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刚过,天气越来越冷了。清晨,我站在路边等爸爸开车送我上学,虽然妈妈把我捂得只露出了两只眼睛,可我还是冷得发抖。
无意间,我发现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小心翼翼地撕着站牌上被贴的乱七八糟的广告纸。她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用手细心地撕。她的手通红通红的,我想那肯定是非常冰冷的,但她不怕冷很认真地清除了好几张纸。
她走到最后一张纸跟前,我看到她右手举起来,却停在了空中,又见她身子往前靠近了些,接着她又微微的摇了摇头,缓缓地离开了站牌。
发生了什么事呢?我满心疑惑,走到站牌前,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李静,女,10岁……,哦!我明白了一切。
在寒冷的冬天里,我被这件小事感动着,心里暖融融的。
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时2014年青奥会的举办方,我作为东道主,大家介绍介绍南京的风景名胜——明城墙。南京古城墙修筑于明朝,仅内城周长就达33。7公里,比周长仅29。5公里的巴黎城墙还长。古城墙是朱元璋经过3年准备,经历4个阶段共21年时间才建成的。朱元璋为了建造南京古城墙曾下令5省、20州、118县烧制城砖。为了保证质量,每块砖上都要打上烧制的州、府、县及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如不合格一律退回重做,再不合格就将治罪。可见严格之极。这些城砖长40~5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厚度不少于10厘米。其总数约为3亿5千万块。这些数字也显示出了明城墙的宏伟。
南京的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万里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明城墙的13座城门的上部,都建有高耸的城楼,而以聚宝门最为雄伟。聚宝、三山和通济三座城门各有城墙四道,每两道之间的空间称为“瓮城”,可作为战时的防守之用。聚宝门是这些城门中最 坚固的一个,城楼以下部分基本保存完整,而且有所谓“藏军洞”的特殊设施。“藏军洞”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这种“藏军洞”在聚宝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计有两层共13个,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7个,加起来有27个。据说,每洞可容纳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这种设施在中国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
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明城墙的历史悠久是南京人的骄傲!
我家住在崂山,我们这有很多特产,例如:杏、樱桃、茶叶……崂山最有名的就只有茶叶了。崂山茶千古韵,茶茗万里香。
它的外形特点很好:崂山茶成品茶属于绿茶范畴,崂山茶树为常绿灌木。具细柔毛,叶卵圆形,长3—10厘米,宽2—4厘米,边缘有短齿。花白色,花期8—10月。茶树具有喜酸耐碱,喜湿怕涝,喜温怕寒等特点,而崂山地区气候温暖温润,光照较强,霜期也较南方长,加上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发育慢,有充分的时间积累养分。
崂山茶的营养更是好,味道、口感都好的不得了!崂山茶内含有营养物质充分,有大量的多酚类、咖啡碱、芳香物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饮用崂山茶有兴奋解倦、止渴解毒、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功效。特别是茶内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高,茶叶叶片肥厚,茶汤浓醇鲜爽,色泽绿润,香气高雅,耐冲泡,汤色嫩绿明亮,色、香、味、形俱佳,饮后颊齿留香,令好茶者赞不绝口,享名天下,冠盖东方。崂山茶真正味道来自“五级”:嫩嫩的茶芽+清澈甘甜的泉水+一幅好茶具+清静的环境+平静的心态。
这样的崂山茶清香可口、使人超凡脱俗、心静如水,让人觉得远离了喧嚣、烦躁的社会生活,使人更容易悟出一些珍贵的人生道理,可谓宁静致远,回味无穷。读了这些,你还等什么?快来尝尝吧!
大家好,我是一种人见人爱的水果,我成熟的时候只有一个指甲盖的大小,颜色鲜红,玲珑剔透,水灵灵的,你看着它就口水欲滴,同学们你知道我是谁吗?没错,我就是樱桃。
随着春姑娘的到来,我的母亲——樱花树,也开出了粉粉嫩嫩的花朵,美丽极了。过了一段时间,樱花树上的花都凋谢了,我从绿叶姐姐的怀抱里钻了出来,那是颜色是青色的,像豌豆那么大,吃起来超级酸,大家千万不要轻易尝试,不然你会酸到怀疑人生的,哈哈哈!再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变成红绿相间的颜色,再尝一尝酸中带一点甜味,过不了多久,我就完全成熟了,我们像一个个迷你的小灯笼,挂在树上,你摘下来吃一颗,会让你永远不会忘记樱桃的美味!
我们像竹子一样,全身都是宝,品尝完我们的果肉,果核、树的根、还有叶子都可以入药,怎么样?我的作用大吧!
而且我还可以做成樱桃酱、樱桃酒、樱桃醋等,很多很多好吃的呢!
怎么样?现在你了解我了吗?但是千万别忘了,樱桃虽然好吃,但是树非常难栽哟!大家千万不要想着天上掉馅饼,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收获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