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的千手千眼观音以及卧佛自有其妙处,在此我不必多谈,而使我兴趣十足的圆觉洞,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这一组石刻艺术中蕴涵的现代科学知识,才是感悟最多之处。
圆觉洞中运用的光学、声学及排水系统
来到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有一座让人惊叹的洞穴――圆觉洞,窟高6米,宽近10米,深12米,洞口左下方刻有宋代著名学者魏了翁书写的“宝顶山”三字。进入洞中,洞内即使大白天也显得十分昏暗,唯一清晰可见的只有背对着我们,跪在供案前的菩萨,他与“天龙八部”里那位向来以背视人的枯荣大师倒有几分神似。石像雕刻精细,质感特强,供台犹如丝绸。可是,为什么只有这樽跪佛像在黑暗的洞里可以看得见呢?环顾洞内,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在石像背对的方向上方,开了一个天窗。而天窗与石像又呈45度角,光线透过天窗,正好射到了佛像上。这就是古代的“聚光灯”。古人在设计时巧妙地利用了光学的原理,就解决了照明问题,而且还环保不用其他火种光源造成洞内的污染,这也是古人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体现,这不得不让人折服,堪称大足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在洞里轻言几句,就会发现没有明显的回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是因为洞内石壁凹凸不平,从而减少的回音,这说明古人对声波的反射原理是清楚的,因而,就运用石壁凹凸不平使声波发射紊乱,相互抵消而导致回声消失。这简直与解放后修建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回声处理不谋而合,但前者却比后者早了整整800多年。
而还有更绝的,那便是它的排水系统。若是在雨天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环绕洞中的额众多石像中,有一坐石像的手不停在接水。随着手臂往上看,可以看到一条长龙在石壁上蜿蜒。石龙把水吞入体内,又顺着身子排出,排出的水又通过石像的手流入地下的暗道,再排到洞外去,真是巧夺天工,而比起现代的地下排水系统,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的力学、透视原理
来到宝顶山上,有一组很独特石刻,它就是“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间释迦身着敞领袈裟,普贤、文殊在左右内饰缨络赤足立于莲台之上。普贤手托大宝楼阁,文殊左手捧着7层宝塔。石刻独特之处就在于这座文殊像。文殊捧着的7层宝塔高近1。8米,重达350-400公斤,倾斜10度,可是却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而未坠落,原因就在于袈裟与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支撑着宝塔。在多种结构中,惟有三角形稳定性最强,这是教科书里告诉我们的东西。可是这种力学中的的原理在这里却得到具体的运用。我们只有为古代的能人巧匠惊叹了。
释迦、普贤、文殊为什么要向前倾斜10度呢?这是因为石刻不仅要结实更要注重美观。为了避免人的视觉上出现雕像身体与头像的比例不协调,这几樽雕像的身体都有十几度的倾斜。我们知道这是运用了透视原理,这可是在当代美术教科书上才会学到的。能工巧匠却在宋代就知道了,还把它应用的炉火纯青,不得不让人称赞。
我走到路口,坐上了公交车,在空调的冷气中,我长长的吁了一口气。随着公交车的行进,上车的人越来越多,车厢开始变得拥挤,空气闷热起来。
这时,一位穿著名牌衣服的青年喝完了饮料,随手将饮料瓶朝垃圾桶扔去,可是没扔准,饮料瓶滚到了车门旁边。车门一打开,就挤压着瓶子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人们听到了这声音,有的抱怨,有的叹气,有的甚至干脆继续往车厢尾部走,远离饮料瓶。每次车门打开或关上,饮料瓶发出响声,人们就开始议论,陆续有人上车,有人下车,瓶子依然卡在那里发声。
这时,汽车又靠站了,一位穿着浅蓝色衣服的老婆婆,颤巍巍地上了车,。因为没有人为她让座,她只好站到靠近车门的地方。汽车开动时,瓶子又响了。老婆婆东张西望,寻找声音的来源。后来,她看到了那个饮料瓶,就慢慢地向它走去。我感到很惊奇:这个老人要干什么呢?难道要捡破脸卖钱?只见她伸出苍老的'手捡起瓶子,把瓶子放进了垃圾桶。那一刻,我看清了她的容貌,她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手在微微颤抖。
