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限于做教书匠,而应该争做一个教育家,追求卓越,始终创新,做教育上的有心人。今后要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并保持住,与时俱进,教书育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体系,成为教育大家。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教师”的理解仅限于韩愈的《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仅仅是一个简单地为学生解决学业上疑难杂症的教书匠而已。在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后,我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
第一次接触新教育的时候,觉得这就是一场有目地、有规划、有预谋,从上到下开启的盛大的“***活动”。它的目地就是给长年艰辛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洗脑,让大家在废寝忘食、埋头苦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同时,自我麻痹,自我安慰。带着疑惑的态度,抱着虔诚的心,在读了这本书后,方知自己的肤浅和无知。
新教育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伟大工程。它需要用一代人的努力去影响另一代人。以前是自己眼界狭隘,固步自封,急于求成,不知进取。新教育追求一种精神高度,旨在培养卓越教师,更关注普通教师。它告诉我们,要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富有创新精神,勇于不断挑战自我,乐于不断充实自我,与一群怀揣着教育梦想的志同道合的教育同仁们,共同创造出一间间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篇篇师生随笔,共同在晨诵、午读、暮省中唤起生命的美好与神奇。
敬爱的老师们――我亲爱的教育同仁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同心同德,与爱同行,以梦为伴,一起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过一种幸福且完整的教育生活。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迎着晨曦中喷薄而出的第一缕阳光,让我们一起挖掘教师职业中弥漫的那种书香美。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当你觉得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而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真正的快乐。
这本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间豁然开朗。我要改变以往的教师观,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自我期待;我要摒弃以前的职业倦怠感,给自己一身满满的正能量;我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给自己一种蓬勃向上的工作方式。这样,我就有了一千个当教师的理由,一万个爱学生的理由。
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就是要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呢?我们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是基础
思想、观念是人们行动的先导,一定的教育行为是受制于相应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试教育”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在转变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都面临着一个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问题,但其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最核心的问题。因为教师是教育工作直接承担者。那么,我们究竟要转变哪些教育观念呢?首先,是要转变教育观。要用邓爷爷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努力提高认识——“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树立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的观念,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其次,要转变学生观。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社会主体,要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教学中真正实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要努力克服那种将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器的传统观念,第三,要转变人才观。要再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凡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的观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要努力克服那种认为只有大学生、科学家才是人才的狭隘观念。第四,要转变评价观。教育质量的评价不能只盯着某校学生的考分、某校的升学率,而应该将升学率与合格率统一起来,既要看某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多少合格的人才,又要看该校培养出了多少祖国合格的建设者。所以,要树立全面、整体、综合的质量评价标准。
(二)合理的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是前提
教育目标是指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人们事先设计好的关于教育活动的结果。它总是反映人们关于教育的价值观念,规定着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和预期的发展结果,指导和支配着教育活动的过程,对教育活动起着指向、激励和调节的作用。所以,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其前提就应该构建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就基础教育而言,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的构建一定要依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保证其科学性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和测量。
(三)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是重心
课程、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的总体,它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基本的文化知识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对教学而言,课程、教材既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和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在课程、教材方面搞“学科中心主义”、搞“主科中心主义”,使学校的应知课程和应会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衡,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加大课程、教材改革力度,构建“三个面向”的课程、教材体系,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谐主动地发展,使基础教育的功能回归到一个社会主义公民所必需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培养上来。同时,教师要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方法,结合本校、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和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总之,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教材、教法改革的力度。
(四)教育评价的科学化是关键
教育评价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反馈——调节系统。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有导向、调节和激励作用。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
是要构建科学的、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在实践中努力做到:第一,全面评价。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对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的评价,而且要注重对教育系统、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的评价。第二,客观评价。不仅要对教育活动的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而且更要对产生这种结果的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不仅要注重对教育活动的事实进行判断,而且更要注重对这种事实的价值进行判断。第三,要使用多方面评价标准和多种评价方法。
教育评价在实践中有多种形式,但最具操作性的是考试、测验。如何才能运用考试、测验形式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而又不导致“应试教育”呢?这就需要对考试、测验加强研究,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吸取传统考试、客观测验、标准化考试的长处,加强考试、测验的科学性。我们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试卷的设计要着眼明天,着眼发展,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原则。其次,考试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双基”的要求,以课程计划或教学大纲为标准,更要重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测查。
(五)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必须具备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质量评价诸方面都实现了大的转变,但如果没有财力上的投入、社区环境的优化、教师素质的提高等必备条件,素质教育的实施就难以得到保障。本文曾得到张大均教授精心指导,在此谨表谢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