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传统文化2022教资作文(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碰撞作文)

科技与传统文化2022教资作文(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碰撞作文)

首页笔记更新时间:2024-09-14 23:11:09
科技与传统文化2022教资作文(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碰撞作文)

科技与传统文化2022教资作文【一】

荷兰一工作室利用太阳能创建了一条在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灵感来自梵高的“繁星闪烁的夜晚”。这条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自己发光发亮,宛如真正的星夜。这一杰作引起了人们的惊艳与赞美。

然而,从这份赞美中却能嗅到一股不寻常的气息:为什么惊艳我们的是这人造的星夜?这与其他科技产品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

答案是:艺术。这条自行车道中同时融入了科技与艺术。

对人类而言,科技代表了生产的效率,是理性的载体,用于满足物质生活;艺术是灵感的迸发,情感的宣泄,用于丰富精神世界。然而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随着科学技术爆炸式的增长,物质生活空前富足的人们好似被冲昏了头脑,科技的膨胀与艺术的萎缩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集体趋势。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融入些许艺术灵感的自行车道能给人以惊艳感,而真正的艺术大作却鲜有人理解。

很显然,根据字典中对“文明”二字的解释: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集合,我们不难得出,科技与艺术相辅相成,灵感催生效率,效率哺育灵感才是文明发展的坦途。

然而,在持续至今的科技大发展中,悄然诞生一种价值模式——科技功利主义。他让被物欲支配的人们无比重视与功利目的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也就使得蕴含艺术灵感的部分遭到埋没,更导致了科技与艺术的对立——毕竟艺术很难与功利建立联系。

这种对立将最终使得我们丧失对于主观情感体验的尊重,从而让自己不断随着艺术的萎缩逐渐沦为对“工具理性”无比崇拜的环境中被物欲支配的个体之一。而这种境况,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恐怕是前所未有的。无论物质匮乏与否,人文感性的精神才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石。

所以,摆脱科学的功利主义的枷锁,让沉浸于物欲中的大脑清醒,势在必行。

中国自古以来能工巧匠层出不穷,无数精美器物流传于世,我们大可以从中汲取灵感。譬如商朝年间铸造的.后母戊方鼎,结合其重量、青铜的硬度,铭文的复杂程度来看,以当时的铸造技术完成这样一尊大鼎无疑体现了先民高超的技术水平。同时,鼎也体现了商王作为方国共主欲要问鼎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中国道器合一的传统得以展现,给予我们启发:

以人类文明延续数千年的精气神执掌空前发展的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动文明的发展。让艺术引领科技,由科技的伟力滋养人格精神的成长。

如此调和科技与艺术,人类未来可期!

科技与传统文化2022教资作文【二】

科技无处不在,我们身边,他的影子就藏在不经意的角落,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刚好赶上妈妈浇花,我立刻大声的说:“妈妈,请帮我把我的小兰花喂饱点。”

说完,我兴冲冲的走到阳台,看着我的兰花。

“早浇好了,看把你激动的,”妈妈笑了笑。

我发现在花盆底下的托盘中全是水,我小心翼翼的捧起花盆,看了看底部,“咦?花盆怎么破了?”我好奇的问:“妈妈谁把花盆弄破了?”

“傻姑娘,本来就这样,谁也没动。”

“为什么要留一个小孔呢?”

“这个要你自己去找答案。”

我大步的跑到电脑前开始开始查找资料,很快,我知道了真相:花盆里养花要常浇花,不浇水,花就会渴死,但有时水会浇多,假如花盆下面有孔,水积在盆里生不出来,花的根部长时间泡在水里,就会腐烂,所以为了能及时使水从花盆中渗出去,人们在底下留了一个孔是泥土,保持合适的温度,花就可以健康的生长,另外,花的根不但要吸收水分,而且要呼吸空气。花盆底下有孔,盆里既不下水,土壤里有空隙,能让空气进来,根就可以顺畅的呼吸了,如果没有这个小孔,花盆中的积水,把土壤中的空气都挤出去,跟呼吸不到空气就会窒息而亡。

我恍然大悟,原来一个小孔对花卉花盆来说这么重要。

科学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从载人航天到蛟龙出前海,从课堂内外到衣食住行,从出生婴儿到年迈老人,无不充满科技的魅力,她激励着我好好学习,抱着热情去探索明天。

科技与传统文化2022教资作文【三】

朱熹为宋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福建各地市现有多处朱子文化遗存,朱熹本人、弟子及受其思想影响的人修建的书院,在福建境内就达400余处。

地处南平武夷山市的五夫镇,因朱熹在此从学、著述、授徒近50年而名扬海内外,被称作朱子理学的摇篮。随着朱子理学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理学研究活动日趋频繁,千年古镇也开始重获新生。

古街是五夫镇历史遗迹最为集中的地方,有朱熹讲学立说的兴贤书院,有济灾救荒的朱子社仓,有感受朱子跫音的朱子巷。而今,古街上仍然居住着近千位村民,他们恪守朱熹“韬晦深藏”的古训,成为古镇“千年记忆”的守护者。

此次政协会议上,南平市政协主席张建光表示,总投资83亿元的“中国朱子文化研学旅游基地项目”已提上日程,五夫朱子文化园、考亭书院、延平书院等重点子项目正顺利开展。

科技与传统文化2022教资作文【四】

一个星期五的科学课,科学老师带我们去航模馆参观。那里有摆满了飞机、飞船、火箭等模型。

航模馆的老师先给我们做了个实验,一架小鸟飞机在教室的半空中,像只鸟儿似的在飞翔。

老师演示完后,发给我们一个材料包,里面有电线、机身、机翼等零件。我和小明、小红在一组,小红拿零件,小明上螺丝,没过多久,我们就完成了一架飞机。我按了一下按钮,飞机纹丝不动,我皱了皱眉头,挠了挠脑袋,眼睛一亮,拍了一下脑袋,着急地说:“电线没有装上,它怎么飞得起来呢?”我们连忙把电线装进了机身。

老师带着我们把做好的模型拿到了航模馆外的空地上,我们按了红色的开关,飞机“嗖”地一声飞上了天空,就像一只展翅翱翔的老鹰,在空中转圈,越飞越高,我们看着自己做的飞机模型飞到了天空,高兴极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