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作报告评价他的导师,美国氢弹之父泰勒的成功时,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描述:泰勒几乎每天都有十个想法,其中有九个半是错的,但他不在乎。然而,他就凭着每天半个对的新思想的积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杨振宁说:“创新有两点:一是不要囿于前人的成就,二是不要怕犯错误,这两点都需要胆量。”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孙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当时有人驾着一辆漂亮的马车跟它赛跑,火车落在了后面,而且由于没装弹簧,火车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斯蒂芬孙并没因此而灰心,他坚信火车具有马车无法媲美的前途,不断改进机车。许多年过去了,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转动着轮子,而火车却在飞速前进。今天,高速火车奔驰在铁轨上成为人类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读到这一步骤时,我也开始反思我是如何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我的教学目标的呢?回顾以往的课堂,课堂上总是以问题的形式将目标提出让学生解答,学生能给出满意的答案我则欣喜不已,难道这就表明学生真的掌握了吗?读了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远远不够!虽有试着去写反思,却一直未将其重视起来,读完这本书后,我想我可以这样做:写出一节课并看着学生取得成功,然后试试即兴发挥,反思哪一课的重复教授较少,哪一课的不甚符合教学目标或甚至不存在教学目标的差异化策略且评估有较多等等。而以上这些都是评价的三向体系中的教师评价自己的日常课堂,另两个则是教师评价学生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和学生作为学习者评价他们自己和同伴。
以上这些,虽只是我拜读此书后粗浅的一些见解,但我受益匪浅。以后,我将试着做到“开始就心中有数”,做到“步步为营”,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将学生的简单学习转变为深度学习,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本书与我之间将还会有很多故事,我愿与它成为朋友,它也将是我以后教师生涯中的指明灯。
这个环节是重点环节,书中以多个小组合作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适合于觉知的活动、分析到综合的活动、应用的活动、同化的活动等45个如何加工内容和技能的例子,这些活动大部分是相当简单而且能以极少的准备工作来进行的,但这45个加工活动确保让这些大脑投入跨课程的深度思维中,内容后的表格更是简单直观地向我们呈现了如何开展这些活动的方法,非常实用。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有这么一段对话:
“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没有清晰的目标让人困惑,目标太多更让人苦恼。
由美国智库研究员、学习方法研究领域的专家乌尔里希﹒伯泽尔所著的《有效学习》,颠覆了我们平常自以为是的学习习惯。他总结出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助力我们顺应知识经济的浪潮,并成为知识付费的弄潮儿。
假如你想成为一个知识分享者,假如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假如你想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假如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有效学习》这本书一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习是一个过程,一种方法,一套理解事物的体系,乌尔里希﹒伯泽尔指出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六个模块,看起来是有些老生常谈,但其实却与我们平常的认知与学习习惯有着本质的区别。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