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既然存在机遇,那也必然会有挑战,没有谁能一帆风顺,所以当新困境降临时需要我们巧妙地应对。
应对,首先需要我们积极面对问题,不论困境还是危机,正视它,面对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才是利用最优策略克服难题。
“应”便是面对问题的过程。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可见有些灾厄就算是圣贤也难以避免,但圣贤之所以为圣,是因为他们抱有积极的态度正视苦难,若孔子确信仁政难以推行便消极避世,那么句句箴言的《论语》又如何启示后人。可见接受困厄的.豁达态度,给予我们克服它的机会,再高明的对策也建立在面对问题之上。
“对”便是通过行动真正采取有效措施的过程。有了“应”,只是接受了存在问题这一事实,而“对”则能切实的解决问题。于个人而言,宫崎俊先生承受幼年丧母之痛,而《龙猫》这部寄予了温情与陪伴的影片便是他对人生逆境的一次回击,他用实际行动创作一部部经典,是对童年所缺失的爱的一次弥补,同时也将温情与美好带给观影者。于国而言,‘行动’更显重要,2020全面小康计划,通过走访贫困户、深入研究、借鉴国际经验,脱贫攻坚依靠的是切实可靠的方针,并且有条不紊的加以实施,在取得了今日的脱贫的显著成效。
面对新情况,新困难,为求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应”与“对”则不能分离,且缺一不可。只接受问题而不施展对策,一切都无济于事,而回避问题本身,对策不过是空谈,毫无针对性可言。
在疫情严峻之际,“应”与“对”的合二为一才取得了抗疫的最佳效果。群体免疫和避之不谈,这类消极面对问题的态度的后果是毁灭性的,而同时未在第一时间采取封城措施,疫情便会迅速蔓延形成燎原之势。可见只有迅速的正视问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从病魔的手中救下数以万计的生命。
结合应与对各自的智慧才是最优策略,带给我们的是面对面对“新情况”时充足的底气与自信。
生命,顽强的生命!它就像这只雄鹰,背向蓝天俯看大地,不停地顽强地挥动两只臂膀,在狂风暴雨中飞翔,就像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生命,顽强的生命,它就像这朵小花,不管风吹雨打在大自然中茁壮成长,就像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
在生命的崎岖小路上,又有谁一路走来,没有遇到任何坎坷和艰险?然而面对坎坷和艰险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懦弱的人会选择退缩和逃避,其结果被挫折和艰险打倒,让生命暗淡无光;勇敢的人会选择坚强,战胜挫折和艰险,就像拨开云雾见太阳,使生命绽放鲜艳夺目的光彩。
坚强的人,面对挫折和艰难永不低头,使他们的生命绽放出灿烂的花朵,这样的人无论在身边还是在世界上都是屡见不鲜。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虽然病魔把他禁锢在一把轮椅上,长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克服了残废之躯,成为国际物理界耀眼的超级明星,他坐在轮椅上,解开了宇宙之谜。他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了解他的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使得天空变得月光明媚,繁星闪烁;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使得土地变得肥沃,繁花似锦,葱葱郁郁。是的,他的成功,说明了坎坷、艰难使得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就像雨后的彩虹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生命的顽强怒放,也体现了人们对疾病、对死亡的抗争。特别对我们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我的邻居也是我的好友她得了“中风”,留下了后遗症,腿脚不听使唤,医生说要多练习走路。她多么热爱生活,多么想活下去!她要顽强与疾病斗争,每天她要走3000米到4000米,她是一只雄鹰,她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她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那一天,上午她走了3000米,下午又走了3000米,我遇到她,(此时下午4.30,我说:“别太累了!”她说:“没事!”继续走完了3000米。上3楼回到家,对保姆说给我捶捶腿,保姆说:“好!”她往床上一躺,满脸通红,失去了知觉,保姆大叫:“阿姨不好啦!”此时下午五点钟。噩耗传来,邻居们无不震惊与悲痛,有的失声痛哭。事情过后有人说:“人的生命太脆弱了!”而我认为:她的生命太顽强了,我很难想象她是用怎样的超越自己体能的力量,走完了3000米,又爬上了3楼。虽然她的抗争失败了,但是,她的顽强的精神永放光彩,感动着身边所有的人,她身边的所有的人,都眼含热泪,向她顽强和勇敢精神致敬!