这时,车厢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嘈杂的声音也停止了,人们默默注视着老人,为她让出了一条道。我惭愧地低下了头,默默地离开了座位,让老人坐。
多么平凡的老人啊!她朴实的天性,让车厢这个小小的空间变得洁净。
是她那朴实的天性感染了我,增添了色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略带戏剧性的魏格纳与他的大陆漂移说。19XX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躺在病榻上,他的目光无意中落到墙上一幅世界地图上时,意外发现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是如此相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魏格纳顿时醍醐灌顶。经过艰苦的研究,魏格纳写出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然而这部书因为难以自圆其说而受到多方抵制。此后,大陆漂移说沉寂了30多年,20世纪6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考察证明了它的正确性,魏格纳终于获得了科学界的承认。
诚然,这些看似偶然的瞬间背后,一半是机遇,而另一半则是他们聪明的头脑,严谨的作风和刻苦的钻研。
在北京奥运会上,举重运动员陈燮霞举起了中国的首金。这一瞬间多少人为之欢腾。然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依靠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才有了她今日的成功,她的经历应验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999年是陈燮霞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在广州市练习举重的她并没有被省队选上,面临着打背包回家种地的窘境。幸运的是陈燮霞被八一举重队的教练看中,她被选中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她是一个农村的孩子,能吃苦,而这一点对练举重非常重要。穿上军装的陈燮霞训练非常刻苦,最后终于获得了这一瞬间的成功。
科学界更不乏这种现象。1917年,加拿大细菌学家德艾莱尔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他在进行痢疾杆菌的液体培养时,培养液变得混浊了。然后混浊的培养液又变得透明见底。德艾莱尔认为,它们肯定是被肯定是被另一种比细菌更小的生命体所捕食了。于是,噬菌体出现了,后来为遗传化学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实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小时候时常羡慕电视上炉火纯青的.钢琴表演,等到自己接到演出的通知,才知道那种光华背后是多么的沉重和艰辛!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为了避免谱子不被吹掉,连电风扇都不开,一练就是6、7个小时。流下的汗浸湿了衣服也不管,手臂肌肉酸痛也不管……表演结束,观众掌声爆发的瞬间,我心里更多的是努力得到回报的喜悦。
有的时候,瞬间的爆发往往有不容小觑的力量。嫦娥奔月的瞬间,举世为之欢腾。然而它的背后,是长期研究,XX年论证以及数百名科研人员的心血。诸如此类的例子不甚枚举,在此不作赘述。
昙花一现的背后,是积蓄多年的芬芳;烟花绽放的背后,是埋藏多年的隐忍;钻石光芒的背后,是数千年的历练……而这瞬间的光芒绽放的背后,就是多年的血汗!正是这些努力造就的瞬间,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我坐着时空隧道来到了十年之后我们的家园。来到这儿之后,本以为会跟十年之前相差不大,可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
于是,我想,先到外面去看看、走走吧,我独自一人走在马路上,碰到了我多年不见的`好朋友。我们聊得很投机,忽然她说:“今天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我们开车出去玩玩吧。”我立即答应,我们在路上跑着,突然,堵车了,哎,又得待一段吧,但朋友却只按了一个按钮,车立即“长”上翅膀飞了起来了,过了这一个路段又立即降落下来了,可为神奇啊!
当然,我们的房子也会如此。在客厅的灯官旁边有一个万能枢纽,颜色众多,不过都有不同的作用。粉色——随心所欲换户型。蓝色——随时随地换装饰。橙色——随时换环境。绿色——时刻改变楼层……
怎么样?神奇吧!
一声门响,把我从想象中拉了出来,让我回到了现实中。
是我妈妈回来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