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明确一下读书笔记的原则:
1. 不要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笔记是帮助构建知识体系的工具。笔记代替不了思考,只能作为思考的补充。
2. 做了笔记,要多看,否则,毫无作用。
3. 不要依赖笔记。笔记的作用就是让你不再需要笔记。
再说一下读书笔记的几个误区:
1. 笔记就是摘抄
摘抄是最没效率的方法。如果需要记录大段的原文以供引用,请拍照。这就是数码时代的便利。
2. 笔记就是给一本书画大纲
这同样是效率极低的方法。一本书的内容,不可能全部都使你感兴趣,能纳入你的知识体系。而且,仅仅因为“这本书里有这样的内容”,就记下自己不喜欢也不需要的东西,会影响做笔记的积极性。
3. 笔记要保存起来,时时翻看
前期确实如此,但如果一本笔记做了几年,当你需要时,还得翻开笔记去查——那这笔记做了有什么用?你的知识是储存在大脑里的,不是储存在笔记里的。笔记只有两种:一种是原文,以备查询(拍照或者用电脑录入即可);一种是思维架构,帮助完善知识体系,用完就可以丢弃。
说说我的笔记方法。
当你看一本书,读罢一章,觉得信息量巨大,醍醐灌顶,拍案叫绝,恨不得马上把这一章画大纲、抄下来——这时,先别忙着这样做。
先问自己:这一章里面,感兴趣的是哪些?有哪些能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
比如,读古希腊史,你也许不会对克里特宫殿里有什么器皿、迈锡尼人驯养了什么家畜、伊奥尼亚人种植了什么作物感兴趣,你比较感兴趣的是:希波战争的整个过程。它是如何发生的?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何?有哪些经典的小战役?
那么,带着这个问题,再读一遍,其他无关的信息,不要理会。
读的时候,看到任何一个不懂的词、不清楚的概念,立刻上网查,务必弄明白。
当你把这个过程梳理清楚了,好,眼睛离开书。现在,请你在心中想象一个听众,用你的话把这个知识点解释给他听。
说的过程中,遇到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停下来,上网查,马上弄明白。
等你可以流畅地把“希波战争发生的全过程”解释清楚了,打开笔记本,在本子上记下要点。这些要点,就是你在叙述时,那些比较重要的节点,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
下一步,请你思考,这个东西,可以跟知识体系中的.什么联系起来?
你通过这个知识点,可以联想到什么你已经知道了的东西?
以这个点为圆心,把它们记在它的周围。
这就是你关于这个知识点的图式。
好了,这个知识点已经告一段落,请在笔记下面标明日期、书名、页码,然后就可以翻开下一章了。
接下来,只需要每周一次,或者几天一次,翻开这几天做的笔记,根据自己记下的图式,将这个知识点完完整整地回忆出来。
然后,根据周围的联系元素,将它在你整个知识图式中过一遍。
直到你对这个点已经烂熟于心,这则笔记也就完成它的使命了。
文/杨绛(注:钱钟书夫人)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钟书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我听。我曾想为他补裰破旧笔记,他却阻止了我。他说:“有些都没用了。”哪些没用了呢?对谁都没用了吗?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
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以后,他就随遇而读。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MonikaMotsch)来北京。我就请她帮我编排。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钟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他也是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借调中国古典文学组,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如愿。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钱钟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吗?
