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课本,你们都给我出来!”它一边摸着自己的大肚子,一边喊。
“要我们出去,凭什么?要是我们出去,我们的主人怎么办呀?”语文、数学、英语书异口同声地说。
“那既然它们不出去,文具袋,你出去吧。”书包无奈地说。
文具袋听了,转过头来理直气壮地说:“我可是主人的学习必需品,钢笔、铅笔、橡皮擦什么的,都在我的肚子里,要是没了我,主人用什么来写字,用什么擦东西呀?”文具袋哼了一声,又钻进书包的大肚里了。
“那怎么办啊?”它突然看到了本子们,“本子,你们出去吧,课本和文具袋都不愿意出去......”
“那可不行,想让我出去,没门儿。”本子毅然地说。
“咦,对啦,要是语、数、英不出去,那其他课本总能出去吧。哈哈,我这就找它们去!”书包兴高采烈地说。
“不行,课程表上的`课程会变动,要是我们出去了,主人找不到我们,那我们不是要害主人罚站?”书包才过来就惨遭拒绝。
“那么,字典公公,既然你在我肚子里没什么用,那就请你出去吧。”“你这个小鬼头,怎么跟长辈说话的啊!我的用处可大着呢!主人有字不会写,就会来找我,你居然还想把我赶出去,你......”字典公公差点气晕过去。
“我到底什么时候能减肥啊?”
记得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后,我和好朋友何玉华开开心心地结伴回家。走到临近镇中心的一个公共厕所旁,我和何玉华都发现在前方不远处的地上静静 地躺着一部银白色的手机。何玉华弯腰捡起手机,拿在手上,我们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我突然想起上次爸爸把手机弄丢之后,妈妈还责备了他好几天才罢休, 爸爸也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看着手机上一闪一闪的指示灯,我仿佛看到那就是失主焦急的眼神。于是,我斩钉截铁地对何玉华说:“我们把手机交给老师,让老师 帮我们找失主吧!” 何玉华立即同意我的建议,于是我们马上返回学校,把手机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在老师赞许的目光下,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后来,手机的主人很快就找到了,为了感谢我们,赠送了我们每人一枝钢笔。也许,有人会认为我们很傻,当时我们可以把手机占为己有,但是我想我们这样做能让自己感到心安。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第七条讲到“做人要诚实,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我想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国《 民法通则》规定:别人在路上或其他地方丢的东西,别人不慎掉到水里漂浮过来的`东西,以及农民养的牛、羊等跑丢了等,都不能说谁捡到就是谁的,无论谁捡到别 人丢失的东西都不应自己占有,应交给失主。可见,捡到东西不归还是违法的。
那天下午风和日丽,我独自高高兴兴地走在上学路上。突然,我发现我没有戴红领巾上学,连忙看了看手表,快两点二十分了,如果现在回去,一定来不及的.,我心里慌了起来。
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大礼包——一条红领巾正呈现在我眼前。真是喜从天降!我兴奋地盯住它,然后赶紧小跑过去,偷偷地向四周扫了一眼,看见没有人留意,我立刻捡起红领巾,一把把它塞进了衣袋内,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然后,我一直往学校走去。当我走到学校门口时,突然有位小学生向走来,我想:他一定是值日生,现在他看见我没戴红领巾,肯定是想趁机捉住我。想到这里,我立即把红领巾戴上,不一会儿,他果然走了过来,他说:“姐姐,我刚才丢了一条红领巾,请问你有没有看见呢?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条红领巾是他丢的。我低下头想:我的确拾到一条红领巾,可是,该不该还给他呢?我正犹豫不决,突然看见他用渴望的眼神注视着我。可到最后,我还是狠下心来,说:“对不起,我……我没有看见。”顿时,他眼里闪耀着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他轻声地对我说:“谢谢。”然后渐渐消失在人流里,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顿时感到脖子被那条红领巾勒住了,勒得快喘不过气来了,我这时才想到唯一能解开这条红领巾的办法——诚实。
现在,每当我看到胸前的红领巾时,脑海里就会清楚地浮现出那件事,它好像在鞭策我:做人一定人诚实。
所谓过渡,就是事物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为了使作文中各段落之间自然衔接,连绵一体,我们往往使用过渡技巧,写上过渡语。过渡语,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那么,怎样写过渡语呢?其实,我们可以用设问、反问的形式,或者用平铺直叙的语言,用上关联词语,串起上下文内容。这样,就能自然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阶段。
照应,就是指在文章的全篇行文过程中,必要的、或明或暗的照顾、呼应和反映再现。照应,为的就是使文章首尾一体、融汇贯通。
同学们,我们在写作文时不能写了前面不管后面,也不能写了后面忘了前面,而应该前后配合、首尾照应。
前后配合,首尾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开头与结尾相照应。
2、内容上的`前后配合。作者前面写的事情,后面要有个圆满的交代;后面出现的事情,前面都要有根据,不能写得没有来由,使人感到突然;更不能漏洞百出,使人疑惑不解。
3、行文和标题的相照应。一般说来,标题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中心思想,因而在行文中注意与标题相照应,能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因此,处理好过渡和照应能使文章显得环环相衔、浑然一体。同学们,不妨你们也试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