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妈妈给我选了几本《意林》,她说这是她学生时代最喜欢看的杂志,和我说了很多很多有关她的读后感,经不住诱惑的我接过妈妈手里的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意林》。
初次接触感觉和我之前看的书完全不一样,它的内容通过用一些故事、寓言和生活经历体现出来,每篇文章都通俗易懂,看着看着我就喜欢上了这本杂志。突然有一天妈妈和我聊起一个话题有关隐私问题,妈妈和我说:“乐乐你这么大了,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自己心里要有数,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祸从口出,后患无穷。”我说:“妈妈你放心,我明白的,我刚在《意林》里看到过相关文章,书里有这么一句话:如果说,明知不问是人格魅力;那么,知而不言,就是人格的顶级修养。
文中还引用了《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守口如瓶,防意如诚,宁可负我,切莫负人。”意思是守住自己的嘴巴像瓶子一样严密,不要多言,言多必失。思想才是不出声的语言。”妈妈看看我伸出手摸摸我的头,欣慰地笑了。
“哎呦喂,老师你真是个‘***手’”今天的作文课上,传了一阵一阵的抱怨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今天一上课,老师就打开了电脑计时器,“咦,今天是要干什么呀?”“老师葫芦里到底卖了什么药啊?”“怎么回事呀?”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时,老师走过来说:“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分成两组,把笔放在手背上,张开双臂,谁坚持得久,哪组就获胜。”
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都欢呼雀跃,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显现出一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的模样,我也信心满满,可是不能轻敌呀!游戏开始,老师按下计时器,同学们张开双臂,小心翼翼地把笔放在手背上,屏息凝视,生怕一呼气,笔就会掉下去。
刚开始我觉得还好,胸有成竹地站着,可好景不长,就有同学败下阵来。我的手微微发酸,宛如有千斤重的石头压着我的手背。这时笔在我手上转了两圈,像在跳华尔兹,我的心顿时停到了嗓子眼。“哎哟,手好酸呀。”才过了两分钟,我们的手就酸得不得了了,胳膊像被电触了似的。同学们都由原来的“天鹅”变成了“企鹅”有的甚至变成了“大公鸡”。这时,笔又开始摇晃了,我刚想扶正,“啪嗒”一声,笔掉到地上了,那一刻我的心宛如一滩死水,我垂头丧气地坐回位置上。
瞧!我们组还有4个人,同学们神经紧绷,五官都变了样儿。滴答滴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心里不禁紧张起来。时间到了,同学们都把手放下,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你真是个‘***手’。”
是啊,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手表准确得走着,时间一秒秒流逝。曾几何时,我过着平淡的生活,不劳动,也不关心祖国,只是埋头写作业,而现在,时间的一分一秒都在我眼里。对于某些事情的喜爱,经时间的折射,再细细地品味后,才能品尝出香甜的味道。
以前我总是待在家里,除了写作业就是看电视,过着无聊的生活,不知道一些生活常识。可是有一天,我踏入了中学的大门,开始了新学期的住宿生活。没有了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切都要自己动手,连续不断的困难一次次困扰着我,我无时无刻不忆起小学时的快乐。不知是风吹走了还是雨淹没了家人的影子,甚至是以前不以为然的妈妈的唠叨。对夜沉思,暮然回首才顿悟:学习并不简单。经历种种磨难后,我适应了初中生活。
渐渐发现我有了改变:不仅仅局限于自己那狭小的空间,而是过着充实的学习生活,不默守成规,也许能让我开朗。原来学习不只是明白书上的知识,也不局限于一张张冰冷的试卷,生活中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事,我有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将来要做一个医生,为他人治病。即使现在一点基础都没有,还是要尽自己的努力去试试,至少等到将来回想时,问心无愧。
“和我下田吧!”那是外婆叫我陪她种菜。当时我有空,就去了。田里刮来一阵阵风,吹动了那一片麦田,起起伏伏,那么和谐,那么美好,如一首清新淡雅的诗,似一杯醇香而浓郁的咖啡。好久没有这样安静地看着这样自然的景了。外婆先松土,动作熟练又细腻,她弯下腰,洒下一颗颗种子,接着又为它们洒上水,精心呵护,生怕它们有闪失。我的任务就是和她一起摘豌豆。田里所有的植物都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闻着就舒服。下田干活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既要考虑周到,又要有耐心,劳动其实是有意义的。
劳动,并不浪费时间,而是为世界做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实践中获得的是书上学不到的东西,还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部电影《举起手来》展现了祖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这部电影虽然没有明星,也不是现实社会所追去求的潮流但它将我国人民与日本鬼子的斗争表现出来。日本人的残忍无理与中国人民的智慧形成对比,我看到了祖国不堪回首的历史,对祖国有了新的认识,日本的没有打败我们无奈的贫困也没有消灭我们,祖国是坚强的,因为有人民的团结和坚强,才有一个坚固的祖国。