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他风闻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都散乱了,整理很费功夫。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白,这些“馆”、“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我家居住的中关园小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以后屡次迁居,在钟书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
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管锥编》里,在在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例如:《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共九十五页,而日札里读《楚辞》的笔记一则,只疏疏朗朗记了十六页;《管锥编。周易正义》二十七则,共一百零九页,而日札里读《周易》的笔记,只有一则,不足十二页;《管锥编。毛诗正义》六十则,共一百九十四页,而日札里读《毛诗》的笔记二则,不足十七页。
钟书在《管锥编》的序文中说:“……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 “初计此辑尚有《全唐文》等书五种,而多病意懒,不能急就。”读《全唐文》等书的心得,日札里都有。他曾对我说:“我至少还想写一篇《韩愈》、一篇《杜甫》。”这两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懒”,都没有写出来。日札里的心得,没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
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钟书都“没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我应当尽我所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钟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
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钟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保留着手稿原貌,公之于众。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杨绛敬序 二零零一年五月四日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一名有用的好员工”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学伊始,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艾莫老师的“如何做企业最有用的好员工”的讲座,让我们这些教师受益匪浅,感触颇多。我在想做为一名教师,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有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现就培训的内容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通过听艾莫老师的讲座,我觉得做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爱家、爱孩子,学校对于我们教师来讲是一个发展的平台,每位教师的价值和愿望很多都要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来实现,因为这里有大家共同的事业,学校兴旺了,学生们能健康向上的发展了,我们才能从内心感到欣慰,自己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林区的教育事业做最大的贡献。
另外,学校的教育也要依赖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那么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特别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就更高了,就此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不一定每位教师都具备,但可成为我们每位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有责任心。我觉得要想做为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有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一个首要条件,也是最基本的,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定要细心做好,尽职尽责,不能误人子弟,一定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我觉得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二、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次应该有敬业精神。爱岗敬业是一名教师需具备的最基本的师德,要是连教师都不是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出一份力,那我们的学生又怎么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呢?只有在有意无意之间言传身教,树立起师德意识,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三、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常言说:“要想给学生半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杯水”。而现在要求的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源源不断的新水”。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精通业务,只有具备了很高的业务素质,才能充分的胜任本职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求教师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并用它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虚心求教,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最后,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坏境。“养吾浩然之气”,对教师培养和谐之心理。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保持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的心态。在努力适应环境的同时,要改造环境,努力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争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工作、思考和创新上。
很多年钱的三月五日***同志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中华大地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今天,就让我们再来了解了解雷锋叔叔吧。
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雷锋叔叔因公牺牲时,年仅22岁。雷锋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光辉形象和动人的事迹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有一次,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雷锋叔叔是永远不知道累的。
雷锋自己十分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还舍不得更换,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津贴为全班战友们购买了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带动战友们学习,帮助战友们提高思想觉悟。1960年,辽宁遭受重大水灾。雷锋悄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在出发去灾区救灾时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抗洪救灾第一线。
不管雷锋同志在哪里都会帮助那里的人民。做好事不留名。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是什么让我们开怀,幸福地过好每一天?是什么让我们充实,感动地过好每一天?答案就是这两个字——感恩。”当我们在学生中看到这一段话时,不能不为他们的懂事明理而感到欣慰。
