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一部视频《孩子,请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啊!》。看了这部视频,我受到了很大启发。
里面讲的是:有几名小学生不听老师、父母的话,私自下水游泳,一个孩子跌进了水里,岸上的孩子没能力救人,也盲目下水救人,结果不但没救上别人,反而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看了这部视频,我的'感受是:中小学生应该听从老师和家长的话,不能私自下水游泳,更不能到水势复杂、有漩涡、长满水草的水中去游泳。要去游泳,就必须得在安全的水域中去游,还要在父母的带领下,带上救生圈才可以下水。特别要学会游泳,如果没学会,你就去较深水域中游泳,也就等于去送死。如果你看到有人落水了,自己不是很会游泳,自己又从没水中救人的经验,就不要逞能,应呼叫周围的大人,或用带有绳索的救生圈、很长的竹竿去救人。
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你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被水浸死了,临死前想后悔都来不及了,失去生命,就失去了一切。
通过观看这个视频,我懂得了: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要私自下水游泳,不要让白发人送黑发人!
那天,我和几个同学在家实在待不住,于是就和几个同学结伴去池塘里游泳。刚下水,一阵冰凉之意涌了上来,我心里开心到:哼哼,下一次再来。正当我开心时,脚一滑,一瞬间,我被水给吞没了,因为那时我还不会游泳,所以我手忙脚乱,企图想把身体往上浮,可身体就是不上去,而是一直往下沉。正当我绝望时,一只手抓住了我的手臂,我顿时看见了希望的火花,那火花渐渐成了雄雄大火,快了,快了,终于,我“重见天日”了。从水中探出头的我得这救命恩人道谢道:“谢谢你救了我,”“不会游泳就别游,”他讽刺了我一下又跳回来水里,看着他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我也好想去,可是我却不会游泳,我只好沮丧的回了家
星期一时,我们听老师说那个池塘里淹死了好几个人,从那以后我们再也不敢去池塘里游泳了。
“你们的天气预报怎么搞的,太没谱了!”前些天,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主任、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意外地接到了一位恼怒的陌生人从机场打来的质问电话。当天,北京机场出现大雾,但天气预报没有对这次大雾作出预报,结果航班延迟,耽误了这位乘客的行程。
当矫梅燕把这件事告诉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时,有着二十多年预报经验的杨贵名“安慰”她说:在中央气象台会商室里,预报员经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打电话的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口音各异、身份不同,但他们的主题一致:天气预报“不准”。
那么,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候不准呢?
中央气象台及北京市气象台的专家告诉记者,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首先,人类对大气运动机理的认识还有限。阴晴冷暖、雨雪风霜,各种天气的产生和变化,都是由大气不断运动造成的。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科学家们还不能真实地描述大气运动的细微结构。
其次,气象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气象探测已发展成为覆盖地基、空基、天基的立体观测系统,地面观测站、高空观测站、自动气象站、雷达观测站、气象卫星组成了时刻监视大气运动和变化的观测网。但这个网络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会有疏漏,就像大网捞小鱼,容易漏掉。而且观测资料可能会有误差,例如,风向、风速观测结果是采用两分钟观测的平均值,可能就会有一定的误差。
第三,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天气的变化,是地球周围大气运动变化的结果,而大气运动变化,物理上要符合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一些定律,这些定律可以用数学的语言,写成数学方程。人们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方程求解的问题。这样的方法叫数值天气预报,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的核心。然而,目前任何一套模型都不能真实地模拟大气演变,只是近似,必然存在误差。
第四,预报员之间的经验及水平会有差异。数值模式计算出来的预报结果,不能直接作为预报结论,预报员还要进行解释应用,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订正。例如北京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山,天气预报必须考虑地形影响。预报员的个人经验也在复杂的天气预报和综合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天气预报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上,在发达国家,天气预报不准的现象也经常出现。20xx年,美国暴雨预报准确率也只有22%,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是103千米。一个预报员说,他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一本小册子,内容是提醒气象工作人员面对公众嘲讽,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