祖国,是我的出生地,我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为祖国作出贡献,是我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就是鼓励我们把自己的学习成长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我想,作为青少年中的一员,应该是热爱学习,勤于劳动的。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虽然我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学生,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了,祖国一定会为我骄傲。不应该认为没有人去实践而放弃理想,时间的流逝会更加激励我努力。
汉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表意型的文字,相比于拼音,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的产物。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老祖先就发明了它。
古时候的字是一些象形字,是模仿事物的形态创造的,经过漫长的变化,汉字最终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字样,但也不如古时候那样充满活力、生命力了。
汉字的结构复杂多变,造字美妙、精巧,像一个获通通的人。汉字也变化无常,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如同翩翩起舞而出的蝴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
借助汉字,我们可以宣泄自己喜怒哀乐的感情;可以抒发自己的抱负。发而为言,著而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
汉字在视觉上给了我们许多的美感,如余光中在《听听那些泠雨》中写道:“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这种美感,岂是什么英文所能满足?”这也何尝不是呢?这些英文哪比得上我们的汉字呢?哪能满足汉字所表达的情趣呢?
现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纸上写汉字的时候很少了,越来越习惯用键盘敲打出一个个标准的宋体字,汉字的自由书写已被渐渐遗忘,汉字最本真的涵义被疏离,一场关于汉字的危机已经埋下了伏笔。也许多年以后,汉字的书写可能真的被遗忘了。
现在的学生写的汉字一代步入一代了,写的那是什么字啊!他们写的那些是我们美丽、充满感情的汉字吗?
亲近汉语文化。守住中华文化之根。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不世出的枭雄唐太宗的名言。但问题是:怎样看“古”、看到哪个范围的“古”、看谁写给你的“古”?这或会知道不一样的“兴替”。《全球通史》,这本书实在是太厚了,论述范围太广了,100多万字,全是干货,一段话可能就是数十年对世界影响甚大的战争,三五行可能就讲完了推动人类进步数百年的一个牛逼发现,像亚里士多德这种超级猛人也只能占据半页纸而已。因此锱铢积累的读完了前两篇,从史前文化到中世纪之前,已然觉得获益良多。
1、读这本书首先是扩充知识面。本书享誉世界几十年,据说与《梦的解析》、《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并列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之一。就第一、二的部分看,虽然还没讲到中世纪、宗教、十字军东征等,光伯罗奔尼撒战争、迦太基、孔雀王朝、特里克文明等等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模模糊糊的故事,足够帮我们把数千年前发生在地球各个角落的大事、牛人串起来了。但是串同时发现脑子“知识越多越混乱”,最后干脆花了一整天时间将公元5世纪之前的全球主要文明的历史做了下图,不枉白读此书。
2、除了知识的积累,最重要的是更换看世界的、看问题的视角。有句话讲,读过的信息只有结合你的思考才真正成为你自己的知识。举个例子,中国史讲王朝兴替,总要归结到上一个王朝腐朽没落,帝王昏庸,新的王朝缔造者顺应民心,雄才大略,克难奋进,终于救人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谈笑间成就雄图霸业。真如此吗?至少斯塔夫里阿诺斯不完全这么看。
不少时候王朝的更替并不是旧的王朝太腐朽或者新的王朝更文明、更进步。比如历代中国对抗北边游牧民族的冲击,这不单纯是某个些君主的问题或者是所谓王朝中后期皇帝的能力不足问题,这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数千年冲突,当农耕文明统治较好,战备较强,游牧民族就难冲进来,而一旦稍有不慎,则游牧民族就有机可乘;又或者是技术的进步加强了游牧民族的攻击能力,比如驯马技术提高,甚至可能只是马镫的发明方便了骑手解放双手,极大的增强了战斗力。又或者,比如周代商,是因为冶铁技术的进步,边缘的游牧民族获得了更多的攻击能力而已。所以一个近些年已经开始被广大“愚民”重新清楚的是,中国古代那么多亡国之君真的都是那么无道吗?至少隋炀、崇祯包括光绪(慈禧)都不是完全如此。(也让我们想起诺基亚说的,我们什么也没干,我们投入的科研经费是苹果的数倍,但我们输了;或者是那句“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说”。)
3、与大多数中国历史书以政治经济为主线、文化为辅线(或许)、科学技术偶尔出场演个路人甲不同,这本书花了很多篇幅去讲技术对于世界推动的重要性,包括在文明的更替(采集——狩猎——游牧——农耕——工业)中,技术的重要性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甚至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实,比如为什么米国不断出现从造轮船、造飞机到现在造spaceX、造alphago这样的技术应用追求狂人;比如《权力的游戏》中的瓦雷利亚钢怎么或隐或现占据那么多戏份。
当然,这本书或许也只是一家之言。传播学上说,你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但无论如何,多看几个“别人想让你看到的”,才更有可能清楚什么才是“你应该看到的”。
煮酒论史,酒好,史料也要好。我有历史,你有酒吗?