但是,我想生命的怒放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因为人毕竟是人,不是神。因此在具体操作上不能超越鲜活的生命的极限,还要实事求是。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一生都难以避免和经受各种挫折与磨难。人生所受挫折与磨难,无非是学业不佳、工作不尽心意,或者是个人无名无利,家庭关系不合,要么再就是不幸患有重病、绝症,甚至身残、肢体不全等等。从某种角度来讲,人生的挫折与磨难是永恒的。然而,挫折与磨难绝对不是失败,失败也绝对不是人生和事业的终结,它们只不过是万里长征中的一条大渡河、一座大雪山,一块沼泽地,一片荒草原。
世间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坚实之路,而人间奇迹却时常在厄运中频频产生。挫折可以使人清醒,磨难定能锤炼人的意志。看起来令人讨嫌的艰难考量,也许就是苍天为人们设置的通过“八卦炉”之炼的有益经历。
翻开世界伟人的传记,有几个人没有经受过挫折的碰撞;查看世界名人的资料,有几个人没有经历过磨难的袭击。政治伟人的“三落三起”;音乐大师的“命运交响曲”;科技奇才的“身残志不残”;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自身缺陷,创作出令世人赞不绝口的“千手观音”美妙舞姿。
看来,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或者经受磨难之时,最重要的是不能自我否定,不能自我践踏;不能失落失志,更不能怨天尤人;要明白黑夜之后是黎明,还要懂得雨过天晴后的彩虹更加绚艳美丽。西方心理学家塞缪尔有句:“一个人养成凡事往好处想的习惯,比每年赚一千万还有价值”,从而可见人的精神力量之大。自强不息,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台湾歌手所演唱的《水手》确实令人深受教育,每当我听到那坚强中带点凄凉的歌声,每当我想到那“风雨中这点苦算什么”的`催人奋进的歌词,不由得热泪盈眶,同时也激发了一股奋发向上的满身正气。
相反,一个人如果适逢大好机遇,就飘飘然然,忘乎所以,似乎万事皆顺,便指手划脚,呼风唤雨,可谓名利双得,心花怒放。但是,往往悲从喜出,祸从天降;人生得意,容易忘形;骄傲自负,唯我自尊;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很难对自己作出一个正确评价。这样,就容易偏离人生的正确轨迹,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入社会的沼泽地中,难以自拔,最终被泥浆所淹没。
无数事例证明,一个人只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为社会,为国家,为大众做出了自己的奉献,就是尽到了人生的责任。
当然,人人希望成才,何为人才,人们通常的观念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工程师、科学家等等。不错,这些人确是国家的人才。但是,实践出真理,同样实践出人才。凡是通过学习及实践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凡是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归纳出工作的系统,并为社会创造出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成果,对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都不愧为中华民族的精英人才。
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市场的熏陶,现在的人们务实的多了,浮躁的人数也有所增大,这并不奇怪。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应该算是一个正常现象。
然而,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不能没有理想,不能失去人生目标。化挫折为燃料,化磨难为动力,坦荡面对人生,笑看世间风云,千万不要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该得到的终会得到,不该得的绝对不要。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甚至引火烧身。
惟有这样,人生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兴旺发达;惟有这样,人们才能经得起挫折与磨难风浪的考验,在人生的航海中永远鼓起前进的风帆。
在人生这所学校中,挫折是一门必修课。
这门课增加了我们的勇气;增强了我们的意志;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使我们更坚强,更勇敢,更乐观……我有这样的亲身体验。
我爱好舞蹈,喜欢爵士舞。刚学它时,我遇到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挫折。这些挫折几乎将我打倒,一度我准备放弃舞蹈时,当我心灰意冷时,一次成功的登台演出,使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好评。我笑了,这次成功使我懂得了挫折的美丽,明白了如果生活中没有挫折,生活就平淡得好似一杯白开水;如果生活中没有挫折,像一望无际的沙漠,没有一点起伏,那么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许你还在摇头,说这些并不能说服你,那么请看贝多芬。贝多芬双耳失聪,要知道,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就像驾驶员失去了眼睛。但他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以一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让命运使我屈服”激励着自己,继续在音乐领域里奋斗,他创造出不朽名曲《第九交响乐》。这不仅使他的生活有了美妙的旋律,也为全世界喜欢音乐的人们带去了精彩的生活与美的感受。司马迁狱中写《史记》;吴承恩在科学中屡遭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写出了《西游记》;一生不得志生活贫困的蒲松龄创作出了中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鲁迅在黑暗势力的迫害下,仍能写出众所周知的《彷徨》《呐喊》……还有全身瘫痪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患小儿麻痹症而终身残疾的小提琴王子帕尔曼……当这一个个活生生的实例展现在你面前时,你还摇头吗?你还认为挫折仅仅是阻挡你前进的障碍吗?
