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嘟嘟的脸蛋,细而长的眉毛,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一双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她是谁?她就是吾的闺蜜——李竽静。
我和她玩得很开,她经常笑,每当她莞尔一笑,我就感觉天使在我面前。
但……再美好的友情,也终究会有坎坷……
一天,李竽静来找我去操场玩儿,但我在看《作文分类》而拒绝了她,她不停地拉我的胳膊,并抱怨道:“你这个傻瓜、笨蛋!这本破书有什么好看的???出去玩儿嘛!”我一听她在骂我,便停止了翻书的手,放下书,站起来朝她愤怒地吼道:“喂!!我说过我不出去玩!!!你凭什么骂我?!任性也要有个限度吧!?”李竽静一听,愣了一会,身体抖了,顿时,几滴“金豆豆”大滴大滴地从她美丽的脸庞上滑落下来……停了30秒后,她便跑出去哭了,留下孤零零的我呆板地坐在教室里……
接下来的这几天,我和李竽静井水不犯河水——谁也不理谁。我却觉得这几天闷了不少,仿佛生活没有了色彩。窗外的风景还是这么美丽,但在我眼中,不过是张黑白照片罢了……
又过了几天,我可以说我已经几天没向李竽静吐槽了……唉……好闷哦……
一天,下午放学后,李竽静就一直跟着我,仿佛有什么话对我说。那时夕阳很美,如碎金一般。我面无表情地想:“唔……。不如我道歉好了……不然再过几天……我一定会难过而死的……”我转过脚尖,准备说I'msorry……“我……我、有、有话对你说!!(x2……)”我俩都十分惊异,但李竽静抢先说道:“呃……对、对不起……小东……我不应该强迫你的!对不起……”说完,她就拿出一盒巧克力,上面写着“对不起……I'msorry……”我脸红地说:“我们和好吧!!”“嗯!”“吃巧克力吧!”“嗯!!”那天,夕阳给褐色的巧克力抹上了一层金华,那,是友谊的象征……那天,那盒巧克力是那么甜,那么有滋味……
李竽静,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每天一盒纯牛奶是朱富玺必须的,我最讨厌喝纯牛奶,觉得纯牛奶有股怪味,可朱富玺偏不,他觉得纯牛奶是“香甜美味”。
说好听点,朱富玺是“奶油小生”,那说难听点,就是一头“大奶牛”了……说他“大奶牛”,没有任何嘲笑他的意思,朋友之间外号而已,毕竟他人还不错。
他是我们班的数学组长,数学成绩那是没说的,上课发言积极,作业工工整整,一点也马虎,考试经常90分以上,那优秀的'数学成绩令人羡慕。说真的,上课也没见他说别的,玩别的,只认真听讲,而下课,他也不像书呆子一样学习,而是尽情的玩。简单来说,他就是上课进入“学习状态”,下课进入“放松状态”,每天如此。
喝牛奶的样子挺斯文的,嘴咬着吸管闭得紧紧的,拼命吸着,不发一点儿声音,一盒蒙牛纯牛奶就下了肚。不知是喝牛奶喝的还是怎么着的,他皮肤很好,不算太白,但没有一个斑点,真是太让人羡慕了!我有时也打趣他几声,说他什么“没了牛奶不得了”之类的话,但他不受任何影响,依然一天一盒牛奶。他真是“一天一牛奶,生活真精彩”。
不过,看似认真的朱富玺也有马虎的时候。那次数学考试,我正咬着笔头思考一道应用题,在一片安静中,突然传了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师,我做完了,交给你”。不错,正是朱富玺。我下意识回头望了他一眼,这么难的题他居然这么快就写完了,还敢充满自信的交给老师!老师开始埋头检查他的试卷。我想他一定考得特别好,不然不会那么理直气壮的交给老师,谁知老师又把试卷还给了他。说:你再检查检查,错了好多!我忍不住笑了一声,考试紧张的心放松了不少。
有时候,他像一个严肃的小老头一样,批评别人没写作业,又有时候,他又成了一个为一件小事斤斤计较的男孩,不管怎样,他就是他,世界上唯一的他。
这就是他,一个活生生的成绩优秀的“大奶牛”,朱富玺。多了一个他,又为六(1)班多了一份丰富多彩。这就是他。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之前,亚里士多德“重的球会先着地”这一观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基督教所宣扬的“地心说”则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在达尔文发表《进化论》之前,还有不少人认为“人是天使变成的”… …
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是荒唐的,可笑的,但在数百年前,它们却个个是人们心中的“权威”。有如此愚蠢的想法,恐怕不是因为人们无知,而是因为他们人云亦云,想当然吧!
伽利略、哥白尼、达尔文,都有着不平凡的眼界,敢于对所谓的“真理”提出质疑,产生“?”,并深入探究,刨根问底,追求真理。
也许有人会认为:只要有知识,有耐心,就能够深入研究问题,找到真理。其实,这样是不够的。
有知识,只是作为与权威斗争的基础,更需要的,是挑战权威的胆量和为科学、为真理的献身精神。伽利略做斜塔实验时,有成千上万人围观,都想看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敢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对立的的小鬼出丑,因此,一旦他失败了,就会处处遭人冷落、笑话;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与基督教的“地心说”相背而驰,产生巨大的'矛盾,导致教皇大怒,诬陷哥白尼,把哥白尼送上了火场;达尔文提出发表《进化论》之后,更是处处遭人排挤。但他们,却没有因此退缩,反而把挫折当垫脚石,使他们的这些观点在百年后成为了人尽皆知的真理。
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不仅包含着对事物刨根问底的精神,还包括着一份挑战权威的胆量,追求真理的执着。
发现问题,需要好奇心;研究问题,需要足够的知识和耐心;实践它,则需要胆量与执着。
亲爱的朋友,你也能对权威产生质疑,对想当然说“不”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