩子听的是这个故事,同时我们也会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或者通过这本我们知道需要注意的事情。例如,我在给孩子讲《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时,我会让孩子先说说,故事的内容有什么?然后我们从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了解在这个阶段他所需要了解的安全知识或是生活常识。这就是我所认为基础阅读,现在我们所做的只是一个基础,真的等他到可以独立阅读时,这个阶段才算告一段落。检视阅读,我的理解是粗有系统的粗读。针对一本书,通过索引或目录的方式,找到其中所需要的内容或是适合自己阅读的内容。这种阅读方式通常将在比较专业的书籍中。例如,我在一本关于PHOTO的书中,找到制作火焰字的内容,我只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至于其他的内容我暂时就没有再进行阅读。
其次,分析阅读主要是将书籍的种类与主题进行分类,用最简洁的语言将纳出整本书在谈什么,按照顺序列出最重要的部人,找出作者想要说明或解决的关键问题。说到分析阅读,到现在还真正用到的次数还太少。有时可能通过一本或两本以上的书才能将作者所表达的问题搞清楚。记得在读《八次危机》时,只是知道知青下乡,但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时代背景、经济形势都不清楚。如果将我自己想将要这个问题搞清楚,需要从当时的国情、经济、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去阅读书籍,从而才能了解这件事情的缘由。但因为自己没有这个阅读分析能力,只有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
最后,主题阅读其实是所阅读的书籍无关,而跟阅读的主题有关。先找到跟这个主题相关的书籍,根据这些书籍诠释你这个主题的词汇。找到宗旨然后进行分析讨论。这个流程很像我们在准备辩论时的流程吧。根据辩论主题找到相关的资料,然后根据辩论宗旨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这样来看,主题阅读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试试。
用本书的一句话做总结:好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活力与成长。
今天的阅读内容为主题阅读、阅读与心智的成长两个板块。
阅读的第四个阶段:主题阅读。其实主题阅读挺像我们在写论文的过程,通过不同书籍的阅读,截取相关性的东西来完成整个阅读过程。
主题阅读也分为两个阶段:一为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需要针对研究的主题,
二为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大致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骤为:检视阅读所有书籍,并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章节。
第二步骤为:根据主题创立一套中性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形成共识。
第三步骤为:根据主题建立一个中性的主旨,并就此主旨列出相关问题,并在书籍中寻求解答。
第四步骤为:界定主要议题及次要议题,然后将作者对各个议题的不同意见
第五步骤为:分析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并将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清楚的界定出来。
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用自己的词汇表达作者的意见,但形成议题的观点时尽量用作者的原句,避免自我设限,更为客观。
在阅读与心智成长这一块,作者强调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任何书任何文章都读,你必须有所拣选,对你所读的书要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超过你的能力才行,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心智其实就像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而主动的阅读,思考对于心智就是一种运用,虽然社交媒体发展迅猛,我们看似动动手指就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任何信息,可是那些信息并不是来自于我们,往往会看过就忘了,并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成长。
所以,今天起开始阅读吧,拿起你手边的书,去主动阅读,取主动思考,去让每一本书带领你迈向更好的自己吧。
这一点尤为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常识,您觉得应该怎么开始阅读一本书呢?您可能要笑了,那当然是直接拿出来书翻开第一页正文就开读喽。如果您真的这样认为,而且一直是这样做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别想抬杠,就问你是不是读完一本书,常常有列不出提纲,画不出重点,拎不出主线的毛病?别不承认,有就对了,这一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那么,究竟怎样才是打开一本书的正确方式呢?首先把华丽的封皮撕掉扔垃圾桶(本人做法,谨慎仿效),看看封皮和封底,有的会有字,比如这本书,就有一段短小精悍概括整本书内容和价值的特别经典的一段话,非常重要。
(这段话附在这里: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开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后面不写了,有机会你们自己看吧。
其次是,读作者简介、序言、以及后面的附录等,这些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序言,里面一般会交代作者写作的目的、书的框架,以及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作者对读这本书的建议等。
再次便是目录,目录一定要认真用心读,而且我认为要读上几遍,从章节标题到章内每节的标题,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直到合上书自己能说出来这本书的大致逻辑和主要内容。一般来说,一本好书,作者的逻辑都是比较清晰,目录设定就很顺。反过来,如果目录不咋地比较混乱,这本书的质量也可见一斑,目录是衡量一本书优劣的很重要的标准。
接下来便是正文了。
在我的“书本世界”里珍藏了许多优秀的书籍,其中《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使我印象深刻,难以忘却。
这本书讲的是鲁滨孙在初次航海中遇险,流落在孤岛。他为了消除寂寞与想念之情,独自一人写,考察小岛。在这当中,他看见了凶恶的土人,残***动物,吃死人肉。鲁滨孙设下陷井,引狼入室,用三枝枪加倍地装上弹药,向他们开火,然后用手枪和腰刀向他们冲***,把他们全部消灭。聪明能***鲁滨孙保住了自已的生命,建造了房子,适应了生活,他在离群独居中苦中求乐,找到了伙伴,认识了友好的黑人和“星期五”他们。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危难总是在鲁滨孙身上发生,在海滩上,他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恶战,险些丢失了性命,当找到救星时,可好景不长,大船又被夺,但鲁滨孙不畏艰难地战斗着。最终,他以智慧和所掌握的知识回到了故乡,回到了阔别35年的故乡。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19天。啊,多么长的时间,表明了鲁滨孙不轻言放弃、坚定地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看完这本书,我从中理解了人在逆境中只有依靠自已的智慧和所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朋友们,你们不妨也看看这本书,或许它会使你勇于面对困难,取得成就,也有可能会使你从失败中站起来,重新奋斗!
