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买菜,奶奶总会挤到秤杆前看老半天,生怕摊主缺斤少两。对此行为,我一直很不屑,干吗把人看得那么坏,不是谁都会做这种缺德事的,信任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嘛!——以前的我一直是这么觉得的。
我和妈妈平时都不喜欢买衣服,但一看到什么“大减价”、“几折起”就会忍不住停下来逛逛买几件。拎着“战利品”喜滋滋地回家,总觉得捡了个大便宜。减价时一定比平时更划算,这应该是大多数人都有过的想法吧?
一次放假回家,以前的一位朋友让我去她店里玩玩。因为没上高中,她家里人就给她找了份看店的工作。
一进店门,就看见她正给一排排衣服贴标签。看她那么忙我也不好意思干坐着,也起身帮她一块儿贴。依葫芦画瓢,看着她把原来的.标价撕下来,又重新贴上一个新的价码。贴了一会儿,我发现新的价格怎么都比原来贵了二三十元啊!看到我疑惑的神情,她笑了笑,说:“贴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她又故作神秘地笑了笑。
一个小时过去了,所有的衣服都贴上了新的价码。这工作刚结束,她又抱出一大摞花花绿绿的彩纸,贴在店门上和墙壁上,那彩纸上都写着“换季清仓”、“大减价”等字样。
这下我懂了。
“怎么能这样做呢?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朋友无奈地耸耸肩,说:“我也没办法呀!老板交代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我们才会赚钱呀!”原来顾客不是上帝,光顾折扣店的消费者原来是被商家榨取暴利的“冤大头”!
倍感失望地离开时,朋友说了一句话:“那群老板减的哪儿是价呀?减的分明是良心!”我很赞同,却也很无奈,有一种被人耍的感觉。
当“三鹿奶粉”、“红心鸭蛋”、“地沟油”等事件发生时,商家们“鼓腰包,减良心”的做法早已受到了全社会的谴责。但这种风头却一点也没减。商家怙恶不悛,顾客无可奈何,已然成了商品交易的常态。
减少了对顾客负责的态度,人们也就减少了对商家的信任,社会多了隔阂,少了应有的和谐美好,一个个恶性循环让人心冷漠了。
减掉良心,天地何容!只有人人都以诚待人、以心交心才能让社会在和谐与信任中日益美好。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如一篇评论加入WTO后中国文化将怎么样的文章,其引语:“WTO之后,全球的文化随着雄厚的资本入境,迎接或抵抗着民族主义的情绪,中国文化人需要学习的,是如何享受资本之中的快乐。”这段话虽简明,但失之简朴,如果稍加修饰,顿觉满目光华:“WTO之后,全球的文化携资本的凌厉之风而来,迎接或抵抗着不再具有史诗般英雄色彩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文化人需要学习的,是在资本之中快乐地舞蹈。”同是说理,修饰之后,用语虽繁,但神秀意满,令人赏心悦目,毫无枯燥之感。
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写出让人如仰巍巍高山,如逐滔滔江河的说理雄文、美文。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锋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你们好!
我是在一次普通的`考场上看到眼前的一片景象才写下这封信,看到了你们交了钱来学习,却不用心学习,而到了就作弊来应付家长的你们.虽然你们的家长会看到你们有好的成绩而高兴,可是你们知道吗,假如他们知道这不是自己孩子的成绩时,他们会怎样呢?
他们辛辛苦苦地给我们挣钱,让我们读书,就是想让我们能够学点知识,将来能够在社会上做一个有用的人才,给他们的脸上增添光彩.虽然你们也知道自己父母的用心,想让他们高兴,但是也不必利用这种手段来体现自己的成绩.即使你们能够成功地作弊.,但下一次该怎么办呢,继续作弊?但是到了中考,高考还是作弊吗?即使能成功作弊,但是将来到了社会上工作的时候,你们的文化水平达不到目标,也会被淘汰,这个时候,不是你的父母伤心,而是你自己后悔.
作弊的原因就是自己掌握不了这个知识,才选择了作弊,那你为什么不懂呢?为什么别人又懂呢?一个主要原因:不用心.如果你不懂这个知识,就应该认真地去学,实在掌握不了,但也不必作弊,作弊只是应付,而不是自己掌握了这个知识.
借此,我希望在考场上作弊的同学们,以后不要再作弊了,作弊就像毒瘾一样,吃了第一次又想吃第二次,还想吃下一次,最后,还是伤害了自己.
