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在水泥路上,望着平整的路面,记忆中小路原本的摸样不禁在我脑中浮现:窄小、凹凸不平,到处是水洼的泥路。每次下雨,即使踮着脚走,一不小心猜错了地方,鞋子上总会裹满泥巴,裤腿上也甩满了泥水!
而现在,新修了水泥路,宽敞明亮,路两边植上了绿树,安上了路灯,即使在雨天奔跑,裤管上也不会爬满泥巴;即使在黑夜行走,我也不再害怕。
继续行驶在灯光铺洒的水泥路上。一阵欢快的歌声窜入我的耳中,随即便有五颜六色的灯光跃入我的眼帘。原来前面刚刚修建了一个新体育广场。广场中央是一个大喷泉,喷泉一周围绕着圆形舞池。男女老少们个个都随着歌声在舞池中熟练的跳着舞。
这时,孩子们欢快的嬉笑声勾回了我的注意。只见,在六色的草坪上,一大堆孩子围在乒乓球桌前,争先恐后地抢取机会打球。两侧的镂空长廊上坐满了凑热闹的大人,他们堆在一起,满面笑容的畅谈着。
放目远眺,无论你站在广场的什么位置,都能看见孩子们追逐打闹的身影,都能听见孩子们欢快的叫声。他们有的在健身器材上玩得正欢,有的穿着溜冰鞋在人群里穿梭,有的在游乐设施上欢闹……
五颜六色的'灯光驱散了农村的黑暗,孩子们的欢笑声荡漾在农村的上空,大人们欢笑的脸庞更彰显着人们面对变化的欣喜……
未来,我们一定会在这片土地上续写新的华章,彰显新时代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喜看身边新变化!
——舞蹈融汇武打,形成独特的艺术表演样式。越调戏曲剧目有文戏武戏之分,越调武打一般是根据不同的戏路子设计安排不同的套数。同时,越调许多文戏的情节有战斗场面,如《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吊孝》《七擒孟获》《红娘子》《杨门女将》等剧目都有武打场面,在这些侧重文戏剧目中,开打就不能像武戏里打得那样火炽热闹,必须保持文戏的风格。武戏也不能开场上来就打,也有情节的铺垫。就连现代戏《杜鹃山》,也从形体上表现出赤卫队出征、遇敌,避敌翻山、夜袭等情节促成双方的交战场面。单纯武打的戏是不存在的。在越调近三百年的历史中,越调的戏曲武打与舞蹈形式相结合,不断融化、催生了了今天越调舞台上各种武打程式的艺术手段。马上战、步下打、手持器械和徒手交锋异彩纷呈,或集体混战、单打独斗、攻城破阵、舟船水战等花样翻新。这些武打融入美轮美奂的舞蹈元素编排设计,不断创造的推出许多优美、脍炙人口的戏曲武打程式,赢得了观众的交口称赞
——舞蹈表达剧情,舞蹈语汇补充剧情。越调戏曲舞蹈是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
越调戏曲舞蹈同舞剧中舞蹈的表演一样,为演绎剧情、愉悦观众创造了以歌舞演故事的崭新的舞蹈语汇。在实际的演出中,既有独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乃至群舞。建国60多年来,作为越调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许许多多的.艺术工作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剧目、剧情和人物需要,根据时代和观众的需求,从生活出发,运用虚拟、夸张的艺术方法进行提炼加工,创造出了不少令人赞美的新的程式化舞蹈。上世纪70年代的现代越调《杜鹃山》中赤卫队奔袭敌营时的的群舞“行军舞”,和上世纪60年代现代越调《红大娘》中的带有夸张效果的“追车舞”等等,都是越调新的程式化戏曲舞蹈的杰作,成为越调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舞蹈抒发情感,塑造舞台鲜活人物形象。众所周知,戏曲舞蹈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够通过动作来表现和抒发剧本、音乐所无法表达的情感,可以用强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欢乐和悲伤,用戏曲舞蹈节奏的变换来展现剧中人内心情绪的起伏。“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越调上演的近200多部剧目中,戏曲舞蹈和越调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融通,相偎依靠、相得益彰。2002年,越调剧团新创大型新编历史剧《尽瘁祁山》,该剧在演绎诸葛亮六出祁山、终因鞍马劳顿、积劳成疾,不久将辞人世的时候,为完成一统大业,用尽心血祭灯,以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剧中的“祭灯”一场戏,是该剧的重场戏、高潮戏。诸葛亮要在祭灯时,端坐祭坛完成上百句唱腔,场景固定、人物表演深受局限,怎么刻画此时人物复杂、激烈、时空交错、浮想联翩的心情呢?本剧特邀的著名导演高牧坤从全局的风格、需要出发,从谋划全局之初,就认为只有加入舞蹈,才能完成全剧所刻画的一代名相的呕心沥血、忠心赤胆。为此,他把编舞的任务交给我和一个同事。这个任务既是对我们的信任,又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我们接受任务之后,把压力化作创作的动力,反复阅读剧本和小说《三国演义》,了解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走进人物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和爱妻思儿的人之常情,设想了很多方案,敲定在“祭灯”一折中,以灯演心,以灯演情,以灯抒怀,以灯造景,以灯寓志。在这近十分钟的大段唱腔中,十六个飘飘欲仙的女童,手持荷花之灯,时而幻化为清清河川,时而描绘出金戈铁马,时而引来家乡田园,时而若情感的纽带连起千里之遥的两地深情;诸葛亮起伏跌宕的心情有了十六只荷花灯的描绘体现得淋漓尽致,舞蹈曼妙的肢体语言与唱腔艺术的有机结合,强化了人物内心的揭示,伴随着不同的造型、变化的队形,静而尤动,动而不闹,充分地用舞蹈形式展现艺术美感,章显出舞蹈在戏曲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引来观众一阵阵掌声,成为该剧中仅次于越调唱腔的第二大要素,成为最灵动的舞台表现方式。也就在这次大赛中,编舞获得一等奖。
——舞蹈叙述故事,推动戏曲剧情不断向前发展。通过舞蹈交代剧情,推动剧情的发展,制造强烈的戏剧冲突,是越调戏曲舞蹈又一重要功能。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老一辈越调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创造,让舞蹈与音乐在戏曲中的交替出现,使得整部戏曲作品更为充实和完整,使越调戏曲舞蹈将互不联系的情节、时间、冲突、人物互相连接起来,给观众带来的困惑美的享受。从上世纪60年代让人耳目一新的《游乡》中舞者所营造的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场景,到20世纪90年代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吵闹亲家》那由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陈静、何全志表演的妙趣横生的骑车舞,越调戏曲舞蹈都成为仅次于表演艺术家演唱的最吸引观众的基本要素。舞蹈的穿插使这两部戏的剧情环环相扣,前后贯穿,使整部作品看起来非常有序的流动而且引人入胜。在这里,戏曲演员用舞蹈的形体语言展示了剧作的基本情节,越调音乐的变幻和舞步的腾挪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场景的切换和舞蹈律动的变化昭示了戏剧矛盾和冲突的转移,正是这种独有的舞蹈戏剧性使剧作的深层意旨得以凸显出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我曾经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面对几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