我读过很多书有童话,寓言或名着,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一本名着,书名叫《礼物》。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的作品。这本书主要讲一个青年在事业上遇到了困难。于是他向他最友好的朋友——老人求助,老人告诉他:是因为你没有找到生活中的礼物,只要找到这个礼物,就可以生活得快乐。于是这个年轻人努力的找老人说的礼物,可是他一直找不到老人说的礼物,就十分烦闷。工作一落千丈。他又去找老人,老人就开导他,其实寻找这个礼物很简单,有时他就在你是边,只是你没有发现他,青年人好像明白老人的意思,又去找生活中的礼物。他终于找到了这个礼物,他也明白礼物是什么,他找到老人把这个消息告诉老人,同时也感谢老人对他的帮助。老人也很高兴,就奖励给他一座房子,年轻人还不知道这个老人就是能实现愿望的愿望老人。
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生活中的礼物就是生活中的乐趣,享受生活中的乐趣,使自己快乐的把精力投入到生活中去!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认为说得很有道理。当你拖着行李箱,上了火车,在驶入目的地的过程中,拿起一本书,认真地品读,喝上一口香茶;窗外凉爽的风袭来,茶香与书香完美地融入空气中。这一切是否美好?我想,总比在车上坐等几小时等待抵达目的地要有趣得多吧。
2010年的暑假,无意间在书店翻到了郭敬明等人所著的两本游记之一的《下一站神奈川》。语言虽然没有名家的优美,但朴实又略有些清新的文笔,加上美丽的插图,看上去很有意境的美感。
当你带着这本游记,乘着飞机前往日本并顺利抵达目的地时,你会感觉空气比中国的更清新,天空更为湛蓝,和中国所谓的“灰蒙蒙”迥然不同;棉花糖般的云彩漂浮在空中。漫步街道,地面比中国的干净,即使下了一场雨,也不会很脏,“倒是空气被冲刷出泥土翻新的气味”,散发着一股清香。巴掌大的、一层层的叶子,在雨水的洗礼下,绿的发亮。
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繁华自然是不用说的,来来往往的车辆行驶在大街上。但等不及就闯红灯的现象不多,很少见,而中国人却经常作这样的事情。毕竟日本是发达国家,看看他们历史悠久的文化,无论是大到去神社拜祭,还是小到去亲戚家拜访,还是有很多的礼仪。自然而然,他们也是很守规矩的。
而这本游记中,受作者们所“青睐”的,莫过于神奈川的海。青蓝色的天空几乎看不到一丝的云朵,站在沙滩边,享受着海洋冲上岸边“哗哗”的声音,灿烂温暖的阳光笼罩着你,也笼罩着整片大海,脚下金色的沙子,也发出耀眼的光芒。夹杂着丝丝清香的海风扑面而来,“退去的时候留给人满身的辛辣咸味”。掏出照相机,为这一海景留下美好的瞬间,偶尔翻看翻看,回想它给你的美好感觉,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轰隆隆”的飞机起飞声。旅行虽然结束,但旅行带给你的美好却永远不会消失,它留在你的心中,只是看你能否去回味回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