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花了我300元。
I spent 300 yuan on the book.
I paid 300 yuan for the book.
The price of the book is 300 yuan.
It cost me 300 yuan to buy the book.
我不懂什么英语,李明也不懂。
I don’t know any English, nor does Li Ming.
I hardly know any English, nor does Li Ming.
I hardly know any English, neither does Li Ming.
I hardly know any English, no more does Li Ming.
I hardly know any English, so it is with Li Ming.
I know no more English than Li Ming does.
I know as little English as Li Ming does.
一到家,我就把所见到的一切都记了下来。
On/Upon arriving home, I wrote down everything I had seen.
As soon as I arrived home, I wrote down everything I had seen.
The moment I arrived home, I wrote down everything I had seen.
我们都知道,用来支撑、证明论点的根据称为论据。
论据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对论据的分析和判断,关键是准确的判断论据的类别。这一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类型由论据的类型决定。
1. 论据的位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
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应该先提出论点,再用论据进行论证。因此,论据的位置似乎应该在论点的后边。但是,文无定法,只要表 达、阐释、论述畅达自如,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言之有物、有理,就可能是好文章。因此,先陈述事实,然后再生发出道理、引出论点的议论文也是经常可以看到 的。在我们的课本中,由事实引出论点的议论文占绝大多数。因此以位置为根据来分析、判断论据的方法是不可靠的。而要依据支撑关系分析、判断,才能找准论 据。无论哪种论据都或前或后地围绕、支撑着论点进行陈述、阐释,和论点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这种支撑关系可以由材料内涵中揣摩出来。
2. 事实论据的分析和判断。
事实论据的分析和判断一般没有困难,因为充当事实论据的事例必须是典型、确凿的事实,也就是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事例。这给我们的事实论据分析和判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但是,在分析和判断事实论据的时候,对概括性的事实论据却常常容易忽视。我们要加以注意。
3. 道理论据的分析和判断。
道理论据比事例论据的外在形式更具有鲜明性,只要是支撑论点的马列主义经典论述、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判断起来一般没有困难。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
(1)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道理,同时也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有些名言、谚语、公理、典章、法则等被直接用来充当论点,它往往具有自己证明自己的作用,此时,这个论点同时又具有了论据的作用。
例如《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开篇的程颐名言“学者先要会疑。”张载名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需有疑。”这两句名言就具有论点、论据兼用的作用。
(2)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虽然引用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例如《怀疑与学问》这 篇课文所引孟子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简明概括地阐述了观点,是道理论据。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中所引用的德国发明家古登贝尔和美国 实业家罗兰?布歇内尔所说的话就都不是道理论据,而是事实论据。
1. 标题关联分析法。
就是根据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和作用,直接抓住或分析出论点的方法。议论文的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有四种:
①揭示论点,例如: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②暗示议论的缘由,例如:《纪念白求恩》
③提示论点,例如: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④提示议论的范围,例如:《谈骨气》、《想和做》。
2. 位置关系分析法。先从论点的常规位置出发,到文章和段落的首、尾、中间找出中心句,初定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之间的关系及其和文章整体、题目的关系,分辨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的呈现情况有以下几种:
(1)统领文章整体或者与题目吻合的观点是中心论点,例如:《谈骨气》开篇第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其位置及其和题目的联系看,我们能肯定这句话是中心论点。
(2)在反复出现的观点性语句中,首先出现的、较全面的、肯定性判断语句是中心论点。又如《想和做》第五段中有“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一 句,第七段中又有“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一句,将这两句相比较,不难判断前句是中心论点, 后句不过是归纳并且揭示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3)有些题目就是中心论点,而提挈段落、层次的中心句就是分论点。例如《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在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业绩”之后的第9—17段,每一段的段首句都提挈了全段内容,这些段首句就是各段的分论点。
(4)因为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议论文中的有些过渡句也常常具有归纳上文分论点和提出下文分论点的作用。例如《怀疑与学问》中的过渡句:“怀疑 不仅是从消极方面变伪去妄的必要条件,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就承上启下,既总结了上文的分论点,又提出了下文的分论点。
3. 语言标志揣摩法。一定的内容总有一定的形式标志。
论点的语言是明确的判断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再者,论点总带有提挈、归纳的特点,在篇段中间或末尾出现的论点常有“可见”、“总之”一类归纳性词语。这种方法只是位置关系分析法的一种补充。
4. 分析归纳提炼法。
前面所谈的三种方法在典型议论文的阅读中都是行之有效、易于掌握的。但是阅读非典型议论文则必须从论证过程中提炼出论点来。运用这种分析方法有三个途径。
(1)抓关键语词。有些议论文虽然没有点明论点,但行文中反复地使用同一个词语强调语意,这个词语一般是论点的中心。
例如《哨子》这一篇文章就具有这种特点。文章在叙述完自己的教训之后,每一段几乎都出现一句类似的话:“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直到最后一段。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可以围绕这句话来提炼。
(2)分析论据。有的文章只有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而把论点蕴含在论证过程内部。这时要从论据的意义上去挖掘所蕴含的观点。
例如《“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这一篇课文,以《人民日报》上的《全国武术比赛偃旗息鼓》这条新闻标题中成语使用不当的现象为例,以《词源》对“偃旗 息鼓”的解释为论据指出了这一类问题存在的心理根源,提出了善意的`规劝。作者的观点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写文章用词要准确明白、朴实。”
(3)感受整体意蕴。无论哪种非典型性议论文,只要反复体味,感受整体意蕴,论述中心也是不难把握的。
2.这件事不能不让人高兴。(改为肯定句
3.小杰悄悄地告诉小力说:“这件事情是我和小民一起做的。”(改为间接转述句
4.小青在操场上找到了丢失的钢笔。(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5.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改为反问句
6.太阳升起。(扩句
7.年轻的妈妈的眼色里开始流露出希望的喜悦。(缩句
8.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改为反问句
9.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改为陈述句
10.赵王告诉蔺相如,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去。(改为直接叙述句
11.小方说:“不行,我的字写得不够好,应该让小宇去参加比赛。”(改为间接叙述句