祝愿大家
身体健康
学习进步
一位不想大家作弊的朋友
20xx年12月03日
学生走进考场,面对着作文题目,要胸有成竹,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有条不紊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还能做到论证深刻,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
古人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考场作文,掌握规矩很重要。所谓规矩,就是写作中自觉遵守的写作本身特有的规律,熟练地、巧妙地、独具匠心地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来表达客观世界和内心情感。高尔基说过:“必须知道创作技巧,懂得一件工作的技巧,也就懂得这一工作本身。”
(一)找准切入点,集中论证
考场作文时间很短,通常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完成一篇有深度的高质量的议论文,就要求我们的思维要高度敏捷。审题时,对题目的理解和判断要准确,又能围绕高考作文的材料与要求,找准切入点,巧妙为文。以20xx年广州市“一模”语文高考作文题“多走一步”为例。以下是广州市第二中学某考生的文章《多走一步》(片段):
行走在黑暗无边的隧道里,多走一步,或许便能看见光亮;奔跑在长跑竞技的赛道上,多走一步,或许便已跨越终点。在有的人看来,“多走一步”似乎渺小,微不足道,但我认为。“多走一步”并不简单,而且它很重要。(第一段)
多走一步,是在对事物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的一种尝试,一种勇气。……
多走一步,是在明确信念中的一种坚持,一份坚定。……
多走一步。是改变现状的一种突破,一份超越,一种追求。……
是啊,多走一步吧!“这一步”包含的深意是我们应该追求、坚持的。现在的我是一名高三百日冲刺的学子,我愿意在学习生活之路上多走一步,相信这一步中,有太多太多的精彩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结尾段)
(二)分析观点,深入追问
在论述中引用了某一材料,不能停留在其表面现象认识上,要加以进一步追问原因、结果等。学会不断追问、思考。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形成递进关系。层层递进深入,最常见的套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它往往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探向事物的本质。这既是情感的递进,更是思维与现实事理的递进。只有随着观点的逐层深化,并一步步推向最后的总论点,整篇文章才会显得深刻。
以命题作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例。这是一篇具有比喻寓意的命题作文,显然我们先要挖掘出它的比喻义,再进行行文。才能把文章写得深刻。第一步追问是什么,即“赠人玫瑰”是什么意思?“手有余香”又指什么?仔细分析,我们就可以揣摩出“玫瑰”寓指美好的事物。而且这个事物不大,也不太难;“余香”寓指自我所得,同时得到的收获。第二步追问为什么,即为什么要赠人玫瑰?因为在给予物质或精神帮助的同时,自己的精神也得到提升。第三步追问怎么办,即作为个体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在文章中,引导大家要奉献爱心,尽自己一分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人。当然,还要阐述清楚一点,施恩不必图回报,不必居高临下地对待被帮助者。因为“手有余香”,自己也有收获。如果从接受“玫瑰”一方面来说,就要写懂得感恩。这样一步步追问,一环扣一环,文章的立意也就越挖越深,论证也就更深刻、独到了。
(三)扩展联想。多角度论证
在运用事例来分析观点的过程中,如果掌握了联想迁移能力,会让你对文章的论证更加得心应手,无论是相似联想、对比联想、还是类比联想等多种联想方法,都可以为你打开思路,寻找到论据,进行多角度论证,从而达到论证深刻的效果。
围绕20xx年广州市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中的话题作文“刚与柔”,广州市执信中学的一位考生准确理解题意,写出了优秀文章《做个毛笔人》,文中有言:“时人以为毛笔之刚强缘自笔杆,而毛笔之柔弱则缘自笔头,此类割裂刚柔的说法并不可取。事实上,仅笔头便已刚柔并济,做人亦然。”在下文论证观点中,作者由此展开合理联想,想到了直言进谏过刚过激,常落得身首异处的杨修;又想到了墙头草岸边柳,以及摇摆不定,施压必曲的小人,这两类人作者都通过有力论证加以否定。做人就应该像毛笔那样,既要有直立不屈的人格,同时又要有海纳百川之心、伸缩自如之态。于是,想起了易中天先生的“人生三得”所说:“人要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既要学会小草那懂得适时“弯得下腰”的柔韧,也要学会大树那永不折服,“抬得起头”的刚直。文章一环扣一环,从正面、反面、引用等多角度进行论证,做个刚柔相济的“毛笔人”这一中心论点自然就鲜明、突出而又深刻了。
(四)紧扣现实,书写人生哲理
乌申斯基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会玩耍的`猴子,不是培养会学舌的鹦鹉,更不是培养见风使舵的两面派,而是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人。”考生通过思考分析,从试卷的材料中概括、提炼出观点。再与人生、处事、文化、历史等大方面挂钩来展开思考,进而加以论证,使论点上升到人生的高度。这样,论证就有深度,观点就显得有很有见的。这本身就是该考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如果又能点中社会上敏感话题,并加以分析清楚,那么,你的文章就更显得深刻而独到了。
围绕20xx年广州市高三语文调研测试卷的材料作文题,广大附中某学生的一篇考场作文《有一种成功叫“参与”>,其中有一段:“我国110米栏名将史冬鹏并不在意自己始终是那个在刘翔身后拼命追赶的人,他曾平静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刘翔。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再关注男子110米栏’,甘做绿叶的大史,其实也在不断地超越着自己。然而,在竞技赛场上,冠军只有—个,但成功者却远远不止—个。成功,并非是指打败所有人,而是打败你自己。人们常说‘重在参与’,只要努力过,尝试过。就不算失败。参与是我们走向理想的途径,一步一个脚印,一次一点积累,成功将会逐渐渗透在每一次参与的过程之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