其实,生活似大海,挫折就像大海中的`波澜,赋予大海以壮丽与神秘;生活如蓝天,挫折如蓝天中的白云,星星点点,却布满天空;生活像一张白纸,挫折则像一支支画笔,为生活这张白纸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假如你选择了蓝天,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假如你选择了陆地,就不要渴望大陆平坦,假如你选择了海洋,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生活因为有了挫折而更加精彩。
相传,有一位国防专家和一位爆破专家都居住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小岛。他们的`关系并不友善,因为从职业上来讲,他们是对手。
于是,国防专家在今天发明出一种新武器,爆破专家就在明天将其销毁。随着国防专家发明的时间越长,爆破专家将其销毁的时间也就越长。
最后,虽然他们谁也无法战胜谁,但他们在国防、爆破上都取得了一番辉煌的成就。
所以说,对手是激发你的潜能的最佳人选。
既然讲了一个国防专家和爆破专家的故事,那么,接着我再来讲一个有关于我的故事。
上个学期,由于我的刻苦认真,我在生物考试上取得了第一名。为此,我有些洋洋得意,在上课时与同桌讲话,作业也不认真完成,过起了“今朝照有酒,今早醉”的生活。
又一次考试,成绩出来了,我与第一名相差整整十分,那成绩退步的连让我自己都感到吃惊。
倘诺生活中没有了对手,那就不会有压力,没有了压力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动力就自然不会进步。
倘诺生活中没有了对手,就如同参天大树没有了枝叶;倘诺生活中没有了对手,就如高楼大厦没有了砖瓦;倘诺生活中没有了对手,就如同茫茫大海没有了溪流。
所以说生活应对手而精彩,没有了对手的生活虽然安逸,但我不敢想象!
“应对”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面对,二是做出相应的反应。学会如何应对,就要分别从这两个阶段入手。
对于“面对”这一阶段而言,首先要做好充足准备。面对美国突如其来的制裁,华为当即启用了自主研发的芯片,顺利度过此次危机。这得益于任正非长久以来的忧患意识,他曾表示:自己会假设最坏的情况,做最坏的准备。因此,他创立海思,早早地为他的“假设”做准备。由此看来,充足的准备不仅可以带来思想上的不紧张不慌乱,也为着手应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面对”还需要积极的态度。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当你期待着考试成绩时,结果却出乎你的意料;当你正为公交车有了wifi而开心时,票价却涨了,无数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事情,是我们不断面对的。这时,乐观积极的态度至关重要。“没关系,继续努力,下次一定考出好成绩。”“那我的多用一会儿wifi了!不能白涨价!”鼓励的话,幽默的话,都是为了调整好心态去面对不同的事。无论如何,也要保持“阴沟里看星星”的乐观向上的态度,笑面生活,给自己好好生活的动力和精神上的自我支撑。
面对过后便是做出反应。
“做出反应”需要机敏、灵活。面对火灾、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多数人都不能及时做出反应,脑中一片空白,学习过的应急措施也会忘得一干二净,但是,通过训练的消防员却能在危机时刻快速想到解决办法并采取措施。当新情况来临时,人们不免会有心理和行为上的慌乱、恐惧,此时,机敏灵活便成为我们应对的重要条件之一。
光有机敏的行动,灵活的措施还不够,还需要抓住机会。
张伟丽作为亚洲首位UFC女子草量级冠军,在17岁伤退后的北漂生活中,抓住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在健身房打工就借这次机会利用好健身房的便利条件恢复机能,练习拳击,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抓住每一次机会,是给自己做出反应多些选择的路径,为应对问题提供无形的条件。
疫情到来,我们从刚刚“面对”时的不知所措到井然有序地“反应”采取措施,每个应对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准备。这次突发疫情,我们迅速又有效的“应对”也给了我们启示:成长路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或是一次惊喜,或是一次晴天霹雳,我们要学会如何快速应对,如何有效解决。每一次心态的调整,“吃一堑,长一智”的思想准备以及行为上的灵活都显得至关重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