12.我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同学个个感到自豪。(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13.他是一个好学生。(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14.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5.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我们从以下四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1. 掌握常见的论证和驳论方法;
2. 对比论证中往往包容其他论证方法;
3. 注意作者的理论分析的道理论证作用;
4. 准确分析驳论文的驳论方式和论证方法。
1. 掌握常见论证和驳论方法。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由论据性质决定,用哪种论据支撑论点就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这是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
此外,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驳论中的一些批驳方法。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者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是使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 比喻来证明论点。在驳论文中主要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归缪法的批驳方法和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驳论方式。这些论证方法在多数议论文中都是综合运 用的。
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一段文章。
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他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 些表现出有才能来,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 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就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 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这一段文章开头运用了道理论证,接着用概括的事实论据进行对比,论证了“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这个分论点。
2. 对比论证中往往包容其他论证方法。
作为语言形式的对比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材料体现出来,可以有相反事例的对比,可以有相反道理的对比,还可以有相反效果的比喻句的对比,而当这些具有对比性的 材料在议论中起支撑、论证观点的时候,就都成了包容于对比论证中的各种论证。在分析、表述的时候务必将所包容的论证方法全盘托出,切勿遗漏。当然,如果头 脑中没有牢固地输入对比论证方法的信息,就不可能辨识这种论证方法,必然会造成失误。
3. 注意作者的理论分析的道理论证作用。
道理论证有一个特殊情况要弄明白。这就是普遍认为不仅引用名言警句、公理、格言来证明论点是道理论证,而且将作者所作的理论分析或阐述也都看作道理论证。这种例子也是每篇必有的,我们阅读议论文时稍加注意就能辨别判断出来。
4. 准确分析驳论文的驳论方式和论证方法。
虽然议论文阅读训练以立论为主,但对驳论文的阅读也不能全然不顾。尤其是对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这三种驳论方式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及归谬法应能准确 理解和把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驳论中的立论。只有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才能否定敌论点的谬误,不要忽视了这种为驳而立之中的事实论证或道理论证等论证 方法。
1. 教室里传出一阵阵欢笑声。(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薄雾笼罩着大山。(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捡儿童多处行。(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友谊是一壶茶,细品慢咽有滋味;友谊是一杯水,君子之交淡如水。(请根据你对友谊的理解,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缩句:①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太阳从东方升起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恣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那个挑山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把两句话用关联词语合为一句话。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 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改为转述句:小青石得意地想:“我就要到都市里去了。我将成为发簪和纽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将“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大水的到来,把大青石冲到深深的大海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英、法联军把能拿走的东西全部运走了。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因为她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改成“因在前果在后”的.因果关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鸬鹚站在船舷上。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缩写: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扩写:沙地上种着西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将句子换种说法。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成拟人句:小河的水哗哗地流向远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成夸张句:桂花开了,很远就能闻到香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一样,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概括、严密,色彩鲜明。
1. 议论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具体体现出议论文的功能。
议论文的论点是从众多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普遍性道理,这就决定了这种语言必须词语抽象、内涵丰富,否则就难以从具体现象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观点来。例 如:“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论点,不仅跨越深广的时空,还以“坚定不移的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为原则涵盖了不同的社会和阶级的 具体含义,的确是对我们民族和人民在上下几千年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
2. 议论文简洁严密的语言显示出严密的论证逻辑。议论文中道理的步步分析和层层论证,要通过语言表述出来,而也只有用简洁严密的语言才能体现这样的论证逻辑。 议论语言常常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例如: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个标题中的“不止一个”,似乎可以换成“有很多”“有几个”等词语,但是只要你真正把握了“不止一个”的准确含义,你就会 感到无论怎么更换都会改变原来的意思。议论语言的准确性更体现在对事实论据的叙述上,凡议论文中的叙述文字都是对基本事实的简要陈述,因为所需要的只是它 支撑道理的价值。
3. 是非明确才能以理服人,色彩鲜明才能以情动人。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目的都是要树立自己的观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优秀的议论文的语言都具有是非明确、色 彩鲜明的特点,否则就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读了《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这一篇文章,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普通中国人都会义愤填膺,因为传达文章观点的 语言句句含理、字字含情。请听听吧:“遇难者30万!……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 向世人敲起的警钟。”这是作者的呐喊,是控诉,是用激情凝成的文字。
音乐欣赏可以刺激诱发学生想象。
而学生丰富的想象又能激发写作灵感。
如果将两者完美结合,既能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我们经常依据一段优美的音乐对学生进行想像习作训练。
如:听鸟鸣,想像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像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汹涌澎湃的大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