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1)由特殊到一般
(2)由现象到本质
(3)由表及里
(4)有概括到具体
(5)有原因到结果
(6)由主要到次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为了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而撰写的一份提纲,这份提纲后来由恩格斯整理出版后,才公开发表。恩格斯给予了这份提纲高度的评价,认为它是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这份提纲的发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实践观。整篇提纲不足1500字,一共分为11条。
在《提纲》的第一条中,马克思直言不讳的指出了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就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缺乏实践的和主体性的观点。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不彻底的。
在《提纲》的第二条中,马克思阐述了实践是检验思维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思维是否是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这一检验的标准不能在人的主观范围内寻找,用人的主观的东西去检验人的思维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的。马克思指出只有在人的主观范围之外的实践能够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这是由实践的特性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诸客观的活动,它能够把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起来加以比较,如果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符合,那么人的思维就具有真理性,反之,则否。
在《提纲》的第三条中,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只看到环境对人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对环境起影响作用,也就是说,人不是被动和消极的被环境所影响。旧唯物主义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然而这种所谓“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又是由什么来改变的呢?他们没有指出来,看来在这方面,他们只能寻求上帝的帮助了,这样旧唯物主义者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在《提纲》的第四条中,马克思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积极方面,因为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从神学世界观中剥离出来,把它归结为产生它的世俗基础。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刚走到这一步,就止步了,对宗教的批判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批判,而没有付诸实践来改变宗教世界。
在《提纲》的第五条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认识论的错误根源——人的感性知识单纯的直观,马克思指出人的感性应该来源以人的实践。
在《提纲》的第六条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
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普遍性”。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人的本质必然是历史的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的本质不同的,是变化的。因为,社会关系是历史的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必然不是固定的,那些所谓的人性自私论是必然错误的。同时,要指出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所指的人的本质是就人类区别与动物来说的,而不是单指具体每个的本质。弄清楚这个问题,就不会陷入所谓“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是否可以说只要弄清楚一切社会关系,就能弄清楚人的本质呢?”的疑惑了。
在《提纲》的第七条中,马克思接着第六条继续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只有从社会性的角度上,才能真正把握人所以为人的本质。
在《提纲》的第八条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是从事实践的人,只有实践才能揭开挡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切神秘面纱。
在《提纲》的第九条中,马克思指出,旧的唯物主义只能做到把感性理解为“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然而它不能理解市民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它不能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
在《提纲》的第十条中,马克思鲜明的指出了自己新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和立场,旧唯物主义是“市民”社会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是为实现人类解放的唯物主义。
在《提纲》的第十一条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明的点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说明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纵然,马克思在向人说明了自己哲学的特征在于改变世界,但是他并没有说,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相比谁更重要。在马克思看来,这两者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改造世界必须以解释世界为前提,从排除科学实验之外的人类实践活动来讲,如果缺乏解释世界的前提,那么这种实践活动也就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必然是盲目的,就算取得了成功,那也是机会主义性质的。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解释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而改造世界反过来又能够促进解释世界。
总的来说,在《提纲》中,马克思主要突出自己的唯物主义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因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被后人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不仅
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性。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陷入了困境,有的人把根本原因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根本特性。这些人的基本观点是,学而不能用即等于无用。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去变革世界,改造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问题。然而,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并不能很好提供这种能够让我们去变革的条件,就目前来讲,我们很多人都是在适应这种社会现实,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在他们眼里,能够适应社会现实已经是一种不易的成功了,至于变革社会现实不亚于痴人说梦。因此,他们认为对很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社会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缺乏运用的现实基础,是没有用的,既然没有用,也就没有学习的必要。然后大家就都不愿意学,那自然而然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就陷入了困境。
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不能把它归结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的根本原因。因为,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它片面性在于他们把“改造世界”片面化的理解了,认为改造世界就只是过去的变革不合理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现象的活动,而没有看到,技术的革新也是在改造世界。从这一点上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已经什么有用了。至于,如何解决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种困境,如何有效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还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一位睿智的老者,是一位知心的好友,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读书,便是在聆听智者的教诲,塑造自己的人格;读书,便是在感知世间的苦乐,陶冶自己的情操;读书,便是从无知的荒野来到智慧的彼岸。是书,架起了从挫败到成功的桥梁,也是书,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书中的情节如美食般吸引着我,每次驰骋在浩瀚的书海时,我便像一块海绵拼命地着知识的甘霖。“扫荡”之后,我了解到了生活中一些不容小觑的事,领略到了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本色,品味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生活滋味。品一杯香茶,翻一卷名著,尽情享受书中的美妙!