在我们的生活道路上有许多的感动,这些感动让我们领悟了很多,懂得了很多。自从那一件事后,让我领悟到了平凡人的伟大。
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如往常一样踏着学校边上的林荫小路,走在回家的道路上。在路边的垃圾房我碰到了一个六旬老人。她头发花白,戴着顶草帽。我笨以为是一个乱翻垃圾的老人。可是她低头仔细地倒腾着身边一个个垃圾袋,仔细地扒拉着里面的东西。然后把他要的方静在左手拿着的蛇皮袋里。蛇皮袋里都是易拉罐和瓶子。顿时,一阵叮叮当当的易拉罐侧耳的声音在大街上回荡,里面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令人作呕。捡了垃圾的他,不像别人一样就走开了。他把边上翻出的垃圾放了回去,还把边上的本有的垃圾捡到了垃圾筒里。我为他的这一点感到了敬佩。我从包里拿出了我还没喝完的可乐,赶紧三口两口把可乐喝了。我踮起脚尖,想从这满是易拉罐的路上走过去。我闻到了臭味,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捏起鼻子,我走到他面前,那位老师似乎是发现了我,她抬头望了望我,想说却又没说出什么,看他那副欲言又止的摸样。我忽然为自己捏起鼻子的行为惭愧不已。慌忙放下捏起鼻子的手,把可乐瓶轻轻的放进蛇皮袋里。老人抬头起头惊讶的看着我,他干裂的嘴唇微微张开,对我笑了笑。瞬间,叮叮当当的易拉罐声变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
那个老人捡起的不仅仅是垃圾。也捡起了她的尊严和荣誉。一个平凡的穷人,他做了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这让我十分的感动,让我知道了一个平凡人的伟大。他让我知道做人要有自己的尊严,不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从这件事中,我领悟了很多很多,我也要做一个像他一样,做大家的志愿者,为我们美好的未来而来做奋斗。
阅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一篇叫做——《母亲的爱狂风吹不动》的文章。母亲,是一个熟悉的词,母亲的爱,是一种伟大的爱。在作者孙君飞的文章里表现出那种无价、无私、永恒的母爱,那种狂风吹不动的母爱。
作者认识一个患自闭症的孩子。这个孩子总是拉着一个女人的手,在电梯上、货架后面、收银台……他满世界找自己的妈妈,急得满头大汗。像一个小火车头吃力地牵拉着载满焦虑、恐慌和伤心的大车厢。然而,没有人知道,和他拉手的这个女人正是这个孩子的妈妈。而孩子的妈妈毫不抱怨,就像自己真的丢了一样,心甘情愿做一个热心的陌生人,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的找,直到孩子将自己让出来。
她的生活难道不是煎熬、痛苦的吗?而她是这样回答的:我活着,原本就是一个空桶,大风曾经吹得动它,在坎坷的地上滚动,十分痛苦。后来,接纳了孩子,不再抱怨命运,而是天天捡拾生活中幸福的小石头,丢进空桶,洗净泪水,转化为喜悦。慢慢地空桶不再空,有幸福的小石头的重量,任凭再大的狂风也吹不动。
我相信,这个孩子不久就会认出她,叫一声“妈妈”。母亲在这阵痛苦、刺骨的狂风里依然稳稳地站着,守护在爱的世界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