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元旦已经近在咫尺,它提示着我们这一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
元旦,是美好的总结,就像句号;元旦是未来的开启,就像冒号;元旦是惊喜的祝福,就像感叹号;元旦是幸福的未知,就像省略号。愿你元旦时写满快乐的'标点!
下面我有一首儿歌送给大家:
元旦来临喝杯酒,愿你好运天天有;
元旦来临访访友,愿你开心无烦忧;
元旦来临探亲人,愿你心间胜暖春;
元旦来临信息传,愿你轻松长悠闲。
最后,祝大家元旦节快乐!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曾经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抛弃了美的话,而沐浴着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我们应该重新开始追寻美,战线美,创造美,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最初接触到“巴学园”这个词,是在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每次合书时我都要闭眼享受般地做深呼吸,品味着书的墨香,仿佛自己也在巴学园经历过一场童话般的童年,温馨而愉悦。同时回味着书里一个个难忘又好笑的镜头??日后小豆豆的成功及此书的畅销告诉了全世界的学生、家长与老师:越是孩子,就越拥有人类最珍贵、最必要的东西。教育孩子,应该要深爱他们,相信他们,融入他们,呵护他们以及给予他们自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擦亮他们的童真与善心。而这些我们都做到了吗?当时我最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也能进入“巴学园”去学习生活,但我知道,这也许是我的梦想。然而,没想到在中国的北京,李跃儿老师真的就办了这个“巴学园”。毋庸置疑,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关键在于,你的爱是孩子们需要的吗?在实施爱的过程中是否也在同时扼***着孩子们的童真?
李跃儿说,“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看,是不是教师也可以分成这3类呢?虽然,教师上岗前都进行了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但扪心自问,你真的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吗?我有点惴惴不安了。李跃儿说:给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不要阻碍孩子的成长,要顺应孩子的生长规律。。。。。。我们老师和家长常常打着“为了你好”的幌子,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当我们将孩子喜欢的漫画书撕得粉碎的时候;当我们将兴致盎然地玩着电脑的孩子从电脑前拉开的时候;当我们以“补课、提高”的名义剥夺了孩子们一个个双休日的时候;当我们以一个个借口限制孩子出去与同学交往的时候。。。。。。我们充当了一个多么残忍的角色啊!
之所以如此,我觉得,教师和家长都太功利了。家长希望在孩子身上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教师希望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获得成功感,可是,我们都忘记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每个孩子的成功之路也是不可复制的,为什么老师家长想像复印机那样复印孩子的未来呢?现在这样做的结果是:老师和家长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孩子也很无奈:老师家长怎么就不懂我的心?双方的关系有的甚至紧张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有些地区甚至有弑父、弑母的悲剧发生。可是这能完全怪我们的孩子吗?异化的教育,异化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形成了恶性循环。
孩子和成人是平等的,不尊重孩子等于不尊重自己,试想一个孩子不再用童贞、纯洁的语言和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还是一个孩子吗?作为孩子的家长、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做了摧残纯美的童年生活的刽子手。我们在以爱的名义做着伤害爱的事情。我们把自己以为重要的喜欢的强加给孩子,从来没有平等地蹲下来问孩子真的需要嘛?这样合适吗?我们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孩子的生活被我们一双双无形的手控制着,这样的孩子,自身会产生一种自然流露,如清泉般涌动而出的幸福感吗?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俯下身子,温柔亲切地问他,他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关爱。无论哪个孩子,都具有优良的品质。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为人师的要早早发现这些品质,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好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
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空灵,那么的纯净,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够保护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少年,拥有幸福的每一堂课,拥有幸福的每一天,不真正躬身乃至蹲下来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又从何谈起呢?虽然,巴学园只有一所,但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像李跃儿老师那样俯下身子,给孩子他真正需要的关爱,我想,无论哪所学校的孩子都能拥有和生活在巴学园一样的幸福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