然而,在当今社会,知恩图报已离我们已经太遥远。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 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很多人都已觉自然,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从来都没曾想过去回报,从来都没曾想过要回报。曾听到过这样一则新闻:有一个单亲母亲,为了让儿子过上好日子,能念上好学校,她起早摸黑摆地摊。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看起来比同龄人老了十几岁。她的儿子不但不心疼、不感激他的妈妈,还处处嫌弃她,抱怨她。开家长会嫌她老,不让去。和同学碰到摆地摊的妈妈,他假装不认识。
有一次,妈妈病了没做饭,他一声不吭就走了。这样的儿子,怎么不让人痛心呢?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经常可以听到。也许家长们已习惯了付出,也许社会已足够宽容,但当“感恩”走近身边时,我们仍然禁不住感慨万千。 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会感恩是何等的珍贵,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这些了。只有学会了感恩,我们的孩子才能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只有学会了感恩,我们的孩子才会更珍惜拥有的一切。
只有学会了感恩,我们的孩子才会有更远大的目标,才会更出人头地。 让我们都做一个感恩的人吧!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感恩的故事发生,如果用心去,时时都会有终生难忘的温馨。
天天都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让我们都做一个学会感恩的人吧!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生命的旅途中点燃了一盏明灯;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掌握了人生宫殿一门门的钥匙;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人生的海洋中拥有了一艘坚固的船;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鸟儿拥有了调节平衡的尾巴……
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字里行间流露着母子深情,字字句句倾诉着母爱的魅力。我们如今正沐浴着母爱织成的阳光吮吸着充满母爱的琼浆玉露。母爱伟大,父爱亦然,父母给予我们的是他人所不能及的无私的爱。
看着父母那爬满岁月的额头,看着那饱尝雨露风霜的脊背,看着那饱经艰难困苦的丝丝白发,一种莫名的泪淌下面颊,我哭了,那是亲情的呼唤。
看着那些不乖的小弟弟经常把母亲气得落泪,看着父母望子能成龙的忧虑,看着父母因孩子成绩一再滑落而着急,额角的一条条银蛇爬满额头,一种滚烫的东西从眼眶中迸出,那是感恩的泪。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长大,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当我们嬉戏于课堂之上,玩耍于操场之时,我们的父母却正为我们高昂的学费而不辞辛苦地奔波着。每当放学回家后,我的心为见到父母而高兴,与此同时,又为父母为了我们的生活忙来忙去而隐隐作痛。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有了感恩的心,这纸上便会出现粉红。一生都怀抱感恩,纸的底色也便是粉红,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
我们要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珍惜父母的深情。
我们能生活在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他们教会了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第一,是他们教会了我们走第一步,是他们教会了我们说第一句话,是他们教会了我们认第一个字……如果没有我们亲爱的父母,就没有我们。
有一次,我得了急病,那天正好下着大雨,爸爸妈妈都很着急,他们就一起送我到医院,那天爸爸背着我,妈妈在后面给我们打着伞,由于已经很晚了,我们只有步行到医院,到了医院妈妈去挂号,爸爸陪我一起等着医生为我看病,那天我们一直熬到半夜,看到我没有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露出了笑容, 可是我的泪水却模糊了我的眼睛。于是我对爸爸妈妈说:“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报答你们的。”他们说:“只要你健康快乐,成绩好,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因为我要用成绩来报答父母。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我要学会感恩。有一句话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因此,为了报答辛苦养育我的父母,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一个好的工作,让父母安享晚年。父母为我付出的,我将十倍、百倍的感谢、回报他们,让他们的付出有价值。
今天,我在电脑上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我被一个个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的少年深深感动!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一个家庭,托起他们的明天。在他们当中,我特别留意了一个与我同名的女孩——高雨欣。
她今年十一岁,长得高高瘦瘦的,扎着一根小辫子,在她八岁那一年,她的爸爸就离开了她们,她妈妈
的手残疾,因此不能做事,妹妹又太小,所以,她不仅要学习,还要照顾妈妈和妹妹。剩下的时间,她都会帮妈妈卖烧烤赚钱,她每天只有一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尽管这样,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很优秀,有一次,她妈妈为了奖励她考得好成绩,给她烤了一根香肠,她却不吃,说留起来卖钱,好给自己和妹妹交学费。看到这我不禁泪流满面。
再看看自己,自叹不如,不但不帮妈妈做家务,有时,还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害的妈妈打扫的腰酸背疼,有时候还会跟妈妈顶嘴------。以后,我一定要改正自己:好好学习,孝顺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
月亮在天上,我们在地下;就像父母在海角,而我们在天涯,月亮升得再高也高不过云。而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父母的思念,昼夜交替,四季循环,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在快乐地成长,由一个个不懂事的小学生成为今天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可你是否意识到父母的双鬓已显斑白!岁月这柄无情的刀已经在他们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纵然不再年轻,纵然终日繁忙,纵然青丝换上了白发,他们依然无悔。
我们总以为父母养育子女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我们也应该明白子女孝敬父母更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最近,张尚昀同志的事迹轰动了全国,上级领导号召我们向张尚昀学习,这不仅是我们学习他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更是要我们学习他孝敬父母,大义至孝的传统美德。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不仅要从祖先那里继承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承继先人们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古时候,大舜孝动天地,董永卖身葬父,王祥为母卧寒冰。还有神话《宝莲灯》中“勇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都足以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古人尚能如此的至孝,而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人更应该学习这种与孝心同行—学会感恩。
至孝之理。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张尚昀的母亲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个既懂事又孝顺的儿子。难道你不想让别人向你的父母投来赞许的目光,不想让你母亲的付出也得到一份应得的回报吗?其实父母对我们的要求真的很低,哪怕说一句嘘寒问暖的话,做一件简单的家务,递上一张优异的成绩单,他们都会感到很欣慰,很满足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与其当父母不在时再责备自己没能好好的孝敬他们,不如在此时,多付出一份行动尽自己一份应尽的孝心。带上孝心上路,奋斗就有了动力;带上孝心上路,生命就更加灿烂;带上孝心上路,人生就更加辉煌!朋友们,让我们与孝心同行,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吧!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地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给予的一点一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