书中的情感如交响乐般丰富多彩,令我欲罢不能。不知你是否在“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中体会到了李煜对人生深沉的无奈;是否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体会到了苏轼对人间的美好祝愿;是否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体会到了文天祥的雄心壮志。不知你是否为含泪九泉的林黛玉而愤愤不平;是否为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而深感遗憾;是否为嫉恶如仇的武松而满身热血。品一杯茶,翻一卷名著,尽情享受书中的乐趣!
书中蕴含的道理如大海般博大精深,使我受益匪浅。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我学会了坚持不懈;从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我学会了要追求理想;从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中我学会了不轻言放弃。品一杯茶,翻一卷名著,尽情享受书中的奥妙!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在该提纲中,马克思还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特别是其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并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界说,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此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故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不仅如此,对社会生活本身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在该提纲的最后一节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的根本的不同,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贯穿其中的主线。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只有1400多字,阅读该提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我是一个十足的书迷,一天不看书就不自在,好象觉得这一天不对劲,少了些什么事没做。从小到大我非常爱读书,读书伴我成长,记得在幼儿园时,我还不识字,妈妈就给我买一些小画书,《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等美丽的画面,动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使我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就自己开始读书了,虽然开始我读的很慢,但是我在里面学到了许多知识。八岁时我对“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在那部书里我认识了许多英雄,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伸庙一回,看了让我生气不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生动的风格,小学生作文《书香伴我成长作文》。再如:《三国演义》里的“桃园三结义”“孔明借东风”等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现在我渐渐的长大了,不仅能读中国古典小说,现代小说,而且我又迷上了国外的文学名著,耶可多-马洛写的〈〈苦儿流浪记〉〉,里面写了一个叫卢米的小男孩流浪的`故事;还有马克吐温写的〈〈王子流浪记〉〉、小仲马的〈〈茶花女〉〉等书,我都看过。每天放学回来,我抓紧时间写完作业,为了腾出时间看书,如果哪一天没有读书,就好像没有吃饭一样,心里空荡荡的。书像一个大面包,不断地给我营养,读书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把我和主人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周六、周日更是我读书的大好时光,许多书都放在我的枕头旁边,早晨一起床先读上一段,真是其乐无穷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给我们带来欢乐;读书能使我们变的聪明;读书能使我们的心灵纯净。读书伴我成长,正如冰心奶奶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书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书像一艘轮船,带领我遨游知识的海洋,书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引领我通往神秘的殿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票。”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每当我一捧起书,就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着。这也是高尔基的心声,“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朱熹告诫后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也是在教我们怎样读书,认认真真读一本书,总比囫囵吞枣读十本书强,如果只是想读完书,而不想学到知识,那么就是竹蓝打水一场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使我们能真正品味到书香。可是,如果读了一些污染孩子们心灵的书,那么后果会怎样呢?答案就是会使他们铤而走险,走向犯罪、盗窃得道路。所以,这一类书,最好不要阅读。
人生需体验,书香需品味。品味书中的香气,与作者进行更深一层的思想交流。品味书香,可以感受到春天那云风乎舞的惬意,可以感受到夏天那滂沱大雨的一些清凉,可以感受到秋天那落叶纷飞的凄凉,可以感受到冬天那雪花飘零的壮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以书为侣,以书为伴,以书为签,让那淡淡的书香,陪伴你我同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